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超越別人,先要超越自己(2 / 2)

她的堅強意誌說服了媽媽,媽媽把她送進了一個特殊的學校。在這個學校裏,聰明、好學的玲玲學會了很多知識。在所有功課中,玲玲最喜歡學習語文,在10歲時候就能讀長篇小說了,雖然讀得很辛苦,但她不氣餒。她很喜歡讀《卓婭與舒拉的故事》。除了語文,玲玲對別的功課也非常用心,一點兒也不肯浪費時間。在整個童年,她以頑強的意誌,認真學習,始終用心對待每一個字,每一行句子,自學了小學、中學的全部課程,實現了“輪椅上的夢”。用玲玲自己的話說,她沒有愧對自己的童年,也沒有愧對那些美好的光陰。

在那裏,張海迪度過了15年的時光,爸爸媽媽的愛,小夥伴及朋友的愛,也使張海迪更有信心麵對未來。一直以來,她憑著自己的意誌而自學成才。

1981年12月,《人民日報》首次報道了張海迪的事跡;1983年2月,張海迪被山東省政府授予“勞動模範”稱號,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優秀共青團員”稱號。還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自強模範等稱號。

1983年起,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小米勒旅行記》和《麗貝卡在新學校》等英文作品,創作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絕頂》等作品,其中,《輪椅上的夢》已在日本和韓國出版。

1993年4月,通過發憤苦學,張海迪獲得了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

1997年,張海迪被日本NHK選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她的事跡,從此傳向世界……

在這些榮譽麵前,張海迪並沒有停止追求。雖然在輪椅上生活了漫長的44年,但在這44年來,她從未被病痛所打倒,始終艱難地向上著,絕不放棄每一分鍾的努力,也沒有白白度過生命的每一程。

張海迪的成功就在於她從不關心周邊的人如何看她,她始終相信自己,超越自己。

勤以自勉,超越自己,這種人才最終會走上成功的道路。超越別人也許獲得的隻是權益,而超越自己得到將是內心的升華。因為最強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成功人士與普通人們之間,強者與弱者之間,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於意誌的差異,一個人隻有擁有自信,才會擁有一定的意誌,才會具備挑戰自我的素質與內驅力,從而成為一個成功者。

尼采曾這樣說過:“生命企圖樹起自己的雲梯--它渴求眺望到遙遠的地方,渴望著最醉心的美麗--因為它要求向上!”“生命企圖升起,升起而超越自己。超越自我是生命的要求。”生命渴望的地方,就是每一個青少年選定的目標和理想。為什麼天那麼高,那麼闊,能夠使萬物滋長於其中?因為它淩駕於山之上,水之涯,無窮無盡的向遠方延伸著,它的空間清明而寥遠……青少年也是如此,隻有超越一切,才能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