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簡簡單單寫作文(2 / 2)

二、互動交流,提高寫作能力

每逢學校舉行各種活動後或是值得紀念的日子,學習、生活中發生了有意義的事,我就及時與學生互動,抓住契機,走近學生,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可以使學生敞開心扉,流露真情。作文教學是一項相當紛繁而又細致的工作,跟其它學科相比較,具有一定的教學難度。所以我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指導。

作文貴在創新,當李輝的習作比以前有所進步之後,我及時鼓勵,並提出新的要求。

我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兩段話:

其實,你很有寫作天賦,善於捕捉生活中細小的事,這段時間進步較大,但還缺乏構思新穎。要想做到觀念新,見解獨到,就得深入生活,處處做有心人。及時記錄下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善於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見解,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發現不平凡的東西,寫下屬於自己的作文。在寫作文時還要做到時時處處與時代精神合拍,時時處處把握住時代的脈搏。

在寫作文或處理某件事時,同一素材、同一件事,完全可以從不同的視點去審視,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做到“小中見大,平中求奇”,立意新穎,構思獨特,寫出“人人心中有而筆下無”的個性鮮明的作文。

沒想到我的這些話竟產生了神奇的力量,這孩子更加努力地寫,用他那清新活潑的語言,用他那純真美好的感覺,用他那兒童特有的目光,寫出了對周圍人、事、物的想法,寫他兒童世界裏的爛漫天真,表達他對生活和大自然一種新鮮的、自發的情感,他已經能寫出與眾不同的作文。為了更好的激發他的寫作興趣,我經常鼓勵他向《小學生學習報》、《關報》投稿。

三、積累知識,掌握寫作技巧

小學生由於知識和閱曆的局限,寫作中常常思路閉塞,作文題材狹窄。如何才能有效解決這一大多數學生的“通病”呢?偉大的教育學家葉聖陶為我們指明了道理。他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隻有不斷地閱讀,才能積累知識,學習寫作知識,從他人的經驗中獲得方法,掌握寫作技巧,提高作文能力。

於是我們又進行了一次紙上交談: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厚積才能博發。我們應該借助大量的閱讀來認識生活,拓寬視野,積累語言,學習表達。你可以采用以下閱讀方法:專題讀----圍繞某一方麵深入讀,如偉人故事、環保知識等;定格讀----按照規範的要求去讀,如摘錄佳句段、寫讀書筆記;交流讀----隨時或定期與同學、老師、家長交流閱讀收獲。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從現在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從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一個段落、一篇文章開始閱讀吧,持之以恒,你一定會“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

我寫下的這段文字,不但使李輝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而且還能掌握一定的閱讀、寫作技巧,對他今後的習作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奇跡在教育日記中產生了,它改變了學生的被動地位,學生在人際交流過程中,體驗到作文帶來的無限樂趣,從而產生積極持久的寫作熱情。言為心聲,師生間寫出了色彩繽紛的生活,為作文素材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幾乎每個學生都在不同層次上發展了作文能力,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這樣的作文指導,不是輕易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嗎?

(作者單位:沁陽市護城中心小學)

編輯/張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