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五章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1 / 2)

聰明人麵對質疑,他往往不會解釋什麼,因為對方既然已經開始不信任你,解釋就是一種徒勞,是一種無畏的愚蠢。

因此,想要打消對方的疑慮,就隻能從其他的方向突破,比如說利益。楊春生相信,隻要把雙方綁在同一條利益的戰船上,讓彼此成為一條繩子上的螞蚱,那麼,他縱然依舊對你有所疑慮,兩相權衡,但還是會選擇與你合作。

正是基於這樣的判斷,楊春生給皮克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十分老套的故事。

孩子的父親是一位警察,他奉了組織上的命令前往臥底東南亞最大的恐怖組織泥鰍,卻不幸犧牲在異國的疆土,由於任務失敗,最終連一個適當的名分都沒給。

孩子很憤怒,他不明白組織上為什麼這樣對待他的父親。是腐、敗還是玩忽職守?孩子不知道,他也無從知道。

長大之後,他選擇了一條另類的道路,他希望親自調查的父親的真相。為此,孩子來到了金三角。他販毒,他招兵買馬,為的就是有一天能夠親手手刃自己的仇人。後來他終於調查清楚了,那個人就叫做洪古。

就是他,當初殺害了自己的生身父親!

“你知道嗎,皮克先生。就在剛才,當我在酒店門口見到那個洪古的時候,我真的恨不得將他親手殺了!然而,你知道我為什麼沒有動手嗎?我特麼知道他是你的人!為了跟你繼續合作下去,我特麼忍了!可你知道我為什麼能隱忍下去嗎?

因為我知道,表麵上看,我父親是因為這個小子而死的,可實際上呢,是因為警察,是因為華夏的警察!如果不是他們不顧我父親的死活,你說我父親能夠客死他鄉嗎!”

楊春生咆哮的像是一頭憤怒的獅子,那歇斯底裏的狀態,沒有人相信他是在做戲,因為這其中的感情是真的,懷念父親的感情是真的,這些感情讓他眼圈泛紅,這些感情讓他涕淚橫流。

在那麼一瞬間裏,楊春生甚至想,也許當初父親在被他們發現的時候,也有過這麼一番放手一搏的表演,但毫無疑問,父親失敗了,否則他就不會死,一想到這些,楊春生就告訴自己,你決不能失敗!

如果說這是演出,那麼,這就是拿生命在演出,亦真亦假,亦虛亦實,當你傾盡全力時,便沒有了戲裏戲外,沒有了戲台上與戲台下,故事是故事中的人,聽故事的人也變成了故事中的人,再也難分你我。

很顯然,這個故事起到了他該起到的效果。

其中,他最大的效果在於,他給皮克提供了一個解開疑慮的新途徑,他在腦海中咂摸著楊春生的話語,迫切的想要找出其中的漏洞來,可是那縝密的分析讓他失望了。

良久,他微微笑著看向楊春生,試圖用一個楊春生不能夠回避的問題來再次驗證一下自己的判斷:“華先生,我就權當你說的是真的吧。可那又如何?我們組織的洪古到底殺了你的父親,我想,這筆仇你不會不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