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千裏回師(3 / 3)

因此他迅速做出反應,派前來送信的人馬上回去,叫趙率教火速增援,一定要趕在皇太極之前抵達遵化,幫助遵化巡撫王元雅王大人守住城池,因為隻要守住遵化,皇太極就不敢揮軍南下;如不能及時趕到,則迅速回師薊州,在薊州堵截清軍。

然後他同時做了兩件事:

其一,立即動員部隊,做好隨時出關的準備;

其二,立即在官衙召開緊急軍事會議。

由於事出突然,此時他正在四處巡視的途中,身邊隻有一支不到一千人的親兵,加上中前所的屯軍,最終隻集合了三千多人的部隊,而且他手下的三員大將趙率教、祖大壽、何可綱分別在山海關、寧遠和錦州,身邊隻有副總兵周文鬱、參將謝尚政和遊擊曹文沼等幾個將領,另外還有兩個幕僚。

在會議上,他的幕僚和將領們分別提出了兩個建議:

其一,圍魏救趙,意思是不回京城救援,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直搗黃龍,進攻後金的老巢沈陽;

其二,就是回師勤王,在薊州堵截八旗軍。

因為沈陽近而京師遠,所以聽起來第一個建議更有誘惑力,可是既然皇太極敢勞師遠征,家裏肯定已經做好了防備,而且明軍善於守城而不善於攻城,未必能順利攻下沈陽。

不過最重要的是,時移勢易,當初孫臏之所以敢圍魏救趙,是因為魏王留在魏國的都城大梁,魏軍不得不回師救援,如今皇太極親自出馬,他就算攻破沈陽也沒有意義。

袁崇煥想到這裏,頭腦已漸漸冷靜下來,他忽然發現這也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時機:

皇太極這一招不僅僅是險招,而且很可能是一記敗招,因為他犯了孤軍深入的兵家大忌,隻要截斷他的糧道和退路,再彙合其它從四麵八方趕來勤王的隊伍,甚至有可能全殲八旗軍,就算不能全殲,也至少能讓皇太極損失慘重,一蹶不振!

於是他停住腳步,炯炯有神的目光從每一個將領和幕僚的身上掃過,微微一笑,問道:“現在是什麼時候了?”

眾人一看到他臉上的表情,立即明白他已經成竹在胸了,可是他說出的話卻讓他們莫明所以,一時沒反應過來。最後回答他的是在門口等待命令的一個探子:

“稟告大人,外麵天已經亮了。”

“好,傳我的命令,馬上派人去寧遠、錦州,叫祖、何兩位總兵立刻調集兵馬隨我入關!”

探子正要離開,袁崇煥又道:“你叫他們隻須留少數兵馬守城,其餘全部入關,騎兵先行,步兵隨後趕來,越快越好。”

“得令!”

這時大家都已經知道督師大人選擇了第二個建議,對此大都沒有異議,隻有一個名叫佘明德的幕僚憂心忡忡地說道:“元素兄,你想回師勤王,但我們還沒有收到皇上叫我們勤王的喻旨,咱們是不是……是不是等皇上的聖旨下來之後再走?”

袁崇煥瞥了他一眼,說道:“皇上收到消息,再派人送來聖旨,至少還要幾天時間,我怕那時皇太極已經到北京城下了。”

“可是……”

“明德兄擔心什麼,請盡管說。”

“我擔心皇上將來會怪罪於你,說你擅自調動兵馬……”

“什麼!”參將謝尚政插嘴道,“我們去救他,難道他還會反過來怪我們,這是什麼道理?”

其他幾位將領也紛紛附和。

“你們不懂,”佘明德解釋道,“自古以來做皇帝的最怕的不是外族的入侵,而是臣子的造反,而且我問過很多從京城來的人,他們說現在的小皇帝自視甚高,除了自己誰也不信,所以……”

袁崇煥一揚手,製止了佘明德繼續說下去,又再次踱起步來,一麵低頭沉思……

不久他再一次抬起頭來,無奈地歎了一口氣,但卻語氣堅定地說道:“現在的情形可以說如箭在弦,萬分危急,哪裏還能顧得了那麼多?如果皇上一定要怪我,那也無可奈何。”

回過頭來,對一直默默站在他身後的另一位幕僚說道:“本直兄,你對我的決定有什麼意見?”

袁崇煥的這位幕僚名叫程本直,京城人士,他跟佘明德不一樣,佘明德是袁崇煥的好友兼同鄉,而他原本並不認識袁崇煥,隻因聽說了袁崇煥在寧遠、寧錦兩次大戰中打敗辮子兵的種種事跡,便心生向往,一年前隻身來到關外,最後好不容易見到了袁崇煥,結果兩人一見如故,袁崇煥便邀請他留下來做了自己的幕僚。

程本直留著兩綹長須,當即捋須答道:“元素兄敢作敢為,我有什麼意見?如果將來皇上一定要怪罪於你,甚至要殺你的頭,我願意陪著元素兄一起殺頭!”

袁崇煥哈哈大笑:“本直兄你過慮了,皇上還不至於這麼小氣。不過這一次出征,你還是不要去了。”

程本直立刻急了:“元素兄為何不讓我去?”

“因為此行太過危險……”

“不行!”程本直大聲說道,“元素兄去那我就去那,元素兄要下地獄,我也一樣奉陪!”

看到程本直如此堅決,袁崇煥隻好點頭同意。於是他向將領們下達了立即出發的命令,最後說道:“希望趙總兵能夠搶在皇太極之前抵達遵化,否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