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龍先生的人品與學養1
沈宗騫在他的《芥舟學畫編》中說道:“不解筆墨之妙者,多喜作奇峰峭壁,老樹飛泉。或突兀以驚人,或拿攫以駭目,是畫道之所以日趨於俗史也。”作畫如此,做人亦同。真正懂得做人和治學的俊才,往往如秋水蒹葭、平林遠岫一般,看似平平無奇,實則氣清神遠,非常人常物之可以比肩。馬化龍先生就是這樣一位衝和平淡,令人永遠緬懷的學者和教授。
二十年前,在課堂上我第一次見到了這位樸實得有點像農民一樣的老師,一口秦人的方言,講授著古老的“中國美術史”,一下子把我們從現代都市生活環境中帶回到了周、秦、漢、唐的曆史時期。先生慢悠悠的節奏和聲調中透露出一股強烈的夫子之風。作為教育家,他在上課之前,往往要為學生準備大量的文字和圖片資料,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盡可能多的視聽圖文知識。針對每一屆學生的知識結構的不同,先生都會重新調整自己的講課內容,以適應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與此同時,他還不斷關注美術界和文物考古界的最新學術成果,將新的學術動態和重要的考古發現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對學科前沿的東西始終有所了解。因為先生為人平實低調,不顯山,不露水,隻要自己做到了,從來不向他人炫耀自己是如何做的,所以,這些都是若幹年以後才得以體會和知曉的。先生就像幽穀春蘭一樣,浸染風露香,蓬艾深不現。他不榮而實,不華而秀,其學術成就始終是不能被掩蔽的。當我們的學生每每在中央美術學院取得好成績時,那裏的專家和教授們會說:“噢,你是馬化龍的學生,難怪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