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角的幽香(代後記)——新西蘭訪學隨想
結束為期半年的訪學任務,從遙遠的大洋洲飛回祖國已經幾個月過去了,但美麗島國新西蘭的一切總是縈繞心頭,令人難以忘懷。印象中,美麗清雅的新西蘭就如同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在世界的寧靜角落,散發著淡淡的幽香。那許多人夢中的天堂,那浩瀚無邊的大海,那種純粹的碧藍,是如此奢華而精致的自然,讓人不忍心就此忽略。
我的新西蘭房東
手拉著碩大的行囊,飛越遼闊無邊的太平洋,在藍天碧海融為一體的夢幻背景映襯之下,我們來到了美麗的世界之角大洋洲島國——新西蘭。經過近乎瘋狂苛刻的海關安檢,終於得以一睹克萊什特徹奇這座著名花園城市的神秘姿容,十幾個小時的枯燥飛行所帶來的疲憊與困倦竟一掃而光。雖然隻有幾個小時的時差,但長時間的空中客車旅行和極具特色的異國景致,令我異常興奮,早已在機場等候多時的房東,靦腆而淳樸地笑著,領我走到她的車旁,將我的大行李箱小心地安放好,然後駕車七拐八繞地來到了她的家。
這是一個臨街的清雅院落,翠綠綿軟的草坪,環繞著紅色的房屋,草坪旁邊一人高的原木柵欄下,零星點綴著些叫不出名字的小花,一陣微風襲過,淡雅的花香沁人心脾,使人仿佛來到了夢境之中。
金發碧眼的女房東操著濃重的新西蘭口音,向我介紹著她可愛的家,言語中充滿了自豪和謙恭。這所房子共有兩間臥室,一大一小,一間與廚房相通的客廳,大得有些奢華,整潔明亮的盥洗室透露出房東的勤快,而衛生間裏的一小盆鮮花,則顯示出房間主人與眾不同的高雅品位。看過房間,房東故意放慢語氣輕柔地說:“你一定累了,請好好歇歇!”然後關上門出去。直到這時,我才覺得很疲乏,渾身像散了架一樣。也許是長途的飛行,加上有五個小時的時差的緣故,我隻覺得大腦相當清晰,根本難以入睡。四周靜得出奇,躺在床上能清晰地聽見自己的心跳聲。於是索性起來,趴在窗戶上往外望,然而白天的大街上竟然沒見一個人影。過了一會兒,房東來敲門說是做好了飯。這是典型的新西蘭晚餐,清水煮過後撈出又拌了沙拉醬的西蘭花、青豆,還有黃油土豆泥外帶一塊奶油煎雞塊,擺在潔白的大平盤子裏,五顏六色的極其好看。吃起來味道較為清淡,關鍵是營養齊備。
我的房東叫Joanna,是一個五十歲的單身女人,她說自己祖籍荷蘭,在童年不更事時就隨父母遷居新西蘭直到今天。她直言不諱地告訴我自己早在十五年前就離婚了,有個女兒如今也離了婚,帶著一個九歲大的女孩在外租房單過。(後來我發現,新西蘭離婚率和獨居率都很高。)我很奇怪,她有如此大的住房卻與自己女兒分開生活,後來接觸的新西蘭人多了,才漸漸理解了她。跟所有的西方國家的習慣一樣,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就跟朋友一樣,作為子女長大成人後,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不再依靠父母。許多新西蘭人對中國人的一些做法不能理解,他們曾好奇地問我:為什麼中國的父母親為他們的子女做一切事情 (why they can do every thing for their kits)這是中國人的傳統,我們很難跟他們解釋清楚為什麼,對於中國的傳統與新西蘭的傳統相比哪個更好一些,也很難下斷言。