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第四(3 / 3)

佛子菩薩。有十奉行。何謂為十。修於禁戒大願殊特。漸備具足。為精進行。懷來一切諸道品義。而不回還。遵神通行。從眾人誌。各令歡悅。修神足行。普入十方諸佛國土。合為一刹。而無動者。誌奉清和。得入殊妙。誓願堅固。一切所作靡不成辦。若受伏勝。不越一切眾尊師命。求聞經典。行無厭倦。奉修諸佛所班宣法。不以為勞。崇法聖性。遊於一切眾會道場。勇無怯弱。就於無極大行清淨。解知一切。鹹無所生。是為十行。菩薩住斯。普遊十方一切佛土。無所掛礙。

菩薩有十事手。何謂為十。謂篤信手信如來教一誌信樂不可窮極。以手供養諸佛正覺。積累大德增益無倦。為放舍手一切諸求皆令得悅充滿所願歎善哉言。先問訊手。伸其右掌。博聞善手斷除一切猶豫結網三界寂然。大遊出手愛欲無常。當以大手化眾生界授所施與。住安地手。覺了四流度無極臂總攝內藏奉平等行為無師法。悉化眾生無起害心。講說經典明知世俗及度世法手。能除身心諸有災疾。智慧寶手消滅塵勞現無量法光明之耀。是為菩薩十事手也。以此道手弘覆一切。

菩薩腹有十事。何謂為十。謂誌性腹。所念清和。質直之藏。而無諛諂。不思偽飾。悉無所受。無因緣界。不樂一切諸所有業。去諸塵勞。以慧為胎。其心清淨。而無瑕穢。觀斷諸食。思真諦法。察萬物無。曉了十二因緣之故。分別一切諸生死業。誌性柔軟。純淑之故。除於一切邊際邪見。為菩薩腹。普使眾生。入佛道藏。是為菩薩十事腹也。

菩薩複有十藏。何謂為十。不斷佛教。住菩薩行。奉諸佛教。以無放逸。而得由生。顯熾法訓。為菩薩胎。住無極慧。現出世間。遵承聖眾。為菩薩胎。住不退轉。而轉法輪。必從眾生。善法殘來。為菩薩胎。所住隨時。不失道節。眾生在於不決了處。究竟開化。為菩薩胎。立之報應。各各使度。令無斷絕。眾生處在。處邪見地。興大悲哀。為菩薩胎。興熾當來無極光明。如來十力。奉修報應。令其具足。為菩薩胎。降伏眾魔。德本無雙。大無所畏。為師子吼。則菩薩胎。一住立處。歡悅眾生。令無餘疑。逮得十八諸佛之法。為菩薩胎。皆以聖慧。道利一切。一切眾生十方國土。有諸佛法。勸助佛道。為菩薩胎。生無差特。入於一慧。是為菩薩之十胎矣。

菩薩心業有十事。何謂為十。所可念業。一切所作。輒得成就。心不懷怯。積累功德。習具相好。湣大行步。降伏一切諸魔官屬。隨時行湣。消除一切塵勞愛欲。修不退轉。亦不回還弘湣之行。至佛道場。本淨顯耀。心無所至。了無所倚。湣入眾生。隨其所好。而開化之。修大梵行。入諸佛法。不樂餘道。救濟眾生。空無相願。達無所有。去諸邪見。不舍三界。舉諸莊嚴。為金剛界堅固無壞。正使一切皆成為魔。不能動搖。菩薩一毛。所興德行。是為十湣菩薩有十事被德鎧。何謂為十。被大慈鎧。將護民庶。修無極哀。皆忍眾苦。誌誓願鎧。悉能究暢一切方便。勸助德鎧。親奉諸佛清淨之行。興功德鎧。使諸眾生。皆蒙其恩。諸度無極。皆度群黎。聖慧之鎧。消除一切塵勞愛欲。善權方便。殖眾德本。導利普門。一切智心。安不憒鬧。

