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你要甚麼?(2 / 3)

正德哀歎一聲,正想抬腿追去,楊淩忽地一把扯住他袖子,往旁邊一努嘴道:「皇上您瞧。有家畫館,咱們進去讓畫師給皇妃和三位公主畫畫像吧。嘿嘿,四副像畫下來,咱們一定歇地過來」。

正德眼睛一亮,讚道:「好!還是楊卿詭計多端。快,快把她們追回來。朕是無力再行了」。

四位美人兒聽說不想再走了,初還有些不悅,待聽說要請畫師為她們畫像,可就欣然同意了。

小樓外旗幡飄搖,裏邊卻冷冷清清,看來今日生意並不好。其時姑蘇畫家以畫為生早成習俗,並且行情被炒的很高,由此產生了吳門畫派。蘇杭風俗,憑本事賺錢,可不計較詩詞文章乃是高雅之物,沾不得錢財俗氣,明文標價,那是理直氣壯的。

一見進來許多客人,而且衣著舉止,明顯是大富人家,那伏在案上正在打著瞌睡地老者不禁眯著眼直起腰來,兩個小學徒殷勤地上前接迎:「兩位公子,幾位小姐,請進、請進,您幾位請坐,小的馬上給您沏茶」。

正德和楊淩跟搶似的,同時奪了把椅子一屁股坐了下去,然後把兩腳一伸,呻吟的喘了口氣。四位姑娘白了眼這兩個沒有紳士風度的家夥,姍姍然自去另一張桌前坐下。

小學徒飛快地端上茶水來,老先生這才慢悠悠地起身道:「諸位公子、小姐,歡迎光臨小店,老朽所繪圖章皆懸於四壁,諸位可以自取而觀之,每幅五十文,不可講價」。

楊淩潤了潤喉嚨,笑道:「老先生,我們不要這些四壁所懸地字畫,不知老先生可擅長繪製人物」。

旁邊一個小學徒脫口道:「那是自然,我師傅最擅繪製人物,就是唐寅在時,這方麵也未必強過我的師傅」。

老頭兒瞪了他一眼,矜持地一笑,說道:「仕女人物畫像,四壁懸地也有,兩位公子」。

楊淩搖頭道:「不是這種,我們是想請老先生給這四位小姐一人繪製一副肖像,你看行麼?」

老頭兒有點詫異,他扭頭看看坐在桌邊的四位姑娘,緩緩點頭道:「使得,隻是這現繪人物需時較久」。

正德大喜,他隻要能拖過這一天便行,越久那是越好。忙接口道:「沒有關係,隻要你繪的形神兼備,等多久都沒有問題」。

老頭兒一笑道:「好,不過這現繪人物可不是五十文一幅了」。

正德慷慨地道:「無所謂,你說,多少銀錢一幅?」

老頭兒瞧這幾人衣著闊綽,談吐大方。壯著膽子道:「要要一百文一幅畫」。

「沒問題!」正德一擺手,很大方地道:「一幅畫一兩銀子!萬年兄,你付帳」。

楊淩幹笑兩聲,對吃驚的瞪大雙眼地老頭兒道:「呃這位朱公子有個喜歡加價的毛病,好!一兩銀子一副畫,老先生這就動筆吧」。

老頭兒精神大振,今天真碰上敗家子了,一兩銀子一副,那還有什麼不肯的,老頭兒立即吩咐兩個弟子鋪排筆墨紙硯、各色顏料。老頭兒又自懷中一件東西慢騰騰地掛在了眼睛上,然後走到桌後坐下,微笑道:「哪位小姐先畫?」

楊淩初時沒有在意,他低頭喝了兩口茶,一抬頭瞧見老頭模樣,這一口茶差點兒全噴到對麵正德臉上去,楊淩驚奇地指著老頭道:「這老先生,你眼睛上所戴何物?」

老頭兒一愣,還未及回答,正德已笑道:「這是靉靆。老眼昏花者戴之可以清晰視物,增強視力」。

楊淩目瞪口呆,他建造水師時就想到若有望遠鏡,視力超越敵軍數倍。在大海上料敵機先、先發製人,不知要起多大作用,隻是想到那時他還沒有見到過可用來製作凸透鏡的玻璃,這個想法隻得做罷。

