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綻放在雪域高原上的精神之花(1 / 3)

2010年1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作出重要批示,感謝福建第五批援藏幹部為藏區和全國穩定做出的貢獻。2月,孫書記又在西藏林芝二中校長巴桑次仁的來信上落下批語,對福建援藏幹部、林芝二中副校長張敏兩次手術後堅持教學並在促進民族團結方麵取得突出成績的事跡,予以充分肯定和褒揚。

無獨有偶,2009年4月下旬,在西藏自治區三年一度的全區援藏幹部座談會上,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講話中破例五次稱道福建省援藏工作,還特別表揚了福建省第五批援藏隊領隊陳秋雄的感人事跡。

援藏幹部,何以能感動閩藏兩地最高領導和父老鄉親,答案隻有一個——“精神”。

千裏奔騰的雅魯藏布江和尼洋河彙合處,高聳挺拔的喜馬拉雅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橫斷山脈之間,有一塊河穀地帶,藏語叫工布地區,那就是太陽寶座——林芝,福建對口援藏之地。

1994年7月,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作出了全國支援西藏的重大決策和“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方式,確定福建與廣東兩省對口支援西藏林芝地區。福建省委、省政府義不容辭地將林芝地區的發展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從1995年5月起,以三年為期,迄今已派出五批援藏幹部,投入援藏資金(含物資折人民幣)逾10億元,實施援助項目達900來個。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15年來,福建援藏幹部已換了五茬,一個個鮮活的麵容、生動的故事,在閩藏兩地飛揚、流傳。

走進被西藏,特別是林芝地區幹部群眾親切稱為“閩五援”的福建省第五批援藏隊,你不難發現,這是一支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團結,也特別能戰鬥和創新的勁旅,陳秋雄、張敏就是他們的一個剪影、一個響亮的音符。

任務硬,骨頭更硬;海拔高,境界更高。46位海西兒女,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用熱血和汗水共同詮釋著和平時期精忠報國的時代精神,用忠誠和信念合奏出一曲響徹雲天的交響。走進他們多彩的心靈世界,你或許能尋找到一份久違的感動,體悟到歸真返璞的崇高和神聖,或許還能觸摸到現實生活中被曲解的精神內核。

舉過小家屋頂的大愛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這首歌唱出了“閩五援”隊員擺好家國利益關係的心聲。三年援藏,在人的一生中並不長,卻意味著頂梁柱和賢內助離開了小家,46個小家突然同時出現了單親攜幼、老少相依等場景,增添了親人們無盡的期盼和掛念。盡管他們深知虧欠親人們太多,盡管家庭、生活中的諸多困難都很現實地擺在麵前,但每個隊員在組織需要之時,毅然決然地把撐持小家的雙手抽出來,投入到援藏使命中。

隊員、林芝地委統戰部副部長遊理忠,新婚燕爾僅10天就奔赴西藏,一年後愛情有了結晶,為紀念援藏歲月,就按“林芝”的諧音給寶寶取名“淩之”。為了能照顧好家裏年邁的老人和哺乳期的幼兒,讓遊理忠安心援藏,妻子辭去了中學英語教職,到離家較近的小學臨時代課。

隊員、林芝地區財政局副局長鄧國榮踏上援藏征程時小孩剛滿月,別人不理解,而他隻有一句話:“孩子需要我,援藏更需要我。”極少見到父親的孩子,咿呀學語後從能喊“爸爸”開始,每每出門見到與鄧國榮年齡相當的男子,撲過去便喊“爸爸”,弄得年輕的媽媽好不尷尬……

領隊、林芝地委副書記、行署常務副專員陳秋雄,是在準備給久患糖尿病的父親醫治前不久,受命帶隊援藏的。他在前往機場的途中,無比愧疚地給父親打電話,叮囑老人保重,待他回來一定好好照顧並作全麵醫治。父親卻反倒安慰他這個家中的獨子,說自己能挺過三年,要他聽黨的話,好好工作。沒想,這一走就是永訣。2007年9月3日,陳秋雄帶隊參加廈門“9·8”中國投資貿易洽談會,一回福州即忙於工作,打算在赴廈門途中順道拐進福清老家看望父親,可第四天,卻傳來父親突然去世的噩耗,咫尺天涯,未能見上老人家最後一麵,這成了兒子心中永遠的痛。同年11月,他嶽父病危,要求見上女兒女婿一麵,可當時,援藏隊重點建設工程正夜以繼日地攻堅,離不開他,幾天後,老人家溘然長逝,同樣也留下了人生的大憾。

