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有元家的事:哥哥說錦城沈氏一直想置他於死地的事根子應該就在燕京,和師已經答應必要時會幫他一把;不過人要先自助,然後才能有天助,元靜姝不知道自己在成事上幫不幫得上哥哥什麼忙,不過若是敗事,她想為哥哥事先打通一條退路,讓他和蘇宛敗亦無憂……
雙竹胡同位置不錯,住的都是翰林之類有幾分地位的書香人家,坊間人員並不雜亂。
見了元靜亭這一行車馬過來,早有好奇的仆從過來打聽,得知是一位年輕的舉人老爺從老家搬遷來此,打算安心為明年春闈備考,各自都回家跟家主稟報了。
有那眼尖消息靈通的,瞧見帶著元靜亭過來的管事似是和師府上的,更是格外留了意。
蘇宛尚未嫁過來,因此在錦城時就商量了,緊著元宅的隔壁買了另外一處空宅子,掛了“蘇宅”的門楣;兩處不過一堵牆攔著,等元靜亭和蘇宛兩人大喜了,把中間那牆拆了就是,正好合做一處大宅子。
兩家人口都不算多,雖是為著今後著想,還是買了三進的宅子,這時瞧著倒是有些冷火秋煙的模樣。
先把蘇宛送進了新家,廖嬤嬤笑著引了元靜姝進了後院:“元娘子這邊人手簡陋了些,等安頓好了,還得請人牙子過來,添上幾個下人才行。”
元靜姝笑著應了:“正是如此,多謝廖嬤嬤提醒。”卻並沒有順口接話,請廖嬤嬤給她介紹相熟的人牙子過來;這是她自己的家,不管別人是基於什麼目的,元靜姝都不希望被別人安插什麼暗梢兒進來。
廖嬤嬤目光微閃,帶著元靜姝逛了一遍後院,又給她介紹了一遍外麵的街坊位置,何處是菜市等等,就垂手侍立一旁。
因著東院跟蘇宅挨著,加上一般主人是住在東院的,元靜姝自是選了西院,隨口就給自己的院子起名為“重樓”。
廖嬤嬤見她各處都熟悉了,又定了住處,自是斂衽告辭:“這幾日元娘子喬遷忙亂,等過幾日,再請元娘子到主家府上做客。”
元靜姝笑著謝過了,親手取了一隻荷包過來:“大冷天的勞煩嬤嬤這半日了,這裏是我親手製的祛咳丸,若是有些風寒咳嗽,一日服上一丸,兩丸即愈,還請嬤嬤千萬收下。”
廖嬤嬤隻微微一怔,就滿麵笑容地接過了那隻荷包,屈膝謝過告辭了。
又夏送了廖嬤嬤出門,轉回身不解地看向元靜姝:“小姐,為什麼剛才你不是賞銀錢,卻裝了瓶祛咳丸進去?”
她們可是都在船上特意惡補了一陣燕京的風俗禮儀,像打賞這種體麵的管事或嬤嬤,賞錢都要重一些;為了不失禮,暮春、又夏、青柚和白芷幾個還在船上趕了一陣針線活兒,縫了幾十個荷包出來,分別裝了四分或六分、八分重的小銀錁子,打賞起來既體麵又大方。
又夏卻是沒想到元靜姝會把裏麵那個八方的小銀錁子取出來,另外放了一瓶子祛咳丸進去。
這一來就用藥打賞人,合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