誰知道誰知道原來民間早已有了眼鏡,那要製作望遠鏡還有何難?若有了這東西,何止在大海上,就是在大草原上,長了千裏眼的明軍和兩眼一抹黑的對手打仗。也不知要搶占多少先機了。

望遠鏡之所以沒有問世,隻是這個時代沒有人懂的它地原理罷了,而楊淩卻是知道它地原理,但是不會製作玻璃。

楊淩喜出望外,連忙走過去說道:「老先生。可否將這眼鏡呃,這靉靆給學生一觀?」

正德笑道:「你希罕這東西麼?等回到宮回去後。我送你幾副便是」。

楊淩快暈了,原來這東西宮裏也有?自已當初要是把望遠鏡的設想對人說一說就好了,說不定馬上就有人會提醒他世上已經有了可以製作這種千裏眼的材料,自已平時沒有機會接觸這些,想不到還是無意中在這裏看到。

楊淩按捺不住,倒底從老者手中接過眼鏡,仔細看了半晌,確認那是鏡片無異,這才還了回去。老頭那是兩片橢圓的鏡片,用鐵絲固定製成鏡架,隻是還未發明鏡腿,在鏡片邊上穿了孔,係以絲線,使用時往耳朵上一掛。

楊淩嘖嘖稱奇,返回桌邊坐下向正德問起,原來眼鏡在中國古已有之,據古藉記載,最初是有人發現鬆香樹脂結晶體中恰巧有隻蚊子,透過鬆香去看,蚊子體形放大,由此引起工匠注意,進而利用天然水晶磨製凸透鏡。

朱厚照雜書看的多,正經事了解地不怎麼樣,這樣雜七雜八的東西他倒看了不少,宮裏孤本藏書又多,當下邊喝茶,加看老者為唐一仙畫像,邊向楊淩賣弄了一番。

原來早在戰國時期,《墨子》第l5卷中己載有墨子研究光和平麵鏡、凸麵鏡、凹麵鏡地許多論述。秦國還未統一六國時,古人就懂得通過透鏡取火,東漢初年時張衡發明了月亮的盈虧及月日食的初步原因,也是借助於透鏡的。

到了宋代,就已經有文人借助水晶鏡片提高視力了,元代時就連蒙古人也懂得了利用這種東西,並且被一個叫馬可波羅的人傳到了威尼斯,進而傳及整個歐州。到了大明宣德年間發明了老花鏡,但是由於水晶珍貴並不易得,所以是做為重要禮物,一般是由皇帝作為禦品賜給年老大臣的,所以正德對此知之甚詳。

隻因此物沒有鏡腿攜帶不易,那些大臣們上朝時也是不帶的,回到家裏在書房使用的話楊淩又不知道。他想不起來問,也沒人多嘴告訴他。尋常百姓家哪裏買地起這種東西,老畫師這物件兒還是給一位豪門世家的老夫人繪製的遺像栩栩如生,那家主才賜了他這麼一件昂貴的好東西,因緣巧合,現在就被楊淩發現了。

楊淩喜孜孜地對正德說了兩枚透鏡製造遠望效果地功能,正德聽的目瞪口呆。他實是想不出兩片水晶就能起到千裏眼的效果。要不是現在雙腿酸疼難忍,再加上唐一仙正手托香腮,美滋滋地等著老者給她繪畫,他早就拉起楊淩一路狂奔回去,叫人馬上製作這件神奇地東西來賞玩了。

那老者看來繪製人物尤為專長,唐一仙地畫像繪製出來,竟遠遠快過預料時間,待著色已畢,唐一仙眼見自已形貌躍然紙上,神采飛揚似欲破紙而出。不禁欣喜之極。三位公主見了更是心動,永福已端坐在位上,欣欣然地等著畫師給她繼續繪像了。