林芝地區衛生局副局長錢新春是全隊唯一一名兩度援藏的隊員。2004年第一次援藏期間,由於工作任務重,他無法回閩照顧父親,以致年僅67歲的父親因一個普通的亞急性肝炎病症未得到及時治療而離開人世。兩次援藏,使他自身的健康也受到極大損害,高原缺氧造成了他心髒扁平,右心室肥厚;高寒不出汗,導致原有的痛風更加嚴重;由於飲食不習慣,還患上了慢性腸炎。但是,正是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感染了家人,家裏無論多麼困難,他的愛人都獨自擔當,隻為了他能夠安心地做好援藏工作。2007年10月,其愛人因胞兄身罹海難,匆匆趕回老家照顧傷心欲絕的老母,12歲的孩子長時間無人照顧學習和生活。而錢新春為了農牧區藏族孩子的疫苗接種,寧可苦了自己的孩子,始終堅守工作崗位。由於他工作出色,200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稱號。

隊員、米林縣委副書記胡旭彬,2009年3月,爺爺病重,非常想見他,他也恨不得馬上飛回到爺爺身邊。但時值“3·10”、“3·14”等敏感時段,隨時都可能有突發事件需要應對,作為米林縣維穩工作的直接責任人,他想到的是自己肩上的責任,為了讓更多的人平安、快樂地生活,他選擇了大愛,選擇了堅守崗位,直到老人憾然閉眼。

隊員、朗縣副縣長唐新文,援藏還不到一年,兒子就得了罕見的兒童抽動綜合症,經常不能自控,有時連碗都拿不住。醫生建議要盡快治療,否則將貽害終生,最好是父母能陪同,給孩子心理上的安慰,以助於療效。聽著孩子絕望的哭喊“爸爸,你如果真的愛我,就幫我結束這痛苦的生命吧”,他的心都被撕裂了,心想無論如何也得請假回家,好好陪陪孩子,至少也要等病情得到有效控製後再返藏。然而陪伴孩子不到一個月,在援藏使命的召喚下,他強忍愧疚和痛苦返藏,把支撐家庭責任的重擔留給了毫無怨言的愛人。兒子的病情還沒得到有效控製,又接到父親病危的通知,等他匆匆趕回家時,父親已於前一天撒手人寰,堅強的漢子跪於靈前,忍不住淚眼滂沱。

朗縣另一位副縣長陳秋伸,在其他父母都陪在子女身邊迎考備戰時,他卻隻能在遙遠的西藏,通過電話為麵臨高考的女兒打氣鼓勁。等到春節休假,他才見到了久違的妻女,細心地發現妻子明顯瘦了很多,且氣色很差。經再三追問,妻子才告知幾個月前出了車禍,導致身體多處骨折住院,為了不讓丈夫擔心影響工作,她一直隱瞞消息。他緊緊擁抱著瘦削的妻子,所有的感謝和內疚都在一瞬間化成了滾燙的男兒淚。

隊員、林芝地區檢察分院副檢察長王永東,在拉薩“3·14”事件維穩期間,有嚴重冠心病的嶽父雪上加霜,被查出患了胃癌。妻子哭著要回建陽老家照料父親,上小學的兒子無人看管,心急如焚的他多想立即返家,可正值維穩敏感時期,不能走,走不得啊!83歲的老母親得知情況,當即決定親自從泉州老家到福州照看孫子,電話中他一時哽咽難語。

