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於德北微型小說三題(2 / 3)

小姐姐懷孕了。

她留在娘家的腋臭為她的蘭花所繼有,被人遺忘的淋浴噴頭隨著時光的流逝而發出暗紅的鏽斑來。

小姐姐說:“你不用看我,就這個樣子了。”

我閉上眼睛,讓淚水徹底把自己淹沒在泛黃的懷想之中。

湖畔

溯湖而上,似乎幾天也走不到盡頭。

突然,在岸邊的一片草地上,見到了一個窩棚。呼叫著停船,和學兄棄舟登岸,直奔窩棚而去。窩棚裏無人,棚外卻有動靜,仔細看去,乃一老者,正鋤自己的菜園。菜園不大,花花綠綠幾畦。認得的有辣椒、蔥、蒜、香菜、黃瓜,不認得的有把蒿,是老者後教的,認得了,才知道它的妙用。

老者見客,不驚不喜,隻指著石板上的茶壺說:“喝水!”

於是喝水。

半晌,老者收鋤,閑閑地往籬笆上一架,走過來說:“旅遊?”

學兄答:“采風。”

那一年,全國都在進行民間文學搜集整理,我和學兄分為一組,負責一個縣的工作。工作之餘,學古人的樣子寄情山水,尋覓靈感。那時寫詩,總寫得古怪,好像這樣,才顯得高深。高深的詩句自然難得,於是想依賴山中的一草一木,給自己借鑒,給自己啟發。

老者明白我們的來意,笑了。

老者有故事。

他講——

春秋時,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大兒子叫諸樊,二兒子叫餘祭,三兒子叫餘昧,小兒子叫季劄。季劄賢能,壽夢想傳位給他,季劄謙讓,不肯接受。於是,立長子諸樊,由他代理行事,秉持國政。

諸樊死,傳位於餘祭;餘祭死,傳位於餘昧;餘昧死,又欲傳位於季劄,季劄再次辭讓,逃走了。這時,吳國人說:“先王有遺囑,哥哥去世,弟弟代立為王,季子現在逃走了,那麼餘昧是最後一個繼位的君王。如今他去世了,他的兒子該接替王位。”

於是,立餘昧的兒子僚為吳王。

……

老者說到這裏,學兄接話了,說:“這個故事我知道,《史記》裏有記載,叫做‘專諸刺僚’。”

老者點頭。

學兄講——

諸樊的兒子姬光憤憤不平,他認為:吳王壽夢死後,應把王位傳給長子諸樊,諸樊死後再把王位傳給自己。隻是因為諸樊要遵從父命,把王位給季劄,才打亂了繼承秩序。現在,季劄逃走了,王位應該歸還給自己才對,怎麼反被僚給奪去了呢!

於是,他要尋找一個人,讓他去刺殺吳王僚。

……

學兄講到這裏,我有些躍躍欲試,急忙插言道:“我知道了,姬光選的人一定是專諸。”

學兄點頭,說:“是。”

學兄又講——

專諸接受了任務,就去太湖邊上學做魚,他一共學了三個月,終於學到了好手藝,燒出來的魚,氣度雍華,味道濃厚,令人垂涎,難以忘記。姬光贈他魚腸劍,長約一尺,寬約二寸,削鐵如泥,鋒利無比。他將魚腸劍藏在魚腹之內,等到向吳王僚獻魚的時候,伸手一抓魚頭,把魚腸劍抽了出來,向吳王僚的胸前刺去。

……

我更加興奮了,叫道:“吳王僚死了!”

學兄說:“死了。”

老者說:“專諸也死了。姬光為了表彰他的犧牲,封他的兒子為卿。”

學兄說:“姬光成為新的吳王,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闔閭。”

這時,月亮升起來了,彎彎的很漂亮。是夏初的季節,天氣有些微涼,尤其湖風起時,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會豎起來。

老者提桶,到湖中取水,注入小鋁鍋內,又從湖中的網兜取魚一條,開膛去鱗洗淨,冷水入鍋。點鬆枝為火,鍋內佐以蔥段兒、蒜瓣、辣椒。用醋、酒少許,急火開鍋,文火煮燉。十餘分鍾去火,入鹽可食。

別忘了一件東西——把蒿——和魚性,極鮮美,是煮魚的一味好料。

老者說:“本是野生的,開荒時留了一條兒。”

有了這話,欲覺魚湯之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