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月圓之夜,不過此刻紅日初升,尚是一之初。
龍華寺,又名帝王宗祠,在中華追朔其本源,恐怕得費好大一把勁。上海龍華寺位於徐彙區中部,龍華路。它以千年古塔、龍華廟會、龍華晚鍾成為名聞遐邇的宗教勝地和旅遊景觀以及江南名刹。相傳寺塔建於吳赤烏十年,賜額龍華寺。古詩有雲:“今市猶存古刹名,草橋霜滑有人行。尚嫌殘日清光少,不見波心塔影橫。”另有一為五代吳越王錢鏐所建。以後龍華寺曆經興廢,今寺係清光緒年間6續重建,龍華寺曆經盛衰,幾度整修,才得以傳承保存。
龍華寺建築為宋代的伽藍七堂製,中軸線上第一進為彌勒殿,供奉慈氏彌勒像一尊。第二進為王殿,兩側各有4米高的四大王二尊,正中供奉一尊冠彌勒像,頭戴五佛冠佩瓔珞,是彌勒菩薩在兜率內院修行的本相,其背後佛龕中為韋駝。第三進是大雄寶殿,正中供奉毗盧遮那佛像,是報身佛,左右為文殊、普賢,兩側沿壁為二十諸和十六羅漢,後麵為海島,有觀音、善才童子等塑像。第四進為三聖殿,第五進為方丈室,在封閉庭院內,第六進為藏經樓。
主殿宏偉壯觀,藏百千佛神於內,千佛圖栩栩如生,沿著牆壁伸展直到盡頭。
主殿輝煌冠冕,自然進去的人也是多如氈毛,想要入殿一觀,不是有錢就行的,還得需要毅力。
當然龍華寺,宏大雄偉,不可能隻有一處主殿,東西兩側各有一偏殿,內塑千手觀音一尊,高大精致,另有羅漢堂,十八羅漢金身,正氣凜然,萬邪不侵。
龍華寺外,行人如流水,色才亮,門外已經挪不開步子。
若不是寺外圍牆高大,阻止了行人步伐,光看這場麵,就容易讓人產生錯覺,若是這些人都進了,寺內,大殿會不會被擠垮呢?
早上九點,程少遊與朱揚珍一大早就爬起來擠二號線,在如今的大城市,不管你起的多早,依舊是趕不上時間的步伐。
程少遊昨下午就匆匆辦了離院手續。
因為他很煩惱,為個人感情煩,為找不到行動的方向煩。
目前的他顯得很被動,因為徐家的對手都在暗處,根本不給他下手的機會。
沒有線頭,如何斬斷禍根?
所以當朱揚珍叫他來寺廟求神,散心時他沒有拒絕。
程少遊瞧見寺外的場麵,也不得不感歎朱揚珍的先見之明,沒有開車而來。
來這種地方,管你是開跑車,還是二三萬的QQ。同樣都是撐飽了沒事幹,隻找麻煩的笨蛋。
這樣的場麵下,車子得往那裏停。
陰曆十五,正是祭神時。
排了好長的隊,等程少遊兩人進入寺內時,已經將近中午。
觀音殿內,比起主殿要冷清的多,但若是求平安觀音絕對是不二之選。
朱揚珍走在大殿之內,顯得很熟悉,可見她是個常客。
程少遊若是沒有接觸那些神秘的修身道法,對於傳裏的那些神仙般人物肯定會嗤之以鼻,但如今瞧見神秘西西,就像被迷霧掩紗了的古刹,心裏滿是震撼與好奇。
清純濃厚的空氣,四季不變的青霧,這是人為的嗎?
程少遊的感官不比常人,所以他能輕易的察覺出寺內的異常。
西方極樂,昆侖仙境,真的存在嗎?很值得讓人深思。
觀音千手,寶像端莊,盡顯慈愛。
身下是百八十個誠懇的信徒,其中包括朱揚珍。
人人叩頭跪拜,神情真摯,沒有一絲邪念。
滿場人匍匐在地,程少遊立在人群中,與觀音對視,如此無理才少刻,內心就動蕩不堪,思維紊亂,就在這一刹那,程少遊迷惘中竟然現千手觀音動了,萬千佛手竟然一起朝他拍下來,遮蓋月。就如逃不出去的五指山,藐視一切的威信順著一掌而下,程少遊竟然有一種感覺到死亡的錯覺。
觀音一手落下,程少遊仿佛見到了萬裏廢墟,千裏崩潰的畫麵,瞬間之下,程少遊腳下一軟,立刻跪在了地上,不敢抬頭。
程少遊身上出現的怪異,在場沒有一人察覺到了。
朱揚珍見程少遊跪了下來,邊催促的道:“你也求一卦吧,就當玩玩。”
程少遊此刻是氣血翻騰,心裏難受,但他經曆的苦楚卻是無法向任何人述,因為這完全出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