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鑰匙 6.(2 / 2)

這個人很後悔自己說錯了話,連忙解釋說:“不該走的怎麼走了?”其他的客人心想:“不該走的走了,看來我是該走的!”也紛紛起身告辭而去,最後隻剩下一位多年的好友。

好友責怪他說:“你看你,真不會說話,把客人都氣走了。”那人辯解說:“我說的不是他們。”好友一聽這話,頓時心頭火起:“不是他們有是我了!”於是長歎了一口氣,也走了。

大哲理:

說話之前要三思啊,尤其是在老百姓所說的“話趕話”的時候:越著急生氣,越是詞不寧可沉默也不要信口開河。

盲人與燈

有一位盲人夜間出門,他提著一盞明晃晃的紅燈籠走在暗路上。來往行人見他在燈籠相伴下摸索前行的模樣,個個覺得好笑又奇怪。

一位路人忍不住上前問道:“大哥您眼睛不好使,還打著這燈籠幹啥呢?有用嗎您?”

“有用,有用,怎麼會沒用?”盲人大哥認真地回答。

“有啥用處呢?說來聽聽。”這位路人來勁了,也不經意間說出一旬頗有殺傷力的話:“你又看不見。”

這時,四周已經聚集了一些好奇的行人,人們都饒有興趣地想聽一番笑話

沒想到,這位盲人拋出這麼一個回應:“對啊,正因為我看不見你們,我才需

要這燈籠給你們這些明眼人提示,怕你們在黑暗中看不見我這個盲人把我撞倒了。”聽者無不振聾發聵,個個腦門一亮,心中豁然開朗,大家都被這位盲人的話給折服了。

盲人為了不讓別人撞到自己,能想到這麼獨特的辦法,那麼我們遇到生活中的難題該怎麼辦呢?

右手比左手大4%

讀小學時,老師們喜歡用“錯一個小數點,衛星就不能上天”之類的話發出警告,要我們細心、細心、再細心,尤其在麵臨大考的時候。這個警告後來演變成我們的口頭禪,成了開玩笑、嬉鬧時的慣用語。

有一天上課,美術老師偶然聽見我們這樣說話,很遺憾地搖搖頭,說:“你們這些孩子,不懂得衛星和小數點的意義,忽視了一個很嚴肅的道理。”那天恰好學習畫人手,老師說:“手,看起來不複雜,但我先講一個故事,之後你們可能就會認真學畫了。”

——德國有一家服裝廠,每年生產許多手套,都在附近的城市銷售,銷量一直平穩。有一年,他們得知不遠的地方新建了一家專門生產手套的小廠,由於這個小廠業務量不大,對他們似乎沒有什麼影響,就不太在意。但是,一年後,他們又發現:自己生產的手套在市場上不吃香了,而那個小廠生產的手套幾乎占a領了80%的市場份額……

老師問:“你們猜猜,這是為什麼?”同學們七嘴八舌地列舉了許多理由,老師對其中的部分答案表示肯定,但同時又一再鼓勵我們繼續猜。十分鍾後,教室裏沒聲音了。老師神秘地笑了,說:“手套裏有一個微小的數字,決定了它是否更討人喜歡……”

——原來,那家小廠生產的手套,即使同一雙,大小都是不一樣的:因為大多數人是右撇子,右手通常比左手大4%。所以,這種大小不一的手套,戴起來感覺更合適!

“這個4%的區別,使小廠獲得了80%的手套市場份額——聽起來是不是很有意思?”

美術老師得意地說:“我知道,衛星離你們太遙遠,但手套你們總見過吧!記住,以後不要輕易蔑視那些看似細小的事物,它們有時能決定事情的成敗!”

不要輕易蔑視那些看似細小的事物,它們有時能決定事情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