其意無變。一誌德鎧。心懷法念。而不忽忘是為菩薩十德之鎧降伏眾魔菩薩杖有十事。何謂為十。以布施杖害諸慳貪。修禁戒業壞除一切犯眾惡事。等勸法杖消去妄想。則以智慧。斷截眾生塵勞愛欲。以正業杖遠離一切不曉活業。以善權杖普自現身淫怒癡亂。菩薩皆以法杖消化眾生一切愛欲眾瑕穢門。其在生死則以慧力斷為穢行而開化之。講一法杖破壞一切諸所依倚一切智門。能為消去諸反逆戶。是為菩薩所執十杖。

菩薩頭有十事。何謂為十。無慢為首。天上世間莫能見頂。稽首師長孝順二親。天上世間皆為跪拜。好上妙首三千大千世界靡不戴仰。眾德之本而為元首。三界眾生鹹來歸命。代諸眾生負於重擔。為枕之首常得舉頭周觀十方。不輕他首。所作遊步與眾超異。智度無極首頂有法王。權方便首普現眾生平等之行。化人民首誘進眾生悉使普安。修諸如來法教之首。常奉三寶令不斷絕。是為菩薩所有十頭。

菩薩眼有十事。何謂為十。則以肉眼皆見諸色。又以天眼普見眾生心意所念。以智慧眼觀黎庶根。複以法眼皆見諸法之所歸趣。佛正覺眼悉見如來諸十種力。以聖慧眼見除一切諸非法事。以光明眼演佛威耀普有所照。以導利眼捐棄一切貢高自大。以無為眼所睹無礙。一切智眼。普見十方一切法門。是為菩薩十事眼也。

菩薩耳有十事。何謂為十。聞嗟歎德斷諸結著。若聞謗毀除諸所受。若聞聲聞緣覺之事。不以喜悅亦不誌求。若聞嗟歎菩薩之行歡悅無量。閉塞地獄餓鬼畜生假使生貧八難厄者。為興大哀。聞生天上人中安處。知皆無常誌慕大道。若聞谘嗟諸佛功勳。益加精進具足此業。若複得聞諸度無極及與四恩菩薩法藏一切精修。皆能通達備悉是事。佛子。當知諸菩薩眾。十方世界諸佛所宣義理之業。諸開士等。皆悉聞之。諸所可聽。解無所有。又其菩薩。耳所聞法。悉等一定。從初發意。至於道場。坐佛樹下。得成為佛。開化眾生。未曾懈廢。是為菩薩十事耳也。

菩薩鼻有十事。何謂為十。若遇美香不以識樂。若遭臭穢不以患厭。等察香臭不以殊特。觀諸香臭悉無所有。衣服臥具。禮節香臭。淫怒癡事。皆以等心。入此眾生。其諸大藏。樹木眾香。鹹悉觀之。知無有香。下無擇獄。盡於上界三十三天。其中所有一切名香。僉無所著。悉說本末。得聽聲聞戒禁博聞。布施智慧道法之香。慕一切智。心未曾變。假使得蒙諸菩薩行。則以修智如來等地。若具如來境界慧香。不斷菩薩上妙道行。是為菩薩十清淨香菩薩舌有十事。何謂為十。口演無盡眾生之行。班宣無量諸經典教。谘嗟無限諸佛功勳。歌歎無窮滅度辯才。頌說無際大乘之業。其口言辭。遍十方空。其大光明。照諸佛土。口所說言皆使眾生。各各得解。其辭與同口所宣者。十方諸佛。鹹共歎之。一切眾魔。及外仇敵。塵勞生死。悉自然除。至寂無為。是為菩薩。所說口舌。

菩薩軀有十事。何謂為十。謂受人身。則以人言而開化之。亦複訓導諸非人形。地獄餓鬼畜生。令隨律教。生在天身。又複教授諸天人像欲行天人及無色天。有在學者則以學地。而誘進之。向無學身。為現羅漢無所著事。在緣覺軀為導緣覺所當奉律。在菩薩形則為顯示大乘之業。如來至真。其慧無限。隨時說現。見諸自大。以權方便。而發起之。法身無漏。悉無所有。普現諸身。是為菩薩十身菩薩有十意行。何謂為十。念於本宿命一切所行。眾德之本。建立其意。常奉要義。心所入者常誌佛道。極至原際。湣眾生身。念無煩擾斷眾塵勞其意顯曜。不與客塵而俱合同。念擇善行。

