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代王納妃(2 / 3)

最新手打版,盡在手打網

化身柳鶯兒的紅娘子聽出他是讚自己名字好聽。卻不知的是什麼意思,所以隻是幹幹一笑,沒敢搭他的話茬兒。

楊虎一幫人原本是綠林大盜,平素若要綁架大戶,也不過派上兩個人事先踩踩盤子,了解了解肥羊的家境、勢力,家中布置格局,便趁夜間上門擄人,從無耐性在一地長期布置眼線探子,如今想要對付大明皇帝,卻是兩眼一抹黑,想要知道它在哪兒根本無從談起。

紅娘子見丈夫利欲薰心,明知被彌勒教利用,卻執迷不悟地做著皇帝夢,心中憤憤難平,屢次勸誡未果,她向五叔談起心中苦悶,不料五叔一番話卻讓她的心徹底涼了下來。

不管怎麼她究竟是個女人,在崔老大這樣極為重男輕女的土匪頭子眼中,楊虎這個女婿還比女兒重要的多,眼看著這些年楊虎招兵買馬頗有成色,崔老大的心也熱了起來,盼著自己的女婿能打下江山,崔氏一門能封王封侯。

所以這次十幾座山寨被剿,楊虎的勢力大受損傷,老寨的兄弟們對他是真命子的傳言已起了疑心,五叔等幾個崔老大的心腹私下也和他商談過此事,崔老大已暗示無論這謠言是真是假,也要盡力扶助女婿,祖祖輩輩的做山賊不如搏上一把,弄個王侯公卿來做做。

這次崔老大主動要自己的人來幫助楊虎,一方麵是向各山寨表明自己的態度,一方麵也是聽了楊虎敘述,知道因為襲殺威武伯府的事,女兒和女婿鬧了別扭,擔心女兒大姐脾氣作,對楊虎有所詰難,所以才派了她的五叔前來壓製她。

紅娘子聽爹爹如此態度,不禁大失所望,隻不過雖然有五叔這位長輩的壓製,她不能同楊虎大鬧,但是紅娘子性烈如鋼,心中有了主意時便是崔老大也休想改變,她聽了五叔的解釋也不當場暴,回頭卻收拾收拾悄然一走了之。

她知道楊虎等人並無他策,要找出正德來隻有監視楊淩一途,所以也喬裝改扮注意這驛館的一切動靜,這個戲班子每日去欽差行轅唱戲,早已被她摸個明明白白,在她想來,代王是正德皇帝的王叔,他納妃的日子正德若真在大同,十有**是要去祝賀的。

那麼彌勒教還有楊虎等人,便極有可能在那時下手,她要阻止楊虎為人利用,破壞彌勒教的計劃,便也要想辦法混進去,是以才扮作跑單幫的江湖人,成了平家班的一員。

正月二十二,代王納側妃。

伯顏的大軍已轉移到平順、壺關一帶。大同百姓鬆了口氣,晚上睡覺再不用穿戴整齊、包袱放在枕邊隨時準備逃命了。代王府上更是張燈結彩,喜氣迎人。

一輛輛車轎、一匹匹駿馬載著宣府、大同一帶的文臣、武將們,來向這位代王爺祝賀。三邊總製楊一清因為皇帝在大同,對邊關防務極是重視,原本已向代王府提前送來賀儀賀書,表明因為軍務不能親自來賀,惹得代王老大不痛快,不料今日也忽然改變了主意,急急帶了三百親軍。趕到代王府祝賀。

代王府的外圍,仍是甲士林立,王府內卻是笙歌四起。紅娘子混在戲班子裏也進了王府,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是,王府遠比她想象的要大,而且王府有自己的戲班子在後殿演出。傳差來大戲班在中殿演出,象她所在的這種規模的八個戲班子隻是在王府四麵外殿院中搭建戲台演戲,根本接觸不了核心部分。

整個代王府都在一片歡聲笑語當中,比較肅靜的地方隻有銀安殿、社稷壇、風雲雷雨山川壇、皇廟和家廟積善寺。典膳所供應的美酒和膳食、代府客接待賓客、等級接納禮物,重要的客人由王府總管親自接入。

紅娘子所在的戲班子在端禮門內,承運門外,各部大臣進出都逃不出她的眼睛。院子裏戲台早已搭好。台上的繡花門簾台帳,掛燈等已齊備。按規矩唱堂會第一出戲都是《官賜福》。

一心想把平家班建成大同最紅的戲班。待邊境評定下來時還要借應邀去欽差行轅和代王府演出的噱頭來個九邊巡回演出的平大頭自然也要按這規矩來,雖他的戲班不太正規,這出戲也學得不全,不過好在在這兒院子裏看戲的都是些前來賀婚的文臣武將們的侍衛書童、家仆下人,他們看的倒也不挑剔。

尤其是官賜福一演完,《呂洞賓三戲白牡丹》、《張師大畫符》一類略帶葷腔又不犯王府忌諱的戲一上來。更受那些侍從家將們的喜歡。

“奉旨巡邊欽差、皇上親軍侍衛統領、內廠大都督楊淩楊大人,京營督軍張公公到!”,隨著唱禮官高聲唱喝,剛剛在戲路中間上場表演下來的紅娘子聽在耳中,霍地抬頭望去,隻見一位麵如冠玉的書生笑吟吟地走了進來,他穿著一身昂貴的貂皮袍子,外罩姑絨大氅,身材修長、卓爾不群。

十二名年輕英俊的校尉按刀緊隨其後,身旁那位張永張公公雖然穿著湛藍繡金的蟒龍袍。可是肩背半勾,腳下倒的飛快,倒像是一位王孫公子邊的奴才一般。

紅娘子唇角歪了歪,隱隱露出一絲笑意,這位將軍今日來賀喜未著戎裝,儒雅地穿著配著他眉目清秀的麵龐,大氅飄開,腰間五彩錦帶上一枚翠玉微微搖曳,那氣派如果她今來是想綁隻肥羊回去,隻看這模樣,那是非他莫屬了。

在王府總管的陪同下,楊淩、張永過承運門,到崇信門,楊淩腳步微微一頓,扭頭向後看了一眼,目光與十二名侍衛中那個站在中間的校一碰,那校露出一個帶這些調皮的笑意,楊淩不易察覺地向他點點頭,和張永並肩走了進去。

欽差的侍衛也不準進入王府內殿,自有王府執役將他們引到崇信門旁的側殿,這裏流水席一字排開,許多將軍和文官的侍從正在胡吃海喝。

大同因為是邊陲軍鎮,所以就連這王府也不止講究富麗堂皇,建築、院牆也都堅固高大,王府四角高牆上都有堡壘,駐紮侍衛。不過一進了“燕子居”,這處北方的王府花園倒也假山迤邐,曲廊飛簷,具體而微。

“燕子居”徑曲折,穿過去一進入謹德殿,王府總管就欠身笑道:“兩位大人,王爺納妃之禮尚未舉行,請二位先至側殿休息,吉時一到,咱家就引大人去銀安殿宣讀皇上詔書,恭請王爺、王妃舉禮。”

楊淩和張永含笑點頭,轉身折向左側偏殿,殿門口站著兩個太監,見他們走到門口。忙將駱駝絨氈毯一掀,二人一走進去就是一怔。

殿內光線較為昏暗,一走進去有刹那地不適,二人視力恢複正常,才現這偏殿中已經站了幾位大人。大同巡撫胡瓚、三邊總製楊一清,旁邊一位文官補服於大同巡撫胡瓚一樣,一時卻想不起大同還有哪位文官品秩與他同為從二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