2009年6月1日,隊員、地區公安處副處長趙魯進的妻子帶著兒子,從福建不遠萬裏來林芝看望久未見麵的親人,恰在此時,察隅縣發生一起惡性爆炸案件。趙魯進不假思索地謝絕了同事們要他留下來迎候家人的勸說,親率民警趕赴現場,在那裏一幹就是七天,破案後才匆匆返回林芝。

林芝地區人大工委副秘書長宋紅勤,林芝地區藥監局副局長李曉瓊,作為年過而立的女同誌,在家庭離不開她們的時候,她們卻遠赴西藏,把照顧老小的事情交給“老爺們”去幹。臨出發前,領導關切地詢問李曉瓊進藏身體是否吃得消,李曉瓊非常堅定地表示,我曾是一名軍人,自衛反擊戰時到過老山前線,我一定不辜負領導的囑托,圓滿完成任務。她們以實際行動,在雪域高原書寫了“巾幗不讓須眉”的佳話。

援藏是責任,更是使命。“閩五援”隊員們用信念戰勝了重重困難和挑戰,用小家的付出換回大家的安寧。他們和家中親人們以寬闊的胸懷,把大愛高高舉過頭頂,在世界屋脊之上,在湛藍純淨的天空之下,像潔白的花兒般盛放。

勇挑極限,精神氧庫盎然

雄奇純美的青藏高原,不染塵埃的神秘聖土,令多少人神往。然而,路途險遠和高原氣候產生的惡劣生存條件,又讓許多人談虎色變,夢難成真。即使有“西藏的江南”之譽的林芝,也還是高寒、缺氧、幹燥、強輻射、低氣壓、溫差大,內地來人頭痛、胸悶、氣喘、失眠等可謂家常便飯。高原反應對短期旅遊者都是難題,而援藏幹部卻要在艱苦的環境中一幹三年。長期承受高原不適給身體帶來的種種傷害很明顯,反應相對遲鈍,記憶力下降,吃沒吃飽、睡沒睡著、生沒生病沒啥感覺。

所有這些,援藏幹部們來前就知道了。但一條像飄揚的五彩經幡般注解著祖國統一、邊疆穩定、民族團結、理想追求等心靈密語的朝聖路,卻引領著他們義無反顧地拋妻別子,遠離繁華都市,從東海之濱,一步步走近雪域高原,以“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降標準”的豪情,勇於挑戰極限,不折不扣完成使命。

2007年7月,“閩五援”進藏剛剛完成工作交接,領隊陳秋雄就不顧高原反應和身體不適,抱病率行署副秘書長謝雅星等援藏幹部,深入福建對口支援的“三縣一場”(米林縣、朗縣、工布江達縣、米林農場)和部分地直單位調研。他們白天驅車、步行到海拔最高、條件最惡劣的邊遠鄉村調研,晚上則在當地醫院邊掛瓶邊座談、商議援藏工作思路,前後曆時近兩個月,行程3000多公裏,較快了解和掌握了基本情況、發展現狀、存在問題,找準了工作的重點和切入點,並由此製定和實施三年援藏規劃。

作為全國唯一一支平級進藏的援藏工作隊,“閩五援”以良好開局迅速進入角色,在全國17個援藏工作隊中做到了“四個第一”:在全自治區第一個開工建設援藏項目;第一個得到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的批示肯定;福建援藏項目最先獲得張慶黎的視察;第一個鮮明提出打造援藏勁旅的目標。

本期援藏任務空前繁重,隊員們既要完成援藏隊任務,又要在對口單位各自分管一塊工作,還要挑起維護穩定的擔子。許多隊員除每年正常一次休假外,堅持全年在藏在崗,在藏率都超過了80%。由於在藏時間長,又長期超負荷工作,三年不到,百分百的隊員身體狀況都不同程度地亮起了紅燈。2009年底返閩休假期間,工作隊組織體檢,高原性高血壓、心室增厚、二尖瓣三尖瓣關閉不緊返流、腎結石、腸胃功能紊亂、痛風等症狀已經無情地侵入了隊員們的肌體。有的隊員剛過不惑就頭發花白、眼睛老花、記憶衰退,然而他們執著地堅守著同一信念:“到西藏來就是幹事創業的,再苦再難也要堅持下去!”

