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垃圾(1 / 2)

小鳯山環山抱水,風水極佳,百丈山嶺從雲霧中發來,前則黃河環繞,明山聳左為龍,麟山聳右為虎,小伏山為前案,淮南諸山為第二重案,江南五嶺諸山為第三重案,所謂無風之散之,有水以界之。因而這裏天生就養人,自然也就適合修道了。

小凰山山頂,煙雨蒙蒙,濕潤的空氣將李元的心肺清洗一遍,令他感到非常舒服。古香古色的木質建築被薄霧籠罩起來,若隱若現,看起來頗為漂亮,猶如天宮聖地。

崖邊一塊突出的大青石,形似龍頭。

李元跳上青石,東首而寢,側身而眠。如犬之屈,若龍之盤,竟然開始閉目而睡。

此法為為呂祖所創,名曰:《蟄龍睡》,龍歸元海,陽潛於陰。人日蟄龍,我卻蟄心。呂祖下山遊曆傳於陳摶,陳摶憑借此法華山一睡八百年,竟然得道飛升。

陳摶飛升前害怕此法失傳,便傳給了身邊的火龍。火龍乃妖,靈智不全,未化人形,不能真正了解其深意,隻學會了個皮毛。隨後傳到張三豐手中時早已經殘破不全。張三豐憑借其過人的天賦,經過改良,最終使得改良版的《蟄龍睡》發揚光大。

“ 睡神仙。睡神仙。石根高臥忘其年。三光沉淪性自圓。氣氣歸玄竅。息息任天然。莫散亂。須安恬。溫養得汞性兒圓。等待他鉛花兒現。無走失。有防閑。真火候。運中間。行七返。不艱難。煉九還。何嗟歎。靜觀龍虎戰場戰。暗把陰陽顛倒顛。人言我是矇矓漢。我欲眠兮眠未眠。學就了真臥禪。養成了真胎元。臥龍一起便升天。此蟄法。是誰傳。屈肱而枕自尼山。樂在其中無人諳。五龍飛躍出深潭。天將此法傳圖南。圖南一脈儔能繼。邋遢道人張豐仙。”

本來大道三千,是法皆可成仙。但劉伯溫為保大明江山萬年永固,帶領大明鐵騎踏遍了大個華夏,修真者幾乎被屠戮一空。而後他憑借著伏羲盤定山川,測龍脈。生生將華夏的龍脈斬斷於大明的鐵蹄之下。

自此天地氣運被劉伯溫一分為二,天為天,地為地。靈氣不能循環,凡間的靈氣漸漸枯竭,再無可以飛升之人。

但張三豐憑借著這殘法,肉身破壁,白日飛升。

在這天地靈氣枯竭的華夏,接近於末法時代,但張三豐的飛升讓所有人在黑暗中看到一絲曙光。自此以後,天下修道者莫不以此法作為入門法。

李元體內,內髒器官開始微微顫抖著,血液循環開始加速,若有若無的白色霧氣在他的口鼻間循環往複,融入血液中,滋養著骨肉。

這套功法是前世李元在成就金仙之位後與呂祖坐而論道,二人辯論三百餘年,闡述了近萬種功法之後的雜合產物,比之前代的功法更加貼合天道,趨近於完美。

“此子的養精法門有古怪。”一名身穿唐裝的老者驚疑說道。

修行之初,養精、煉氣、清夢、大覺這四步統稱為煉精化炁。

若要煉精首先得養精,養精便是進行深度睡眠,科學表明人每天隻需要進行十五分鍾的深度睡眠便精力便可以恢複。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都處在淺睡眠階段,這種睡眠耗時耗力,而且對身體和精神的修複力遠不如前一種強大。

但養精必須要在極度安靜的環境進行修煉,或者說睡覺。現在的科技與時俱進,修真者早已使用科學儀器進行睡眠指數測試,一般來說,超過一百以後內分泌將會完美調節身體,使得身體會緩緩變得堅韌強大。

老者對著身邊一個高達兩米的光頭說道:“把睡眠指數測試儀拿來。”

光頭得令,不一會兒便拿來一個槍狀的白色儀器交給老者。

張道興緩緩走近李元,在他的脈搏處測試了一下,隨後他的眼神微凜。隻見屏幕上的數值開始瘋狂運轉,一百、二百、三百……而後數值還在上漲,直到853才緩緩停下。

並不是說睡眠指數越高越好,普通人一旦超過三百以後便會有生命危險,任何事都有一個度,過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