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實戰篇(三)
端正考試態度,家長首先要遵守
求學中的學生,麵對各種各樣的考試,難免會有不小的心理壓力,其實很多時候在考前給考生最大壓力的並不是自己,而是父母,這是中國特殊的國情,很少有人能避免。
考生A:“一到考試的時候,學校和家裏的氣氛就讓人喘不過氣來。尤其是最近,爸爸媽媽幾乎放棄了正常的生活,一切為了我,不但電視機不開了,就連說話和走路都小心翼翼,唯恐弄出半點聲響來,影響到我的學習,生活上更是無微不至。父母的這些舉動,既讓我感動,又讓我害怕。害怕自己考試不成功,會辜負了他們。”
考生B:“我實在受不了我爸我媽沒完沒了的嘮叨,說什麼我將來要是考不上大學別人要笑話他們,更不能光宗耀祖了。我考大學是對自己能力的檢驗,是體現我個人價值的一種方法和途徑,跟光宗耀祖有什麼關係?他們越是這樣說,我就越煩!”
考生C:“我爸說了,隻要我能考個好大學,他就給我買最高級的筆記本電腦,就憑這,我也得好好考。”
“一切為了孩子”,這是家長們的共同心理,為了孩子的學習,家長們可謂煞費苦心:把條件最好的臥室給孩子住,給孩子做各種各樣好吃的,更有甚者為了孩子有個安靜的學習環境而在街頭溜達一晚上。但家長或許並不知道,在做這些他們引以為豪的事情的時候,孩子已經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尤其是考試前,孩子唯恐自己的成績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唯恐考試失敗。
種種行為,造成了求學中的學生心理壓力過重,想的事情過多,從而影響了在考試中的正常發揮。
1996年廣東省汕頭市高考文科狀元許雪瓊說:
中國的父母望子成龍其心之切勝過世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父母。高考在即,子女都會成為家裏的“一級保護動物”。做父母的,總想知道子女的學習狀況,心情如何,自然免不了多問問。
子女本來在學校激烈的競爭中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回到家又是這個令人心力交瘁的話題,心情煩躁也在所難免。搞不好雙方唇槍舌劍,不歡而散。其實,雙方的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我的父母都是老師,在這個問題上我與他們開誠布公地談過,因此他們也很體諒我。除非我主動提起,他們很少問我考試、成績之類的事。當然有時候模考完了之後他們忍不住偶爾也會問一句:“感覺怎麼樣?”我也總是說:“一般吧!”雙方就都不再談了。
那麼,什麼才是高考前的最佳心理狀態呢?其實用很簡單的十個字就可以概括:既緊張興奮,又輕鬆愉快。這句話並不矛盾,它強調的是,在考試前,既要有緊張的意識,又要有輕鬆的心態。
我認為高考前最佳的心理狀態應該首先是興奮而緊張的,隻有一種興奮而緊張的心理才能激起個人的緊迫感和拚搏精神,才能促使個人不放鬆複習,積極向上。我相信,隻要是意識到高考重要性的人,隻要是有上進心的人,使心情緊張而充實是不難的。但同時良好的心理狀態也必須是輕鬆而愉快的,這看似矛盾,但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這樣,心情既緊張又不壓抑,既輕鬆又不鬆弛。
確實如此,許雪瓊正是依靠成功地調節自己的心理,才能在複習階段輕鬆而愉快,才敢於放棄保送北大的機會,才會憑自己的實力考上清華,並如願以償地得到了自己滿意的專業。他說:我在高考前心情是愉快的,這是一種同生活拚搏的愉快,一種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愉快,這也是高考前那段時光使我至今難忘的原因。
有條理的生活是培養良好心態的重要條件。生活有了條理,學習有了規律,一切都在計劃之中,才不會像有些人那樣在繁忙的學習和緊張的生活中亂了方寸。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當然會使你擁有充分的自信,有序的生活也能使你情緒飽滿。
不要過分加壓,這是很重要的。有些同學課間休息時還在做數學,背單詞,看曆史,這是不明智的。下課了,出去輕鬆輕鬆,跑一跑,跳一跳,甚至與同學們一起打打鬧鬧、說說笑笑都會使你覺得心情舒暢。心情好了,大腦輕鬆了,才能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去。
下麵我們就和家長考生一起來看看如何緩解考試壓力:
(1)端正對考試的態度
明白考試隻是對以前學習效果的一個檢驗,也是對已有知識的鞏固。它既不是判斷一個人聰明與否的標準,更不是評價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尺度。所以,沒有必要把考試看得過分重要,但也不要毫不重視。
(2)抱有恰當的期望值,樹立正確適當的目標
在考試前分析一下自己的實力如何,哪些是自己的長項,哪些是弱項,要清楚地知道按照自己的正常水平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成績,不要為自己設定過高的目標。
(3)要有良好的身體準備
考前的身體狀況是十分重要的,若身體狀況不好,沒有清醒的頭腦,成績自然不會理想。即使在複習迎考階段也不要“開夜車”,每天必須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一般要達到7-9個小時)。除了保證睡眠時間外,還要有足夠的營養補充,調節我們的飲食。
(4)做好複習工作,充分準備知識
在考試之前,一定要做好全麵而充分的複習準備工作,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對那些看似不重要的問題也不能輕易放過,全麵複習做到心中有底是保證考試時心情穩定的前提。
(5)臨考前,要想好萬一考不好的“對策”
期中考試前要想,萬一考不好,後半學期再努力,爭取期末考好:期末考試前要想,萬一考不好,假期抓緊補習,爭取下學期追上去;中考前要想,萬一考不好,明年再考或者在工作中走自學成才的道路。這麼向前看,既有了考不好的思想準備,又有了最積極的對策和出路,精神壓力就會小得多。
幫助考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類型
你是什麼樣的學習類型呢?許多考生雖然嘴上說知道自己是什幺樣的學習類型,但實際上並不是真的完全了解。
有這樣一個考生,他總覺得自己是那種接受知識很慢的類型。可他的父親卻認為,他實際上具有很強的快速接受能力。
所以專家提醒家長們,應主動去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習類型,並根據孩子的學習類型製訂適合他的複習戰略,如此才能令孩子在高考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水平。
確定孩子學習類型的目的,不是要給孩子貼上標簽,歸於某一類型進行單一的傳授,而是要了解他的才能和特點,從而使他在成長與學習的過程中揚長避短,更快更好地學習。那麼,如何判斷孩子的學習類型呢?
視覺型
這類孩子的觀察力敏銳,有著極強的想象力和視覺注意力,但不大喜歡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不善於交流。對於這樣的孩子,家長應引導其與老師多溝通,尤其在高考複習階段,溝通更加不可或缺。剛開始孩子若不習慣,可先由家長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學習上的不足,然後給孩子指出來,並進一步鼓勵、引導孩子去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