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日文化視閾下的衝突與較量(2 / 2)

很欣賞這樣一句話:“從曆史中獲得仇恨很容易,產生疑問和思考難,獲得思想更難。”(傅光明《嗅出曆史的真實味道》)鄧晨曦先生作為一位富有文化自覺意識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常在濃烈的文化氣息中表達出一種對文化的關注和焦慮。如他之前出版的一部中篇小說集《女人湯》,便很早就有意識地去鉤沉和弘揚漸趨漸遠的三坊七巷文化。同樣,在他的這部長篇小說中,他據史描史,同時又讓文化無處不在,讓文化來解讀戰爭,解讀情感,解讀人與人、家與家、甚至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其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勾起仇恨,而是通過他的思考,告訴人們研究文化對小到區域決策,大到民族、國家問題的極端重要性——這或許便是他給予我們的思想!因而,可以這樣說,這部小說表現出來的對幹預現實的精神,其意義已遠遠超出了小說本身!

當然,一部成功的作品,很重要的是要給人以閱讀的快感。閱讀快感的產生,很大一部分可說是“細節決定成敗”。鄧晨曦先生的這部小說,戰爭場麵恢宏龐大,氣勢磅礴,讀來很有一種蕩氣回腸之感,特別是小說中用林國忠的一頂花翎頂戴來貫穿中日兩個海軍家族的爭奪主線,不僅增加了文化內涵,而且為故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如果說戰爭是這部小說的“經”,那麼愛情可說是這部小說的“緯”。鄧晨曦先生在“緯”上可謂細心編織,華美鋪排,且前呼後應,令人回味。如林中天與陳宜書、丁曼殊、落葉的愛情,林中地與蔣碧雲的愛情,林中人與俄國貴族小姐葉蓮娜、與湘西土司女兒銀鳳凰的愛情,無不迂回曲折,扣人心弦。尤其是林中天與落葉的愛情,最揪人心魄,令人動容。雖然因為兩國文化的巨大反差和家仇國恨,使落葉對林中天的愛情看似一廂情願,但林中天自從在日本東京的上野公園對櫻花一樣美麗的落葉說出“兩皿秋風裏,模樣渾不同”的俳句後,兩人便有了一種精神上的高度默契,以至落葉做了間諜後,作為滿身正氣的軍人林中天將槍口對著落葉時,腦子也會有一刹那不自覺的滯頓,而這恰恰是林中天內心深處不為所察的對落葉的真情。而落葉背叛自己間諜的身份一次一次救阿香、林中地、丁曼殊、陳宜書等等與林中天有關係的人,甚至不忌自己的情敵,並最終舍身救林中天,這也恰恰說明了他們的愛戀當為愛情的極致:精神的相戀!其中有一個細節,很美,美得讓人心顫,那是落葉被軍統抓起來被關在了看守所裏,“她想象滿牆是一張灰色的畫布,正好畫落英過後的櫻花樹。她的眼光當畫筆,開始在牆上頭畫枝杆淩厲的櫻花樹,一叢一叢,一枝一枝,仿佛是一把把武士的劍。當初她和中天君在上野公園邂逅,天也是這樣鉛灰的,伸展於空中的櫻花樹枝也是這樣冷峻的,隻有相撞在櫻花樹下的兩顆年輕的異國之心,是熾熱的,跳動的。這一幅讓她終生難忘的畫牢牢地刻在她的心扉上。”這位挾著畫夾,喜歡俳句的美術學校的女孩,在戰爭中為愛情而自願非願地淪為間諜,卻始終生活在愛與罪的扭曲的靈魂裏。當她為林中天擋了自己叔叔鬆井射出的一顆罪惡的子彈倒在林中天的懷裏,囁嚅著說出的最後一句話“中天君,我們是一首俳句的兩行淚”,竟也是美豔得那樣攝人心魄!

在個人經驗的世界裏,我已經很久沒有過這種閱讀的快感了!王小波在小說《紅拂夜奔》的結尾寫道:一個人隻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是的,我想,鄧晨曦先生的這部長篇小說,吸引了我,還打動了我的,除了文化,應該便是這個詩意的世界了!

責任編輯石華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