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垂死掙紮(3 / 3)

儀仗轉過路口,前方大軍已通過縣衙,就在這時,楊淩瞧見一條蒼弄裏有個破衣襤褸的婦人領著個孩子一路狂奔,可是終究跑不過後邊幾個追來的漢子,被追的最快的一個一腳踢翻在地,隨即幾個人上前拳打腳踢,那婦人抱著頭躺在地上,旁邊的孩子哭叫著,卻被人一記耳光扇倒在地。

楊淩心情本來就不好,見了這模樣不禁厭惡地皺了皺眉,立即勒住了韁繩。他的親兵侍衛明白大人的意思,馬上趕過去四個士兵,不一會兒就把那幾個人全都帶了過來。

方才遠遠的沒有聽清那孩子哭喊的內容,這時帶到近處雖然仍聽不懂他些什麼,但是楊淩已聽出不是本地的方言,而是的倭語,他不禁一奇,開口問道:“你們是什麼人,為什麼要打她們?”

那幾個村漢見是一個騎在高頭大馬上的將軍,周圍還有這麼多兵,嚇得臉色都有些變了,一個村漢吃吃地道:“將軍大人,這婦人……這婦人裝啞子來討飯吃,我們看她可憐就給了她些吃的。後來聽到她和孩子話,他娘的…原來是個倭人。這些狼心狗肺的東西,禍害了那麼多百姓,所以我們……”

他到這裏已氣得臉色通紅,楊淩看了看那女人和孩子,麵有菜色,瘦瘦弱弱,長得倒還清秀。隻是臉上滿是泥汙,又被人打得青一塊腫一塊,站在那兒睜著一雙驚恐的眼睛看著他。

最新手打版,盡在手打網

楊淩軍中有通事官,他喚來一個向那倭國婦人問話,那婦人雖然害怕,聽見通事的是本國語言,膽子倒大了些。於是戰戰兢兢地出了她的情形。

原來她是屬於乃美正智那一夥倭寇的眷屬,這次倭寇由於在日本站不住腳,把家眷都帶了出來,寄住在海島上的家眷人數比倭寇的總數還要多上一倍。乃美正智一夥倭寇被殲滅後,這些老弱婦孺試圖投*其他倭寇,但是現在倭寇戰事不利,存糧有限,除非能上陣作戰的否則一概不要,一向好色的他們就連那些有幾分姿色的女人也趕離了海島,可見糧食的緊張。

從這婦人口中,楊淩得知利用船和簡易木筏無法東渡回到日本的這些海盜家眷為了不臻餓死,隻得順流漂向大6,一些人淹死在海裏,僥幸上了岸的由於容貌與漢人相同,沿海難民又多,混在其中裝聾作啞,雖時常被人認出來少不得挨頓揍,可是總有幾次能成功弄點吃的。

如今象乃美正智、東華鹿之介這些被全殲的倭寇越來越多,被迫上岸乞食的海盜眷屬也越來越多,沿海各城縣幾乎都有這些倭寇遺屬在到處流浪。

楊淩的廠衛顯然對這些人物不太注意,楊淩若不是無意中見到這一幕,還不知道這種情形。楊淩看了看那個身材單薄的少婦和她的孩子,想起自己戰死在疆場的部曲,想起一路行來聽的倭寇犯下的滅絕人性的罪行,不出是憎恨還是其他的情緒。

他瞥了眼那個拉著孩子,手腕上烏青一塊的女人一眼,歎口氣道:“倭人凶殘,罪大惡極,固然百死難贖,可是聽她敘的情形,流浪於我六省沿海的倭人遺屬怕不有幾萬人了。我漢人終究不是韃子、不是倭寇,使不出滅絕人性的屠族手段。可是這些老弱婦孺總不成就這樣任由他們這樣流浪下去,百姓一旦殺了人,民風也從此堪虞。”

馬蹄在地上“踏踏”地輕刨著,楊淩沉思半晌重又把目光投注到那對母子身上,她們似也感覺出楊淩是個能夠決定她們生死的人,當楊淩的目光重新看向她們時,那少婦忽然扯著孩子雙膝跪下,向楊淩“咚咚”地磕起頭來。

她不會漢話,可是那眼神中的乞求哀憐畢竟表達的明白,楊淩搖搖頭,道:“書記官,以總督府的名義諭令六省布政使司,迅通令所有州府縣,以及鄉村的保甲地正,從即刻起但凡現倭寇眷屬,立即送官。官府要對他們登記造冊,統一管理,不得任由流浪。這些人……要打入惰藉,永世不得讀書。婦人、兒童官賣為富紳家奴,賣資充做軍餉,成年男子一概配西北,養馬牧羊。”

記官馬上拿出筆墨,匆匆記下,交楊淩看過,然後用印令驛卒飛送回總督府。那對母子則被見風使舵的王和馬上送進縣衙,先收容了起來。

楊淩望著她們的背影忽然有點迷惘:“這個口子一開,會不會從此奴隸交易大行其道?但是不如此,又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各方麵都接受來處理這件事?”

他想起東南沿海早有海盜劫擄漢人賣往日本、南洋為奴,而大明的豪富之家其實也早有私下買賣外國販來的奴隸,比如他府中那個阿德妮,想必不少江南士族大家府中都有類似的外國美女吧,他又怎麼會是始作俑者?

楊淩努力服著自己,驅散著心頭隱隱的罪惡感,可是他心裏明明白白的知道,以前那畢竟是陰影下的交易,是地下王國的行為,而他今日一舉,雖然救了許多人的性命,可是也放任了一種行為的產生。

有時候,一個念頭,一種行為,很難簡單的界定它是善還是惡,它所帶來的,常常是兩種後果交織在一起。

他搖搖頭,向王和問道:“王縣令,大軍還有幾可以到達福州?”

王和連忙道:“大人,經過古道,大約六內就可以到達福州地界了。”

楊淩點點頭,勒馬望向王和所指的方向,暗道:“不想那麼多了,哪有那麼道理可講?我現在是要去福州殺人,但是我要是不殺人,才是地不容,誰又能個明白?”

重向大家推薦手打網文字閱讀及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