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橫江鐵索(全)(1 / 3)

和平對於亂世裏的百姓們來說無疑是最隻得期待的東西。隨著建安八年曹操與劉表之間的和約簽訂,天下除了河北以外的地方,再一次恢複了往昔的和平。當然小規模的戰亂,如劉璋討伐張魯的戰鬥,孫權討伐山越的戰鬥還時不時的發生一兩次,但大型的戰爭卻不再出現。若非天下依舊被幾個強悍的勢力割據著,沒有人再去理會朝廷的號令,否則天下的百姓都會以為這個天是不是已經統一了呢。

當然對於那些有識之士來說,和約的本質是讓人一覽無餘的。他們都清楚的知道這個和約隻是一個互相將妥協,是一張對誰都沒有作用的白紙:就和約而說曹操比之簽訂以前是喪失了宛城及其周邊的一些重要據點,可事實上在和約簽訂之前這些要點就已經被劉備攻取下來。在劉備發動的宛城之戰中曹操是失敗者,劉表也沒有得到任何的好處,隻有劉備才是勝利者。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在談判中自也沒有辦法得到。曹操很明白這一點,便也不再糾纏這個。他之所以要與劉表簽訂和約,無非就是想從南線的不穩中解脫出來,全力以赴的把河北之地搞定罷了。

“和平……,荊州的和平究竟能維持到什麼程度呢?劉表大人讓劉備去攻打宛城,這本身就已經觸怒了曹操,等曹操解決了河北,我想我們荊州就將會成為他的下一個目標了吧。”看得清世事的人們都明白荊州的平安也就那麼幾年而已。“隻有在曹操平定河北前是安全的,而在曹操平定河北之後,戰火就會過來的。劉表主君並不足以保荊州的平安,因此我們必須早有決斷才行。”

劉表在戰後對劉備所做的那些小動作,原本也是一件十分隱秘的事情,但在某些有心人的宣傳之下,卻鬧得天下皆聞。於是,劉表的名聲大降,越來越多的人都看清了劉表的嘴臉,明白了劉表那外寬內忌的個性。他們封封打起自己的算盤來,或是離荊州而南走,或去南海,或去巴蜀,繼續過著向往和平的生活;或是投靠劉備、李晟這樣看上去比劉表還強上一些的地方勢力,以求在有朝一日能保證自己這邊的榮華富貴;或是連連派人與江北的曹操聯係,以荊州的情報為自己的家族獲取進身之資。畢竟打敗了袁紹的曹操是如今天下最強大的勢力。

平定河北的戰鬥曹操一直進行了三年,到建安十一年正月,曹操終於將原屬於袁紹的四郡全數納入懷中。就在天下人都以為曹操或就此停止戰鬥會許昌休養生息,或掉頭南下盡快消滅荊州劉表和江東的時候,曹操卻是出人意料的再次向北遠征烏桓。

由於這是對外族的戰爭,荊州的那些人,那些並沒有感受到曹操之可怕的認在鬆了一口氣繼續享受和平的同時也在大肆的鼓吹著曹操的文治武功。雖然曹操還沒有入主荊州,可暗地裏卻已經有人在為曹操的進入而作宣傳了。這些人得到了荊州那些有心投靠曹操的官員們的支持,劉表對此無可奈何。

他越加的衰老下去,到了建安十三年的正月他已經是無力行走,隻能臥病在床了。對於自己這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的身體,他很無力,可即使到了這樣的地步,他也不曾放棄。在榻上他依舊堅持著每日詢問天下大事的動向,尤其是曹操那邊,他更是不住的詢問不已。那些所謂明智之士都明白的事情,他又怎麼會不明白。他關心曹操的動向無非便是害怕曹操什麼時候南下罷了。雖然他認為去年才平定烏桓的曹操不可能一下子發動南征,但他也知道曹操是一個喜歡出人意料的家夥,對於他的心動還是小心翼翼的關注些才好。