也許各有利弊吧,新西蘭人的做法培養了孩子的獨立生活、自食其力的意識,但有時就顯得親情太淡漠了。我的房東就曾風趣地說,你們中國的父母是在作風險投資,先為子女做一切,等年老的時候再通過子女對他們的付出和照顧來收回成本。我聽了隻是沉默,不置可否,心想今後都是獨生子女,恐怕許多中國父母都很難收回成本了。但是說老實話,我有時也實在不習慣她對其女兒的冷淡態度,有時覺得實在有點不近人情。記得一天晚飯後,我們在一起邊聊邊吃葡萄,過了一會,她女兒來了,她趕緊將葡萄收走,竟不讓一下她的女兒;理由是嫌其來接外孫女回家來的太晚了。Joanna曾經帶我去探望過她的老父親,一個78歲的患有老年癡呆的小老頭,住在一個專門的老年醫院裏,Joanna一般每隔兩周去看望他一次,駕車帶他在市區兜兜風,父女倆見麵也不說什麼,Joanna甚至不願意攙扶他的父親,好像怕父親的老年癡呆會傳染她似的,我幫忙攙扶他坐到車上,老人家不停地說謝謝。新西蘭的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所以護士的需求缺口很大,有許多有學曆有經驗的護士,年薪可以拿到五萬到六萬紐幣不等。這也吸引了許多亞裔學生在新西蘭攻讀護理專業,準備畢業後在新西蘭就業。
不過新西蘭也有許多老人是在家裏獨自生活的。有的幾乎不能出門。Joanna曾經帶我去看望過她的一位老鄰居,是一位無兒無女的孤老太太,已經86歲了,老伴在10年前就去世了,留下她一個人守著一幢兩層小洋樓。由於太寂寞了,整天就是看電視,再就是跟她的寵物——一隻雄性鸚鵡說話,見我和Joanna去看她,高興得嘮嘮叨叨說個不停,大意是誇我長得漂亮,感謝Joanna好心來看望她以及自己的鸚鵡boy如何可愛之類的意思。還端出巧克力蛋糕來款待我們,接下來就是與Joanna敘舊,說一些過去的事情。從她家裏出來,Joanna還滿懷歉意地對我說,你一定覺得無聊了吧?我說沒有,為什麼會感到無聊呢?Joanna解釋說自己每一次去看她,老太太都是說這些幾乎一模一樣的句子,我大為驚訝,不由得想起了魯迅筆下《祝福》中那位可憐的祥林嫂。
Joanna極愛幹淨,整天擦擦洗洗忙個不停,在浴室的地上隻要看到一滴水,她也會馬上跪在地上擦個沒完,有時我甚至懷疑她一定有潔癖。不然怎會那樣誇張?毛巾隻要用過一次,她準會扔到洗衣機裏去,呼嚕嚕絞上一通,她家清雅的小院裏,和小花一齊迎風飄揚的經常是各種衣服和彩色的毛巾。每個星期六她都要大掃除,幾乎每寸地麵角落都用吸塵器吸到,每個空間表麵都要用幹毛巾擦到。但是,基督城實在太幹淨了,每次也沒見她能掃出多少垃圾來。後來我驚奇地發現,她的吸塵器竟然還有另一種用途,就是用來吸蒼蠅,有時開窗戶通風,偶爾會進來一兩隻蒼蠅,趕不出去,又沒有蒼蠅拍,房東於是就想出了用吸塵器吸的辦法,雖然看起來滑稽,但是還真挺見效,尤其是在晚上,趴在潔白的天花板上的蒼蠅,一動不動,用吸塵器一吸一個準。讓我覺得奇怪的是,遍布著河流、草坪和鮮花的基督城,竟然見不到一隻蚊子,所以家家戶戶的窗戶上隻有遮陽用的百葉窗簾兒,卻沒有擋蚊子的紗窗。
房東屋後的小花園總被勤快的主人打理得清麗可人。不知為什麼,每當周末的清晨,看到她跪在地上用心地拔除小花園裏每一棵雜草時,我心中都不免生出一種莫名的感動,不僅為她的認真和勤快,也許更為她那如同雕塑一般的身體語言所顯示出的對土地的虔誠和敬畏吧?
