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遍佛土。顯若幹形像。
諸法入一土。建立諸世界。
遍世現佛身。自知靡不周。
諸法入一體。開心一切人。
菩薩神通有十事。何謂為十。識於過去所經曆處。曉了方便。出入進退。天耳識別。無所掛礙。悉聞言辭。眾所歸趣。能知他人眾生之類心所念行。無央數事。種種別異。則以天眼無為之業。觀察一切所經周旋。以大神足感動變化。建無思議眾生之類。從其本性。而示現之。使得入律。見於無限諸佛世界。遍示諸身。發心之頃。能周無量十方佛土。亦能莊嚴。建立無數境界處所。亦複顯示具足身形。不懷自大。曉了通慧。於無底國。逮得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心無思議。因其眾生誌性本末。而示現教。是為菩薩十事通義也。菩薩住此。獲致如來。無上正真神通歸趣。方便隨向。諸佛所變。現於十方。眾生訓誨。轉成其行。眾義備悉。
菩薩通達有十事。何謂為十。則能隨時。教化眾生。分別罪福。群生之類所經曆事。若幹不同。使其出家。令心寂然。入諸蔽礙。一一眾生。所行顛倒。若幹不同。而使消除。達如金剛。聖慧具足。所可建立。其音周遍。不可思議。教諸佛土。曉了方便。一切猗著。習四等心。悉普遊入。解所生處。亦複識了。無所從生。皆已除去諸想痛癢境界處所。又其菩薩。不觀諸法。亦非不觀。諸法無想。以為一淨。亦無有淨。明若幹種。曉知精勤。於無數劫。班宣經道。而以等歸。趣於無上正真之道。常住法界。又其菩薩。曉了眾生。本悉滅度。不用家業。亦無所造。知有生者。為隨顛倒。達其因緣報應之義。識可奉敬。以何緣便。所行本末。起滅處所。分別開化群萌之類。開明閉塞脫門之理。解其顛倒無謬之事。亦知塵欲嗔諍之原。
亦別生死無為之業。複了反逆無逆之事。知可依怙不可怙者。亦明究暢別所至處。知其退轉還複處者。知其至決及所歸趣。亦識壞敗當還成者。亦了開化知眾生根。所當開化使得入律。若幹方便教授黎庶而不迷惑失菩薩行。所以者何。佛子。欲知菩薩。所以發無上正真道心者。何以故。開化眾生之故。既化眾生。令從律教。身不勞惓。是為菩薩。為一切故所由無諍。曉了分別十二緣起。又其菩薩。未曾猗佛。亦不發心依怙佛也。亦不著法。複不興心貪於法也。不著佛土。亦不生心依佛土也。亦不著人。複不起心慕樂眾生也。不見人民。亦不發心觀於群黎。興顯眾行。具足所願。修無極哀。不想見佛。識念如來。所班宣法。得如來座。殖眾德本。亦不悁悒。心好正覺。不以勞懈。亦以法則。供養如來。心日加精。感動立威。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建立思惟第一法界。剖判若幹經法之教。知於眾生有為之會。亦識眾生限節多少。了苦本末所可從起。亦知盡滅一切萬物皆為苦本。若有菩薩。以能見此。其所修行。亦如影響。棄捐眾惡。斷其根本即自發心。救濟眾生。其所行者。悉無所行。曰菩薩行。學諸佛言。其心堅固。如須彌山。覺除一切眾想顛倒。建立普智諸通慧門。逮成正覺。入於無極無限慧堂。所言慧堂。無上正真道。開度眾生。三處漂流。反盡其原。是為菩薩十所通達。菩薩住此。逮成如來無上大慧。