楊淩和正德皇帝喝著茶聊著天,待繪到永淳公主時二人已歇過乏來,便在房中隨意踱步,欣賞四壁書畫。楊淩正望著一副意境深遠的山水畫悠然出神,正德踱到案台上隨意翻閱著,忽地興衝衝招手道:「萬年兄,快來快來」。

楊淩急步走了過去,隻見正德神色詭秘地看了眼正專心欣賞肖像的皇妃和妹子。然後做了個趕緊過來的姿勢,楊淩湊過去一看,隻見桌上放著兩本冊子,一本寫著《春水譜》。一本被正德半翻半合的,隻看見上邊有「鴛鴦」兩個大字。

「是畫冊」,楊淩剛說了三個字,正德已經用眼神迅速製止了他,然後咳嗽一聲,擺出一副正人君子模樣道:「啊,萬年兄,你看此畫卷如何?」

楊淩湊到跟前。正德掀開畫冊,原來那卻是一副春宮圖。一個小學徒笑嘻嘻地湊了上來:「二位公子爺,這就是我師傅的手筆了,原來還有一個唐寅與我師傅齊名,自從那人去了日本。這畫春」。

「咳!」楊淩臉色也刷地一變,一臉正氣地道:「不要多嘴。我們自已欣賞便是」。

那小學徒瞧二人欲蓋彌彰的樣子不禁心中好笑,其實春宮圖在明朝並非如何見不得人的東西,不但文人仕子多喜欣賞,就是大家閨秀們也有描樣畫圖地,對於當時匱乏地性教育來說,這東西不但起到了教授知識的作用,還有人用其調劑閨房情趣,治療一些心理隱疾。

當時漫說江南,就是京師附近風氣,對於春宮圖也沒有岐視,但是正德和楊淩到底身份不同,再加上旁邊那四個美人兒若是發現,不免有些尷尬,所以兩人諱不敢言,不免被那小學徒恥笑,若非聽二人口音知道是北方貴介公子,還以為他們來自西北荒原呢。

正德掀開第一幅,隻見一樹春花,竹籬隔水,夕陽紅豔,半江瑟瑟,岸邊一張竹榻上仰臥一個半裸男子,一個上身隻著小衣的婉約女子嬌羞無限地坐於身上,意境悠美,上邊還題有「停車坐愛楓林晚」的詩句。

再翻一張,卻是透過紗窗,窺見閨中春景,床上俯臥一對男女,旁邊另有一女正輕解羅裳,第三副又是在庭院之中,一個少婦躺在另一個半裎美婦懷中,一個男子伏於她地身上,那每副圖上都配的有詩句,意境也幽雅嫻美,令人如臨其境。

正德看地麵紅耳熱,他咽了口唾沫,清了清嗓子,指指那冊子道:「這個,多少錢?」

小學徒趕緊湊過來,陪笑道:「公子爺,此畫冊一共十六幅畫,需要」。

他本想說五兩銀子,可是想起這位公子極為大方,花錢如流水,便伸出個巴掌,反來複去比劃了一下道:「得這個數」。

「唔!」正德不動聲色,背對著唐一仙和三位禦妹將那畫冊往袖裏一藏,伸出一個指頭往楊淩那兒一指,然後若無其事地抬頭看著牆上一副鬆梅仙鶴圖,看的無比入神。

楊淩瞧那春宮畫的動人。順手一翻桌上那本《春水譜》,果然也是一本春宮,連忙袖入懷中,摸出張一百兩地銀票遞到小夥計手中,心頭怦怦跳著,輕聲道:「就這些,不用找了」。

小夥計打開一看。頓時張開了嘴合不攏來,這兩個敗家老爺們,還真是少見。小夥計二話不說,立即從櫃底又摸出三本來,詭秘地道:「公子爺,這兒還有三本,一共就這麼多了,要繪一冊得一個月呢,您要不要?三本,還是這個數」。

楊淩頗有種當年第一次買毛片地感覺。他生怕被公主們發現,連忙接過來往袖子裏一塞,然後又遞過一張銀票。正德一扯他袖子,兩兄弟隨即離開,並肩走到牆角一副鴛鴦戲水圖前,一邊仰著臉看圖,正德一邊輕聲道:「還有幾本啊?再勻給我兩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