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身處三、四層,畢業考試已過了半個多月的高三學生,他們照理該算是66屆校友囉,隻是畢業考的成績單未發出,畢業典禮還沒舉行。這當然不是由於考卷評分的工作沒完成所致,而是因為班主任對每個學生的操行評語要字斟句酌方可成稿,之後還得彙總到教務處和政治處,逐個審定後才能正式填進成績單與畢業生個人的檔案。要知道,這不單決定該生的前途和學校高考(總分)平均分及大學(分重點大學和非重點大學)錄取率在省級重點中學中的排名,更關乎到我省能否保住三年全國高考紅旗,再創新佳績的大問題。
打住!如果說操行評語會直接影響考生的錄取與否,以致決定是被重點大學或是非重點大學錄取,這似可理解,因為評語中若在政治取向、家庭出身、海外關係、遵紀守法等敏感問題上寫有負麵文字的話,那該生即便考出高分,可結局則可想而知。但這等操行評語怎麼會與高考考分的高低扯上關係呢?答曰:成績單在畢業典禮前發給大家,如若考生見到其中出現會被大學拒之校門外的評語,這讓他失去希望,破罐破摔也不足為怪,進入考場還能為一分、半分的得失而盡力,哼,不交白卷就算給學校麵子啦。況且,像林懋慎那樣家庭出身、海外關係先天不足的學生,往往各門功課的成績多屬上乘,隻要正常發揮,無論是單科成績,或是總分,都會超過全校的平均分;倘若他們放棄最後一搏,考分一落千丈,這豈不給學校乃至保住全國高考紅旗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嗎?
那麼,照此說來班主任還要夥同教務處、政治處造假不成?答曰: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事實上家庭出身、海外關係存在這樣那樣瑕疵的學生,他們雖略微自卑,且謹小慎微,但在校內外並無不良行為,而且平日裏聽話守紀律求上進團結同學,都是有目共睹的。操行評語隻要實事求是,既不無中生有,也不添油加醋。那麼,這些個考生都會努力學習,力爭取得高分為校爭光。至於能否公平依分錄取,他們心中明鏡似的:那要根據上一級招生部門更權威的政策取向,而與學校無甚關連。此刻看到自己成績單上的品行優等,評語中無政治方麵的不良記述,那就能暫時放下思想包袱,認真備考,努力地做到“一顆紅心兩種準備”。
這不麵對風雲莫測的紅色風暴,林懋慎卻躲在後排的角落裏苦思冥想,如何破解那道許仲坤在百米三人對抗賽中,得勝獲獎的數學題。而班上的其他同學,此時有的低頭偷閱梁先生今晨剛發的Грамматика(語法)複習提綱,有的在閉目養神,有的還在做眼保健操。其實梁老師離開教室後,林懋慎和同桌的許仲坤,也同大家一樣從天應、睛明、四白、太陽、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髎到太陽穴反複地按、揉、刮了多遍,直到許仲坤小聲提醒:“蝦米的眼珠子都快被摳下來啦!”林懋慎這才放下雙手,起個半身往前邊幾排看去,不單是“瓶瓶底”在瀏覽Грамматика(語法)複習提綱,就連“十五貫”也在翻看化學課本……
“別東張西望,現在是各行其道,咱倆還是把她要的素數給猜出幾個來,這樣再遇見也好交差,還有麵子……”許仲坤早就把夾在林懋慎俄語課本中的那半張作業紙給翻了出來,隻是麵對那行清秀優雅的小楷字:在100與10000之間,求出:其各位數字成算術級數的所有素數﹒他束手無策。而林懋慎則不忍心自已的鬼畫符糟蹋了她的字跡,就把作文簿最後一頁空白的撕了下來,拿起鉛筆在這上邊演算起來。
“10000減去100,還剩下9900,當中的素數看來會有三、五十個……”許仲坤動口不動手,林懋慎動手也動口,隻是把說話的聲音壓得很低:“動動腦筋吧,注意這句限製性的話:其各位數字成算術級數。這活兒不能靠猜,要一步一步地來……”邊說邊在印有小方格的作文紙上寫下:
[解]對於各位數字成算術級數的三位數,可以用x,x+d,x+2d來表示它的各位數字,由於
X+(x+d)+(x+2d)=3(x+d).