然而大出病中劉表意料的事情發生了:首先來攻打自己的不是北方的曹操而是東邊的孫權。

建安十三年二月,孫權遣大將周瑜揮兵三萬攻打江夏。這可是動真格的事情。整個江東的兵力並不是太多也就那麼六萬左右,能派出三萬來攻打自己,這已經是東吳的大手筆了。

對於這個消息,病中的劉表可是擔心的緊。雖說荊州有十萬兵馬,論兵力遠在江東之上。可江東的那些將軍卻是比自己多了許多。江東的建立者孫策無疑是一個會發現武將的人,諸如蔣欽、周泰之類的江東大將都是他發現的,這些人原本也隻是長江上頭的水賊而已,劉表原來不怎麼看得上他們,可經過了幾次令人心驚膽顫的進攻之後,劉表卻發現他們實在比自己手下的那些所謂的大將要強上許多。

“也許還隻能依靠黃祖在江夏的五萬兵了。”劉表自我安慰的想道。對於黃祖劉表原是應該放心的,畢竟黃祖這位他手下一等一的大將,曾在江夏多次抵擋住了江東的進攻,算得上是屢破東吳的強人。然而在聽到江東此次出兵居然是一直在鄱陽訓練水軍的周瑜的建議,並且是由周瑜親自帶兵之後,劉表心裏對黃祖的信心卻是有那麼一些不足了。

和江東重點將情報工作放在荊州身上一樣,荊州也是將情報工作的重點放在江東的。對於江東的那些人,劉表可是了解的很,尤其知道江東的這位美周郎,他的能力可不像他的外表那樣柔美。對於黃祖能否抵擋周郎多年訓練出來的水軍進攻,劉表心裏重有那麼一些不確定。他一麵讓人去垂詢黃祖,問他是否要得到自己這邊的援助,一麵則勒令荊州各郡,尤其是位於長江南邊由李晟掌管的長沙郡做好戰爭的準備。因為長沙不但是北荊州和南荊州最重要的聯係之一,更是眼下荊州出襄陽之外最為繁榮的地方,它和江夏一樣都是拱衛荊州門戶的存在。劉表很明白這一點。

命令很快就被傳下去,作為被特別提醒到的江夏太守李晟再前來傳訊的使者麵前一再表示自己絕對會守住長沙城,不會讓劉表主君失望的同時,心中對於劉表如此的作法還是認為他實在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孫權的江東軍會攻到這長沙來嗎?我記得曆史上好像並沒有這麼一個記錄啊。”李晟確信自己並沒有記錯,心中倒是鎮定的很。在使者走掉之後,他迅速的招來自己手下的將軍們下達了命令:“在長江到洞庭湖一帶遍置烽火台,若有江東的船隊過來,白天點煙,夜晚放火。同時讓甘寧的艦隊做好戰鬥準備,一旦聽見江東軍撤退的消息,我們便乘機追打他們一番。軍隊我們已經訓練七年了,現在也該是讓他們展現一些實力在世人眼前了。”二十八歲的年輕太守一反他在別人傳言裏的那種淡然無謂的模樣,在這一瞬間竟變得氣勢十足起來。

對於曆史上發生的這一件“大事”他雖然因為身處長沙的緣故而無法親臨,但已經打探到劉表重病並且已是建安十三年的他卻決定放棄原先一貫的韜晦一點一點的將自己的實力展現出來——他也想在這江夏之戰中撈點好處呢:通過與江東軍來一場戰鬥而鍛煉自己水軍的實戰水平;利用江夏太守的位置與一貫對自己不是太好的劉琦達成和解。這便是李晟眼下要插手這一戰的目的。

“是!”手下人匆匆的離去了,迅速的忙碌開來。

搭建烽火台雖然並不像其他人想象中的那麼困難,但在有限的時間裏完成,卻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好在李晟事先早在沿江各縣的府庫裏備足了用來燃放烽火的材料,才使得這件事總算能夠按時完成。那已經是劉表派人來傳訊後的第三天了。周瑜的船隊已經到了江夏已經開始麵對黃祖的橫江鐵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