房東崇尚自然,同時表現在其室內布置上,在她家裏除了一台十八寸小電視和一台小錄音機、一部電話,幾乎再見不到別的什麼電器,現代社會高度發達的科技與文明似乎對她並沒有太大的意義,電視隻用來了解新聞和天氣預報,所以尺寸大小當然關係不大。錄音機則是專門用來聆聽聖經讚美詩的。作為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她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讀一段聖經,另外,每個周末(一般是星期天)都去教堂參加宗教活動做禱告,風雨無阻。
但Joanna的確不能算是個好廚師,她甚至不會燜米飯,第一次見她做米飯,著實讓我吃驚不小。她先將米和許多水放到鍋裏煮,到快熟的時候,將已經很稠的米湯倒掉,再加一些水繼續煮,熟了以後,將米飯放到鏤空鍋裏麵再用涼水衝。幾經折騰之後,早已沒有了米飯的香味。於是我示範燜米飯給她看,結果燜出的米飯被房東和她的小外孫女當成了中國點心——白吃,什麼都不就著。
我的房東不敢吃蝦,對豬肉也不感興趣,但是每次去超市,她都要買豬肉,並說this is just for you!(這隻是為你買的!)很是令人感動。有時我也給她露兩手,做點中國飯與之一起享用,每次她都是讚不絕口,並顯得比平時的飯量大許多。在幾次見識了中國飯的美味之後,她對中國的飯菜和調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她解釋說從小到大,從沒有人告訴她該如何烹調食物,用什麼樣的調料。她所作的所有的飯都是自己摸索著做出來的。隨後請求記下我做的幾樣中國飯菜的製作過程,在我欣然同意之後,她竟然像孩子似的高興不已。
Joanna從不掩飾自己的政治見解,她說她的政府官員都是些瘋子和騙子,因為,竟然同意一些瘋狂的事情,諸如同性戀受法律保護還可以結婚,毛利人享受特權以及保護富人的利益等。我問:“既然是這樣,那你們為什麼還要選舉他們來執政呢?”誰知她馬上語氣堅決地說“我從來不支持現任政府,都是一些富人們在支持。”她說“在我們國家,有的人從來不工作,卻享受富裕的生活,老了生病了有政府為他們承擔。而有的人辛苦勞碌一生,卻在他們年老生病需要幫助的時候,將一生的積蓄送到醫院,這太不公平了!但這就是新西蘭的事實。”對於她這番見解的真實性,我一時很難下斷言,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存在著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即便是舉世公認的富裕國家,也不例外。 所謂的世外桃源也有諸多醜惡和不公存在。我的一位來自北島的朋友就曾憤憤不平地對我說起新西蘭古怪的法律:如果毛利人(當地土著)和白人同時去醫院看病,醫生必須先給毛利人看,哪怕這個白人比毛利人病得還要重。新西蘭的社會問題主要是飲酒和毒品問題。雖然新法律規定未滿十八歲的青少年,不準去酒吧飲酒,但是經常有十八歲以下少年飲酒惹事的新聞見諸媒體的報道。另外,大街上偶爾也會看到個別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但是絕不會向人伸手討要,隻是默默地翻撿垃圾箱,有的則是出賣音樂手藝。在基督城著名的卡西究廣場邊上,我曾見一位手拉老式風琴的老人在行乞,他麵容平和安詳,一點不像是在行乞,倒像是在自娛自樂。有趣的是,我有一次竟然在麥當勞快餐廳又遇見了他,胖胖的臉上竟然掛著微笑。根本看不到一絲愁苦,這讓我感到困惑,難道行乞也快樂?有人說西方人血液裏流淌著快樂的基因,我相信,是從小接受的教育與社會環境造就了他們快樂的性格。
