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君欲遠行(2 / 3)

正德奇道:“什麼力量?”

楊淩道:“彌勒教!他們妖言惑眾,三教九流,都有盲從盲信之徒。據臣竊聞那夥霸州馬賊的話,此次數百大盜暗赴進京,便是受了彌勒教主使,所圖顯然不隻是臣的性命。邪教之害,甚於嘯聚山林地武夫,皇上不可不慎!”

自古帝王最忌憚的便是這些以邪教蠱惑民心的組織,他們的力量盤根錯節,隱藏在民間,若不起事,打擊起來實難區分良民與教徒,待到他們起事時,早已擁有數十萬信徒,對朝廷傷害尤大,明朝本以教派起事,成事後才脫離他們,所以對於宗教力量的可怕最是了解。

正德聞言笑容頓斂,動容道:“彌勒教?他們在陝西布道時,遠近爭附,隨其貧富,愚民有獻至千金者,破家也心甘情願,或子女、或器物,接踵而至。教主一聲令下,一夕之間可聚萬金,遠近鄉民莫不影從,實是朝廷心腹大患。

不過那個李越被斬後,樹倒猢猻散,朝野已難聞彌勒教蹤跡,難道他們仍在活動?”

楊淩頷道:勒、白蓮本是一家,自唐末、宋元以來,漢人主政則反漢,元人主政則反元,所圖者社稷也。每遇打擊,便化整為零、化明為暗,引入暗處積蓄力量徐圖東山再起,依臣之見,他們現在力量尚不足以對抗朝廷,所以才假手他人,亂政擾民。”

正德霍地站起,楊淩、劉瑾等人忙也跟著起身,正德在殿中徐徐踱了片刻,一指穀大用道:“大用,此事交給你去辦,集東廠、西長、錦衣衛之力,秘密偵緝彌勒教,務必要鏟除他們的根本。”

穀大用連忙答應一聲,正德沉吟片刻,揮手道:“你們退下吧,楊卿留下。”

待眾人退出殿去,正德忙對楊淩道:“楊卿,白蓮教一脈綿延數百年,薪火相傳,從來都是剿之不盡。

先皇在時,常百姓景從者,或為富貴、或為長生,其中不乏良善,未必全是圖謀造反地人。若株連太廣,就要傷及大明根本,要除其惡,又如霧裏看花。大明自立國就在剿滅邪教,不知還要剿到何年何月。

這事急不得的,交給兩廠一衛去辦就是了。你地內廠,還是要關注大同戰事,籌備朕北行一事。”

楊淩猶豫道:“皇上,臣被大盜劫擄,已鬧得人心不安,皇上此時出京,恐百官更為驚恐了,如若不然,不如秘密通知朵顏三衛,待臣肅清盜匪、打擊邪教有所成效時皇上再起行如何?”

正德有了出京這件樂事,真比過大年還要開心,哪裏聽得進去,他不以為然地道:“早一日結盟朵顏三衛,邊關早一日少些禍害。這是國之大事,朕堂堂一國之君,豈能畏於一夥賊寇?民心不穩,朝廷顏麵受損,朕更要出京!”

他眉飛色舞地道:“待朕從邊關風風光光回到京師,民心立定,如果朕連自己地疆土都不敢踏足,才真是顏麵喪盡了。他們能從三五侍衛中將愛卿劫去,就能在千百甲士中傷了朕了?若有那本事,他們大可闖宮劫朕,朕這江山也該拱手相讓了,躲在紫禁城中就安全了?”