菩薩解脫。有十事。何謂為十。度諸塵勞愛欲之原。脫於邪見不正之路。而濟五陰覆蓋之患。又救形體四大諸入。越於聲聞緣覺之乘。因此逮得無所從生法忍。發起一切眾生國土諸所宜法。便得超出諸菩薩行不可稱限。稱舉一切諸菩薩行。以無妄想入如來地以一聖慧普知三世。平等神通靡不救濟。是為菩薩十事解脫。菩薩住此。開化眾生。使之無上。於時頌曰。
以度欲塵勞。邪見諸五陰。
四大諸種類。貪身之患難。
越聲聞緣覺。逮無從生忍。
稱舉眾生土。菩薩無量行。
開士之所修。入如來之地。
超出眾妄想。神達解三界。
菩薩苑囿有十事。何謂為十。樂於生死。未曾惡厭。好化眾生。性無所著。處於一切眾想之地。啟受大行。常喜嚴淨諸佛世界。住己處所。誌在諸魔。婇女宮殿。悉能降化。宮台閣故。敬所說法。如所聞法。思惟知義。觀察歸趣。六通無極。四恩攝行。三十七品道慧之法。為菩薩園。是己嚴父。所可遊居。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取要言之。一切佛法。為菩薩園。未曾複思他奇異法。一切菩薩。所現變化。建立娛樂。為菩薩園。轉於法輪。無自大律。而謹慎行。無所違失。一切發心。不離正覺。普現群黎為菩薩園。然其法身。皆遍十方。諸佛世界。菩薩所行。猶如虛空。是為菩薩十苑囿也。
菩薩宮殿有十事。何謂為十。樂菩薩宮心不迷惑。十善章句。功德慧業。好積累。是乃為菩薩宮。開化欲界眾生之類。修四梵行。慈悲喜護。菩薩由此。訓誨色界群黎之品。往生淨居諸天宮殿。菩薩由此。消滅一切塵勞諸穢。到無欲色天。至其宮殿。訓誨大難。不閑群黎令其退還。或時生於雜穢境界。菩薩以是。樂受其處。拔濟一切貪欲眾生。菩薩有樂。現於後宮。婇女男女。宿世曾興福行同故。由是教化四方四域。諸帝梵釋四天王。菩薩由此。勸化凶危。計有常人。使舍亂意。處於一切諸菩薩業。念化長故。自恣馳騁。遊戲神通。菩薩常皆一心脫門三昧正受。以慧開化。而娛樂之。以一切智無上正真諸佛之典斷眾掛礙。施一切法。而得自在。得為國主。尊豪由己。菩薩樂此。如來十力。以為遊居。是為菩薩十宮殿也。
菩薩有十遊觀。何謂為十。意自好喜。觀諸章句。所履跡行。誌意觀察。善權方便。其所處。
。輒得在諸佛足下。聞法啟受。意樂十方。心普周遍。敬諸菩薩。神足變化。現無限門。化於眾生。身意所惑。而奉定意一三昧門。則得普入諸定意門。處諸總持。一切所聞。便能受持。未曾忽忘。以此總要。為眾生演。使令歡然。樂於辯才。以一章句。無央數劫。谘嗟美辭。談言說事。無能斷辭。誌最正覺。而為眾生。示現若幹身形。無量品門。慕轉法輪。化諸異學。令谘受法。是為菩薩十遊觀也。
菩薩有十嚴淨。何謂為十。其力鮮明。故能獨步。無畏清淨。無能過者。其義皎然。所演辭意。無央數劫談言之事。無能妨廢其法清淨。能演八萬四千法藏。經言清和。不忘一義。所願微妙。一切菩薩。不舍所誓。其行鮮潔。班宣聖賢。諸正雅訓。莊嚴刹土。以一音聲。普告十方。如一刹土。己場清淨。遍諸佛土。興以道雲。雨法甘露。建立正教。蠲除一切。有為妄想。馳逸之行。無慢清淨。以一體而現眾生身。教訓一切。精勤不惓。夙夜務求諸通敏慧。示無數諸力無畏像。是為菩薩十清淨也。菩薩住此。普得一切諸佛嚴淨。
菩薩有十事心不動。何謂為十。一切所有。施無所愛。其所施者。悉以清淨。而心不動。思惟明察諸佛深法。奉敬諸佛。承事自歸。專精無量。慈念眾生。未曾嗔恨。不舍一切。蚑行喘息人物之類求諸佛法。未曾懈廢。一切眾生。不可稱計。行菩薩業。無央數劫。不近不遠。為菩薩行。未曾退轉。無塞無闡。又其菩薩。本生信心。有所修行。無量清淨。其清淨者。離垢解明。殷勤修行。奉敬諸佛。棄所貪身。無所慕樂。而為儔匹。逮大踴躍無極之歡。篤信為導。歸一切智。應其章句。究竟成就諸菩薩教。修行訓誨。其所聞信。無所謗毀。煩惋業。
