成功的鑰匙 22.
兩塊石頭
深山裏有兩塊石頭,第一塊石頭對第二塊石頭說:“去經一經路途的艱險坎坷和世事的磕磕碰碰吧,能夠搏一搏,不枉來此世一遭。”
“不,何苦呢,”第二塊石頭嗤之以鼻,“安坐高處一覽眾山小,周圍花團錦簇,誰會那麼愚蠢地在享樂和磨難之間選擇後者,再說那路途的艱險磨難會讓我粉身碎骨的!”
於是,第一塊石頭隨山溪滾湧而下,曆盡了風雨和大自然的磨難,它依然義無反顧執著地在自己的路途上奔波。第二塊石頭譏諷地笑了,它在高山上享受著安逸和幸福,享受著周圍花草簇擁的暢意舒懷,享受著盤古開天辟地時留下的那些美好的景觀。
許多年以後,飽經風霜曆盡世塵之千錘百煉的第一塊石頭和它的家族已經成了世間的珍品、石藝的奇葩,被千萬人讚美稱頌,享盡了人間的富貴榮華。第二塊石頭知道後,有些後悔當初,現在它想投入到世間風塵的洗禮中,然後得到像第一塊石頭擁有的成功和高貴,可是一想到要經曆那麼多的坎坷和磨難,甚至瘡痍滿目、傷痕累累,還有粉身碎骨的危險,便又退縮了。
一天,人們為了更好地珍存那石藝的奇葩,準備為它修建一座精美別致、氣勢雄偉的博物館,建造材料全部用石頭。於是,他們來到高山上,把第二塊石頭粉了身碎了骨,給第一塊石頭蓋起了房子。
第一塊石頭,選擇了艱難坎珂,懂得放棄享樂,所以它成了珍品,成了石藝的奇葩,隻可惜第二塊石頭,不僅最後落得粉身碎骨的下場,而且成了廢物。
一開始就選擇享受的人和一開始就執著奔波、千錘百煉的人最後的結局都是後者成了珍品,前者成了廢料。
懲罰
一個編輯,在縣報幹了十年,他仍然是個編輯。五年前報社精簡人員,他以失敗者的身份應聘到省城的一家媒體工作,隻是三年,他便成了編輯部主任。
有不同的版本解釋他的“發跡”,其中有一種最可信。在縣報,編輯如果出了差錯,錯一個字扣3元,事實性差錯扣5元,即使把領導職務排錯,最多隻扣50元。但在省報錯一個字扣50元,事實性差錯扣300元,如果出現領導職務排錯,那麼就不是用錢可以懲罰的了。
在省報擔任編輯的兩年,他被扣了2000多元,都是些小差錯。兩年前,他在排一則通稿的時候,不知是“粘貼”時出錯,還是排版出錯,一則十分重要的新聞中少了一個領導人的名字。報紙第二天發行後,政府部門就把電話打到了老總那。
老總立刻把他召到報社,然後是一陣臭罵。接著,政府宣傳部門對他本人出示了警告通知。在巨大的壓力下,他沒有倒下。在此後的新聞編輯過程中,他再也沒有出現差錯了。據他本人說,隻要在新聞中一遭遇名字,他的雙手就要冒汗,一直到現在。
而提拔他擔任主任一職的原因是,編委會認為他受到了報社創刊以來最嚴重的警告,而一個人能夠承受這樣大的壓力,非常可貴。
很顯然,他是從這次警告中得以涅槃的。假如沒有這一次懲罰,他可能仍然繼續著那些不大不小的錯誤。許多時候,一個人如果沒有受到過懲罰,那麼他的性格就會缺少一種叫做堅強的基因。在一個人的一生中,鼓勵和懲罰是兩種不同的手段,有時候,懲罰要比鼓勵更有效。譬如小麥在開春前把它打折伏在地上,再挺直後,其枝稈就更粗壯,在麥穗成熟後就不易被風刮倒。棗樹如果不結果,有經驗的老農就會用柴刀使勁砍,來年肯定果實滿枝。自然界中的許多現象都寓示著懲罰的力量。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無緣無故的,總是伴隨著大大小小的懲罰。當他們衣著光鮮,氣宇軒昂,以成功者的姿態出現在你麵前時,其實你不必嫉妒,他們付出的比你多,承受的也比你多。
我不愛跳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