所以,各位數字成算術級數的三位數都是3的倍數而非素數。
其次,對於各位數字成算術級數的四位數,可以用x,x+d,x+2d,x+3d來表示它的各位數字。假定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的次序不予計較,並設定x>0,d>0,由於
X+(x+d)+(x+2d)+(x+3d)=2(2x+3d)
所以,x不能是3的倍數,不然,得出的四位數將是3的倍數,同時由於x+3d≤9,所以,d的值隻可能是1或2.
當d=2時,由x+3d≤9,可知x<3;當x=2時,得出的四位數是2的倍數,當x=1,得出的數為1357與7531,但1357=23·59,7531=17·443,都不是素數.
當d=1時,得出的四位數可能是素數的隻有4321與4567,其它的數或為偶數,或為3的倍數,或為5的倍數﹒而4321=29·149,不是素數,隻有4567為素數﹒
綜上所述,在100與10000之間各位數字成算術級數的素數,隻有4567這一個數字﹒
“哇噻!忙活了半天,才找出一個,不會漏……”許仲坤話音未落,就被高音喇叭的廣播所打斷:“校政治處通知:各班宣傳委員馬上到圖書館,向俞芸如老師領取今天的《省報》。回到班級後,要抓緊時間,全文閱讀《人民日報》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評論員文章《歡呼北大的一張大字報》以及北京大學聶元梓等七位同誌署名的大字報《宋碩、陸平、彭佩雲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幹些什麼?》”
“林懋慎!”座位在左前排的“十五貫”起身朝右後排喊了聲,林懋慎正把她給的題目中的“各位數字成算術級數”改為“各位數字成幾何級數”往下求解呢,就很不情願地拉長聲回應:“幹嘛呢……”“你跟俞先生很熟吧,那就勞駕去趟圖書館,把《省報》領回來。”
“施福廣(與方言‘十五貫’諧音),別亂攤派!你可是正牌號的宣傳委員,政治處通知該誰去……”許仲坤巴不得早點兒見到成幾何級數的素數,就幫林懋慎將領報紙的差事給頂了回去。
“通知是要宣傳委員去,可也沒說,叫別人代領不行呀!”丁光複強詞奪理,許仲坤立馬回擊:“那就你去吧!”
“你和林懋慎躲在後頭,是不是又忙著用形容詞三級的語法翻譯哪句成語?”施福廣猜歪了,許仲坤趁勢以攻為守:“哼,你和丁光複:一人看梁先生發的Грамматика(語法)複習提綱,一人讀化學課本……”丁光複撥亂反正:“那你倆呢?”
“我和林懋慎正在回憶《人民日報》中的一段話:……請問陸平,你們所說的黨是什麼黨?你們的組織是什麼組織?你們的紀律是什麼紀律?事實使我們不能不做出這樣的回答,你們的‘黨’不是真共產黨,而是假共產黨,是修正主義的‘黨’,你們的組織就是**集團。你們的紀律就是對無產階級革命派實行殘酷無情的打擊……”
“哇,聽說過‘過目不忘’,可沒見過‘耳聞則誦’,真個苻融在世……”蘇博厚嘖嘖稱羨,林懋慎見好就收,以免節外生枝:“本人聽從施……”“福廣”話到嘴邊,趕忙改稱:“宣傳委員差遣,即刻前往圖書館,領回……”丁光複加碼:“多帶兩張!”“能有四份最好,每個學習小組都得有張……”施福廣多多益善。
“那我隨你一齊去,一人拿兩張,不會那麼顯眼,免得別班同學跟著瞎要。”許仲坤言之有理,栗妮妮再助一臂之力:“幹脆我和紀捷也跟著去,一人領一張,也不會難為俞先生。”說罷她倒先拉著紀捷從教室的後邊門跑走,接著林懋慎和許仲坤也起身離開。倆人走時沒忘帶上林懋慎解題用的作文紙,當然包括她給的那半張作業紙,隻是在她寫的數學題後,加了句:“各位數字成幾何級數”和139、421兩個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