。其心不動。是為十事菩薩心不動。而能住此。便即逮知諸通敏慧。
菩薩有十事心無所舍。何謂為十。逮成諸佛最正覺道。故曰不舍。教化眾生使從法律。無所遺棄隨諸佛教。不廢訓誨。從諸善友。依附自歸。而不違遠。普詣佛國。稽首跪拜如來至真。不舍禮節。常求一切功勳之法。不舍大乘。敢值佛世。淨修梵行。奉護禁戒。終不毀犯。隨諸菩薩。勤修道業。不以懈廢。慕求如來訓誨之義。隨時執持。谘受不忘。習諸菩薩本所行願。皆念思惟。通諸佛教。是為十事。菩薩心無所舍。
菩薩觀慧有十事。何謂為十。觀一切法分別章句。隨時演說。察於三世眾德之本。而為說法。視諸菩薩所行本際。而開化之。瞻諸法門。達其根原。亦睹諸佛所建立業。觀眾總持。以惠法門。而用歸之。亦以明智。普察世間。視諸法界。順慧而入。瞻知十方。慧無思議。睹諸佛慧。處了世界。聖明無量。是為菩薩觀於十慧。
菩薩講法有十事。何謂為十。宣說諸法。皆從緣起。名一切義。悉令歸趣。以積誌行。演諸所有。亦如幻化。又宣諸法。皆亦本空。論議諸經。中間曠絕。而無崖底。諸所有業。悉無所著。又說諸法強如金剛。一切諸義。如來所暢。又說眾業。寂寞憺怕。又演諸法。悉無所生。講一切法。等一本淨。說無合成。是為菩薩。講法十事。
菩薩清淨有十事。何謂為十。其性本淨。而無沾汙。除去狐疑猶豫之結。令其鮮明。棄諸沉吟六十二見。所行威儀。而修禮節。好樂普智。諸通敏慧。所分別辯。巍巍清淨。勇猛皦然。四無所畏。修菩薩行。一切遊居。悉無瑕疵。勸諸菩薩。願願修習。行無穢濁。百功勳相。三十有二大士之業。求於無上正真之道。歸清白法。嚴淨一切眾德之本淨。是為菩薩十清淨也。菩薩住此。得成諸佛無上清淨菩薩印有十事。菩薩大士。由是所印。具菩薩慧。疾成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何謂為十。菩薩悉知萬物皆苦。苦複苦。惱複惱。愛別離苦。怨會之苦。雖遭此難。勤求佛法。心不動搖。亦不違舍。菩薩之行。不恐不畏。亦不懷懅。不舍本願。不廢大智。一切敏達。心不違佛道業之要。愚癡凡夫。自己塵勞。恩愛之戀。修不善本。罵詈菩薩。毀辱輕易。演粗獷辭。瓦石打擲。加以刀杖。菩薩遭此。故求佛法。未曾厭廢菩薩之行。常行忍辱。多懷仁和。隨經典教。亦勤忍辱。具足正行。又其菩薩。班宣諸佛深妙之法。處一切智。使入己慧。悉具所生。化令眾人。歡喜愛法。又其菩薩。觀其體慧。致仁和性。興普智心。吾當成佛無上正真之道。為最正覺。觀察眾生。馳騁周旋五趣之難。
憂惱悁悒。使發道心。歡喜悅豫。加大篤信。忻然如是。堅固精進。又其菩薩。入於如來無邊際慧。不越境界。如來聖明不可稱限。聞諸佛世尊。班宣經道。亦無崖底。不限佛智。於諸文字。不生增減。分別諸義。不犯佛教。又其菩薩。愛樂無上正真之道。好喜深義。至於微妙無極之慧。以與若幹。崇於無上。殷勤戀悵。未曾違遠一切魔眾。及與官屬。其諸異學。諸外仇敵。無敢當前。未曾廢舍一切智心。菩薩所行。饒益如是。終不回還。又其菩薩。行道之時。無所恐畏。不惜身命。發通慧心。修一切智。以為元首。皆得諸佛光明照耀。不舍道義。不遠善友。又其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