楊淩苦笑道:“想皇上出京,親履邊關,視察民情、結交藩屬,做一個千古聖君,本是臣的心願,可是皇上一身係於下,臣可真的是餘悸未消。”

正德嬉皮笑臉地道:“餘悸未消就要慢慢消,這京朕還是要出的,朕帶三百大內侍衛,再有你的數千鐵甲,倒要看看還有誰能傷朕。”

他道這兒忽想起一事,喜孜孜地道:“對了,楊卿果然眼光獨到,前幾日有些言官上書指責楊一清、王守仁空自擁兵十萬,卻閉城不出,任由韃寇囂張肆虐於城外,愛卿卻他們此舉必有所圖,朕聽了才沒下旨促其出兵,隻將彈劾奏折批轉楊一清,叫他上折辯駁。

昨日楊一清的奏折已遞進京來,他們果然另有所圖,嗬嗬,這兩人胃口不呢”,正德邊邊在炕桌上翻了翻,沒找到那張奏折,便道:“韃子出兵,一向是以戰養戰、不帶給養,事實上他們也沒有給養可帶,所以打仗必如疾風暴雨,務求一擊必中,目的不達便轉攻他處,卻不在一處耗時過久。

這一次他們攻城掠地,劫掠了大批錢糧,楊一清卻不給他機會逃去,死死咬住,將他們耗在大同左近,韃子七萬大軍,人吃馬喂的,如今已將從咱們這兒劫去的東西全耗光了。

他們今年出兵劫掠,不但不能給部族以給養,出兵時還用盡了存糧,回去後恐怕得殺牛馬才能度過嚴冬,勢必元氣大傷。這個楊一清打仗不隻想著眼前,眼光能有如此長遠,果然是個將才。

前兩日王守仁守官屯,苦戰一日後丟盔卸甲,故意大敗而逃,丟下糧秣給韃子,那些餓兵匆匆埋鍋造飯,一頓飯吃下去,生生毒死五千多人,連那戰馬吃了喂毒地草料也死了大半,那都是伯顏的精銳呀,哈哈,不費兵卒能重挫敵軍,這樣的仗朕喜歡!”

是不知伯顏猛可聽後有沒有吐血,回頭叫你的人打聽打聽”,正德甚是開心,拍著楊淩肩膀笑吟吟地道。

楊淩聽了也十分喜悅,道:“這樣的大功,皇上該好生嘉獎才是,戰場用兵,為將者殊為不易,有皇上賞賜士氣高昂,一個兵抵得兩個兵了。”

德拍拍額頭,道:“朕本來也是要賞的,劉瑾初戰告捷,若是大賞,恐兵將滋生傲氣,朕就擱下了,這個……現在賞賜不妨事麼?”

楊淩聽了一怔,料想劉瑾必是對楊一清二人極為不滿,雖然用兵一事與他休戚相關,不得不竭力做好後勤,卻不願意二人受到褒獎。

楊淩不正麵回答,卻笑道:“有功則賞、有過則罰,何時示恩、何時嚴律,皇上一定是胸有成竹的,如果皇上是帶兵的將領,會希望如何?”

正德不假思索,理直氣壯地道:立了大功,當然要賞,要加官、要進爵,要跨馬遊街,風光嘛,不然誰還替你賣命?朕答應,朕的兵也不……唔……”

他忽地住嘴,似笑非笑地斜睨了楊淩一眼,在他胸口親昵地擂了一拳,嗬嗬笑道:“繞著彎子話,楊侍讀把朕也拐帶進去了。”

正德想了想道:“那就賞,過年了嘛,將士在前方用命,不為這個也要賞,回頭朕叫李東陽、焦芳去辦就是了。對了,楊一清、王守仁聯名奏折上還提及韃靼元氣大傷,他們以遊牧為主,不習耕種,今冬牛羊消耗太多,恐怕開了春也會一改往年習慣,要不斷襲邊了,他們建議朕仍應屯重兵於邊塞。韃靼襲邊若無所得,恐怕還要向朵顏三衛施壓索取財物,提議朕向朵顏三衛示恩拉攏,倒與你的提議有異曲同工之妙。”

楊淩若有所思地道:們在前方,自然看的清,想的遠,明年韃靼襲邊,正合我意。皇上正好趁機將京營與邊軍對調,讓他們輪流上戰場曆練一番,借韃靼的手,練咱大明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