2008年春節回閩休假期間,領隊陳秋雄在一天晚上聯係援藏資金的路上,高度近視的他不慎跌倒,導致左大腿股骨幹骨折。在醫囑還不能工作之時,他連著在家召開了三次援藏隊會議布置工作,並表示:“我不在福州住院,我要和大家一起按時回西藏。”隊員們都勸阻他,一年中失去兩個至親的妻子也怕他再出意外,但他堅持說,現在林芝的建設已進入關鍵期,很需要我。就這樣,他拄著拐杖踏上了“天路”。一年半來,腿上鑲著的那根30厘米的長髓內釘,伴著他堅守崗位,跟隨他一瘸一拐地下鄉,見證著他透支健康和生命。骨科醫生曾複印整理了一份高原環境下骨折不易愈合和注意事項的醫學資料給他,他讀後隻說了句“我會注意”,依然忙碌奔波。西藏的冬天,電熱毯對腿內髓內釘熱輻射引起的疼痛,常常讓他徹夜難眠,但除了醫生詢問病情,他從不告訴他人。醫生規定一年回福建拆鋼板,免得骨骼不受力退化、造成肌肉萎縮,但他事情一多,不覺就拖了九個月。林芝地區衛生局長旺紮深受感動,情不自禁地讚歎:“陳書記真是硬漢子、鐵腿領隊!”而留下了後遺症、一變天腿骨就隱隱作痛的他,每每回答記者的話都很樸素:“這不是我個人的形象,是福建援藏幹部的形象,是海西人民的形象。”

福建領隊拄著拐杖援藏的情景,連同他堅韌、執著的情懷,若幹年後,或許還是當地幹部群眾美好的印記。正是陳秋雄的鐵骨柔情和榜樣,帶出了一支特別過硬、特別能戰鬥的隊伍。

2008年春節回閩休假期間,林芝二中副校長張敏在體檢中發現膽囊結石和甲狀腺腫瘤需動手術,為了能盡快返藏工作,他兩刀並做一刀開,一次性完成了兩處手術,尚未痊愈就返藏工作,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改革中,為林芝二中摘取2009年度全地區唯一一所初中示範校的桂冠立下首功。

2008年5月,最年輕的隊員、工布江達縣檢察院副檢察長徐斌輝,率幹警進山調查影響當地穩定、擾亂國家資源采挖秩序的職務犯罪案件,連續3個晚上工作到次日淩晨3點,就連“五一”假期也沒有休息。5月3日淩晨,徐斌輝突感腹部劇烈疼痛,仍忍痛堅持工作到下午,後被送醫院搶救,診斷為急性闌尾炎,差點延誤了手術期。

2008年7月,工布江達縣委副書記陳春買下鄉時從馬上摔落,仍忍痛堅持完成工作。回縣裏檢查發現,摔斷了六根左肋骨,由於傷情較重,被轉送內地醫院治療,整整35天不能躺著睡。身在千裏之外,他的心卻始終在工布江達,沒有痊愈就提前返回西藏,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同事心疼地提醒他:“陳書記,不要太勞累了,弄不好傷情又惡化了。”他卻總是說:“沒事兒,快好了,忍一忍就過去了。”

朗縣縣委書記張維船進藏時已年過半百,由於工作強度高、壓力大,從2009年下半年起,身體狀況急劇下降,深夜上床後卻經常睜眼到天亮,晨起後又不住地流鼻血,好幾次都暈倒在宿舍和辦公室裏。大家都勸他回內地好好療養一段時間,可他卻堅持留在朗縣,每天依然忘我工作著。

朗縣縣委副書記尤典真,高原反應一直十分強烈。剛進藏時,吃不下睡不著,一個多星期都沒好好吃過一頓飯,每晚隻能坐著眯兩三個小時,還大把大把地掉頭發。但他仍堅持邊吸氧邊下鄉調研,走村入戶了解情況,直到實在站不起來了,才在眾人的規勸下住院治療,狀況稍有好轉,又立即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