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鑰匙 6.(1 / 2)

成功的鑰匙 6.

明智的選擇

1888年,美國第23屆總統競選之日,候選人本傑明·哈裏森(1833—1901年)很平靜地在等候最終的結果。他的主要興趣似乎在印第安納州。

印第安納州的競選結果宣布時已經是晚上11點鍾了,哈裏森在此之前早已上床睡覺了。第二天上午,一個夜裏給他打過祝賀電話的朋友問他為什麼睡這麼早。

哈裏森解釋說:“熬夜並不能改變結果。如果我當選,我知道我前麵的路會很難走。所以不管怎麼說;休息好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在“無可奈何”之際能倒頭便睡,養精蓄銳——這是成大事必備的要素。

饊子

西漢時,孫寶擔任京兆尹。一天,一個賣油炸饊子的小販,在城裏被一個農民撞了一下,饊子掉在地上,全都碎了。農民認賠50個饊子的錢,可賣饊子的堅持說,總共有三百個。饊子全碎了,已不可能再數清真實數量。正當兩人相持不下,圍觀的人都束手無策的時候,孫寶恰好路過,他聽說這件事,就叫人去買來一個饊子,稱好這個饊子的重量。同時他又叫人把地上的碎饊子全都集中起來,稱出它們的總重量,這時,他根據摔碎的饊子的總重量,計算出被摔碎的饊子的個數,最後他叫農民按照計算出來的饊子的數目賠錢給小販。孫寶對這件事的處理,令眾人交口稱讚,賣饊子的小販也口服心服。

孫京這一招可謂是“絕”。這也是他平時對生活中的小事處處留意的結果,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困難如何解決呢?

且慢下手

大多數的同仁都很興奮,因為單位裏調來一位新主管,據說是個能人,專門被派來整頓業務。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新主管卻毫無作為,每天彬彬有禮進辦公室後,便躲在裏麵難得出門,那些本來緊張得要死的壞分子,現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哪裏是個能人嘛!根本是個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號!”大家紛紛開始議論。

四個月過去,就在大家對新主管感到失望時,新主管卻發威了——壞分子——律開革,能人則獲得晉升。下手之快,斷事之準,與以往保守的他,簡直像是全然換個人。

年終聚餐時,新主管在酒過三巡之後致詞:“相信大家對我新到任期間的表現,和後來的大刀闊斧,—定感到不解,現在聽我說個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買了棟帶著大院的房子,他一搬進去,就將那院子全麵整頓,雜草樹—律清除,改種自己新買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到訪,進門大吃—驚地問:‘那最名貴的牡丹哪裏去了?’我這位朋友才發現,他竟然把牡丹當草給鏟了。後來他又買了一棟房子,雖然院子更是雜亂,他卻按兵不動,果然冬天以為是雜樹的植物,春天裏開了繁花;春天以為是野草的,夏天裏成了錦簇;半年都沒有動靜的小樹,秋天居然紅了葉。直到暮秋,他才真正認清哪些是無用的植物而大力鏟

除,並使所有珍貴的草木得以保存。”

說到這兒,主管舉起杯來:“讓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為如果這辦公室是個花園,你們就都是其間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頭開花結果,隻有經過長期的觀察才認得出啊!”

大哲理:

新官上任三把火,可這火不要那麼急著燒,摸清楚情況再動手也不遲。

說不對的話

趙國有一個人大擺筵席,宴請賓客。時近中午,還有幾個人未到。他自言自語地說:

“該來的怎麼還不來?一聽到這話,有些客人心想:“該來的還不來,那麼我是不該來了?”於是起身告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