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淩在侍衛陪同下,探視了軍營,召見了當地官員,又在附近村莊農寨走了走,感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每到一處,聞聽楊欽差喜得貴子,當今皇帝收為義兒幹殿下的官員們都不免阿諛奉承一番,楊淩聽到‘楊大人’三字總覺的渾身不自在,想必幼娘在家裏也是啼笑皆非吧?
這其中最有創意的還是狼兵總兵官宋愛的賀辭:“恭喜楊大人喜得楊大人。”倒是逗得楊淩敞開胸懷,哈哈大笑起來。
經過兩日的了解,從不按常理出牌的楊淩,心中對於平叛已經暗暗有了一番計較。他甫到敘州時,就已安排當地與都掌蠻有往來的貨販進山送達消息,請都掌蠻派人與朝廷議談,迄今還沒有消息送回來,現在看來動兵的可能大增,楊淩準備召集文武官員議事,總得內部先統一了步調再。楊淩剛剛趕回營寨,還沒等他傳令聚將升帳,伍漢便急急行來,拱手道:“大人,請回帳,柳大人有要事相稟。”
宋愛也混在楊淩的餘軍中,見伍漢著話,眼睛向自己掃來,便把下巴一揚,給他來了個冷臉以對,伍漢不禁尷尬地笑了笑。
這兩楊淩喜得愛子,又不必象憐兒產子時那樣遮遮掩掩,所以心情暢快,極是高興,見這對冤家拗氣的模樣,他的心中不禁在些好笑。這兩伍文定忙著督運糧草,還沒騰出空閑來,他準備抽空再找這位倔大人談談。
伍、愛兩人雖然正在拗氣,不過明顯看出彼此的愛意不減,偶爾脾氣未嚐不是一種情趣,他也懶得出麵調和,症結既在伍文定那兒,總得先解決了這老家夥才成。
楊淩下馬,把馬鞭丟給親兵,對伍漢道:“知道了,叫文武官員馬上到我的大帳,本官要聚眾議事。”完帶著宋愛疾步直奔自己的營帳。柳彪見了楊淩連忙拱手道:“恭喜……”楊淩趕緊打斷道:“同喜同喜。可是探聽到都掌蠻的重要消息了?”
柳彪搖頭道:“卑職急急趕來,是因為聽到一些對大人不利的消息,如果消息已傳入山中,恐怕對世子十分不利。”
楊淩神色一緊,忙問道:“出了什麼事?”
柳彪道:“現在到處都在傳,殺人如麻的楊砍頭來了四川,軟禁了蜀王,剝奪了他的軍政大權,要對都掌蠻用兵動武,甚至屠族。卑職秘密抓了幾個人,審問之下,傳播消息的源頭始終找不到,這些人隻是人雲亦雲,卑職便把他們放了。”
楊淩蹙起眉來:“這是什麼人在造謠?這不是在逼世子死麼?消息一旦傳到山裏……”
楊淩臉色陰霾地在房中轉悠了一會兒,揚起頭來又想了一陣,慢慢道:“繼續追查,看看能否找到什麼線索,都掌蠻在各地一定派有探子,消息想必早傳回山去了,世子如果有危險,我們現在也是鞭長莫及,隻有靜待事態展,你先去吧。本官馬上與文武官員議事。”
手打,手打版,文字版,盡在
彪拱拱手,閃身退了出去。楊淩坐回桌前,捧著茶杯悠悠思索半晌,宋愛乖巧地坐在一邊,撲閃著一對大眼睛靜靜地看著他。直過了許久,伍漢悄悄打開房門道:“大人,眾官員都到齊了。”
楊淩點點頭,見他正望著宋愛,便道:“你留下吧,本官去前廳議事。”
文官武將濟濟一堂,正坐在帥帳中竊竊私語,楊淩率著兩名親兵從後邊走了進來,帳中頓時一靜。
楊淩在堂上坐定,目光緩緩掃過眾人,道:“諸位,山裏還沒有消息傳出來,我們這邊卻已是謠言四起了,現在百姓們中間傳,本官來到敘州,就是抱著一戰的目的,而且要對都掌蠻施重兵屠族,世子那裏……堪危呀。”
敘州知州馮見春聞言忙拱手道:“大人勿需憂慮,這不過是都掌蠻的慣用伎倆,他們襲擾周邊、滋事生釁,從來不服王法。朝廷每有用兵懲治時,他們就散布類似的謠言,以激起蜀地各族的恐懼和義憤,從而對朝廷施壓,使朝廷不敢放手用兵。”
楊淩一聽,這才明白竟是都掌蠻的攻心計,看來這些原始部落般的部族倒也不乏智能。楊淩略微放心,看了看眾人道:“不管如何,現在世子在都掌蠻手中,我們都得先禮後兵。這兩本官出去走動了走動,對附近的民情做了些了解,看來漢民與都掌蠻結怨已久,彼此確實互相仇視,打一仗不難,要勝一仗也不難。不過這都掌蠻是最難教化的一族,如何善後才是難題。各位之中有許多敘州本地的官員,對這裏的了解遠勝於我們這些高居在府城、京師的官兒,大家有什麼看法,不妨都。”
“都掌蠻要我們的官府和漢民退出敘州,把這裏劃成國中之國,這是異想開,沒有一個朝廷會答應這樣荒謬的條件,我們討價還價,不免得讓出些好處,怎生既讓他們滿意,又肯放下刀槍,服從歸降朝廷呢?”
布政使參政封大人撚著胡須,悲憫人地道:“大人,都掌蠻民風剽悍,好狠鬥勇,加之身棲山區,散居村箐,習俗原始,經濟落後,確實難服教化。昔年‘改土歸流’,在這裏建造兵營,興辦民學,編製戶藉,本想教化一方。奈何。……”
封大人長歎一聲道:“官員語言不通,與當地土人難以溝通,派遣來的官員又有些橫征暴斂、中飽私囊之輩,壞了朝廷名聲,引起都掌蠻強烈不滿,不久雙方便兵戎相見,這是漢蠻之爭的由來。再之後,朝廷改變政策,劃出都掌蠻轄地,設立土司,以夷治夷,彼此的衝突才了些。可是這裏漢人徙居增多後,彼此不能兼容,常因家常裏短、交易買賣而起糾紛。而蠻人村寨部落互通聲氣,一人受欺舉族憤怒,不能得到及時解決時,便私相械鬥付諸武力,矛盾積壓多了,每隔十年八年,總有一次大的衝突。況且世子如今又在都掌蠻手中,本官以為,以和為貴。王爺已同意蜀王府拿出財物贖回世子,敘州都掌蠻部落應承擔的稅賦原本不多,可分攤至其它漢人地區,以減輕都掌蠻的抵觸憤怒情緒,對於他們在轄地內的權益,我們多作些容讓。蠻夷之人嘛,見利心喜,這場兵災也就消彌無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