察之隨時。而無所犯。諦觀罪福。不造殃釁。思諸德根。諸根寂定。製不放逸。其誌澹泊。求佛定意。是為菩薩十意之行菩薩行步有十事。何謂為十。好詣法會。聽受經義所詣無聲。亦無陰蔽。不懷淫怒愚癡恐懼。心常專惟。有講法者。皆為眾生。至於欲界。開化黎庶。若至色界及無色界。以像定意。尋便回還。普現五道。訓誨群黎。以神通慧。遍諸佛土。見諸如來。稽首問訊。所可遊步。悉為法施。由是之故。得大智慧。現入泥洹。不斷生死。周旋所度。具諸佛法。未曾休廢諸菩薩行。是為菩薩十事遊行。菩薩住此。無遊不遊。因斯普至諸如來行。獨出十方。

菩薩有十處。何謂為十。處菩薩心。未曾忘之。住度無極所可修業。不以飽滿。聚集法眾。通達智慧。止於閑居。致大禪定。順一切智。德知止足。賢聖寂靜。住無眾想。亦無希望。奉行法處。不遠正義。禮歸如來。則能具足。諸佛正覺。威儀禮節。出神通處。備悉大慧。逮法忍者。滿所授慧。坐道場處。至力無畏。充滿一切諸佛之法。是為菩薩十處。

菩薩有十坐。何謂為十。其福得至轉輪王座修於十德。不失天上。世間人處得四天王。以佛尊法。授諸天下。逮為天帝。超越眾庶。梵天自在。欲攝他心。亦得由己。致師子座。興顯法眾。得正法座。逮成總持力。普照一切。其誌堅強。所建正願。靡不周遍。通達十方。以大慈座。嗔恚懷結。令得悅顏。以大哀座。忍諸苦惱。不以為患。坐金剛座。降伏眾魔諸外怨敵。是為十座。

菩薩臥寐有十事。何謂為十。謂止寂然。身心澹泊。宿於獨處。思惟順義。不失其時。頓於正定。身心靜默。處於梵天。能悅己彼。善修其業。然於後世。不懷惱熱。誌平等行。不懷嗔恚。住於道行。解達善友。善微妙居。勸助德本。皆得一切義理之源。悉能究竟。成就道教。不利財業。乃是往宿。所修德行。是為菩薩十事臥寐。

菩薩室有十事。何謂為十。無極慈室。等心眾生。以大哀行不輕未學。以大喜行除諸不歡。和顏悅色。行大護處。等於有為。及無所有。諸度無極。道心為首。具足空行。曉了隨時。為無相行。不住寂滅。為無願行。所生至誠。意安詳行。備悉忍辱。等諸法行。逮得受決。是為菩薩十事室也。

菩薩遊居有十事。何謂為十。其意遊居。具四意止。所行遊居。了法所趣。其意所在。唯樂諸佛。諸度無極。備一切智。修四恩行。開化眾生。遊在生死。興於德本。集眾黎庶。不習諸鬧。隨其所樂。而度脫之。顯神通行。開悟眾生。解殊特根。善權方便。智度無極。為眾說法。遊至道場。達諸通慧。備菩薩行。行不斷絕。是為菩薩十事遊居。

說是語時。三千大千世界。為大震動。十方菩薩。皆來讚詠。戴諸天華。如須彌山皆散佛上。莫不歡然。諸天龍神。悉來奉敬。箜篌樂器。不鼓自鳴。婦女珠環。皆自作聲。飛鳥禽獸。皆共[革鳥][革鳥]。盲者得視。聾者得聽。跛者行走瘺者得平。屈者申舒。狂者得正。尪者強健。疾者瘳除。眾會鹹踴。深自欣慶宿命祿厚致此光明。無央數人得無從生發大道意。功德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