由於房東喜愛有氧運動,所以常在晚飯後邀我和她一起去附近的公園散步,她先後帶我去過四個公園,每個都有不同的風雅景致,但共同的特點就是人極少。走在散發著幽香的灌木叢和小花中,常常隻能聽到自己的腳步聲和心跳聲。偶爾過來一個人,一定會向你微笑著打招呼問好。我曾不無感歎地對Joanna說新西蘭人真是熱情,人們盡管彼此不認識,卻都要友好地打招呼。 誰知她馬上問我:在中國,人們見麵不打招呼嗎我回答說當然不是,但隻對認識的人,因為中國的公園人太多,如果對每個人都打招呼的話,一定會把人累壞的。Joanna聽了大笑,也許她在人少的地方呆慣了,根本理解不了人擠人是一番怎樣的情景。不過,在新西蘭我倒是真見識過一次人多的場麵,記得那是在一個周末的晚上,據說一個澳大利亞的演唱團體,要在海格利公園舉行露天演唱會,據語言學校裏很多已在新西蘭呆了一兩年的學生們說,每逢這樣的機會,基督城人差不多會全城出動;所以吃完晚飯,我就鼓動我的房東帶我去看熱鬧,好心的房東欣然同意。我們在演出開始前到場,隻見昔日裏冷冷清清的海德裏公園果真人多,但遠不是中國式的人山人海。人們大多席地而坐,帶著各種快餐食品,與其說是來聽音樂倒不如說是來借此機會聊天會友更為恰當。不過,當演出正式開始以後,人們才顯露出“粉絲”的本色,不僅隨節奏大聲哼唱還旁若無人地扭動四肢,一副十分陶醉的樣子。 有一位女士,前挺後撅十分豐滿,隨音樂扭得甚是瘋狂,引得旁邊的人都在看她,而她好像根本不在意別人目光,隻顧盡情地跳。我相信她是在借機會減肥,直跳到大汗淋漓才離去,一副誌得意滿的樣子,真是讓人羨慕。不過我認為,大多數新西蘭人還是多少承繼了英格蘭人的正統與保守的性格,所以在大街上很難看到有情侶摟摟抱抱的場麵。即使是機場候機大廳,也沒有看到過一次,這令我頗感意外。新西蘭人的習慣與傳統主要承繼自英國,而時尚與潮流則受美國的影響較大,但是人們決不卑躬屈膝地向著美國和英國說話,對於美英出兵伊拉克,新西蘭人大都非常反感,對於美國人不遠萬裏,將9·11恐怖襲擊後世貿大廈廢墟上的一塊巨大廢鐵運到新西蘭的做法,更是嗤之以鼻。他們說這是美國人應得的。因為他們為了石油才出兵伊拉克,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他們是想做整個世界的主宰。(they want be the boss of the world.)許多新西蘭人都認為,本·拉登的恐怖組織傷害無辜當然不好,但是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又是一支重要的國際平衡力量。基地組織的所作所為實際上是給美國上了一課,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了所有的人,那就是即使是最發達國家也不能太霸道了!
享受你的簡單生活
使我受觸動最深的是普通新西蘭人常掛在口頭的“enjoy your simple life.”(享受你的簡單生活)記得初到新西蘭的那段日子,在大街上甚至商場裏,經常見到一些人光著腳在地上走,那種悠閑和放鬆,的確讓我那在城市的緊張與肮髒中變得有些麻木了的神經,大大地受到了震撼。在這個遠離喧囂和爭鬥世界的寧靜而美麗的角落,你真的可以全然的從頭到腳地解放自己,什麼都可以想也可以什麼都不想,一切都不如專心享受你簡單的生活那麼重要。也許是高福利的緣故,沒有太多生存競爭的壓力,新西蘭人的生活是輕鬆悠閑的,人們非常注重休閑、娛樂。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幾乎都是駕車出遊,或去海濱、河邊釣魚,或者是舉家去泡溫泉(新西蘭的地熱資源極其豐富,大小溫泉遍布南北兩島)。新國人深知“隻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的道理,所以非常重視休閑度假。在幾次親眼見識了新西蘭普通勞動者的工作情形之後,我才明白了,他們的確需要所謂的“有張有弛、勞逸結合”。不論是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還是工廠裏的普通工人,工作時間是絕對不能偷懶的,一小時就是一小時。從沒聽說“一張報紙一杯茶”就能把“紐幣”(新西蘭貨幣)掙回家的。基督城理工學院有一位南京來的小夥子,在雅思考過之後利用業餘時間打工在餐館裏洗盤子賺錢,每次來上課時都是眼睛紅紅的,我問他是否很辛苦。他說“簡直不是人幹的!”,然後給我看他紅紅的就像胡蘿卜一樣的手。我一時間竟然失語,其實留學生之中也有很多是日子過得很苦的,想來那種“國外很容易揀到金子”的傳言實在幼稚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