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略篇(三)(2 / 3)

9、學習互助:不要嫉妒同班學習好的同學,和他們的交流會讓你眼界更開闊;和同學經常一起討論家庭作業中的難題,使用不同的解題方法並相互交流心得。

10、注重家庭的學習環境影響:父母誘導孩子從小熱愛讀書,並提出合理標準和嚴格要求,千方百計激勵孩子刻苦學習,煥發孩子的自身學習動力。

北京宏誌中學心理教師張霞認為,高三一年是一個在考試中反複掙紮的較量過程,誰都無法保證做常勝將軍。不論學習成績處於哪個層次的考生,都可能出現成績波動情況。因此,考生們不必過分看重成績,要從自我認識上進行減壓,要認識到高考是一條通往成功的路,但不是唯一的路。高三才剛剛開始,考生要增強學習動力,用積極的心態對待平時的複習與考試;要看到自己的每一次進步,樹立信心。

現階段,考生要先與自己最信任的老師進行交流,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發展潛力製訂一個切實可行的高考目標,並根據這一目標,仔細分析各學科的學習情況,將高考總目標進行學科分解,還要適當留一點餘地,這樣才不會因為目標過高而導致精神壓力過大。為預防焦慮,考生還可設定一高一低兩個目標,再將目標分解成若幹個小目標,最後將小目標分解到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這樣考生就能輕鬆地找到學習的動力。隻要按照計劃認真執行,成績的提高也就指日可待了。

問診高考生三大迷惘

到了高三,很多考生為了心中的美好理想變得更加刻苦,熬夜苦讀、題海戰術,仿佛為了高考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然而,這樣努力學習,卻換來了白天課堂上的昏昏欲睡,即便能夠用咖啡、濃茶頂下來,還是會導致記憶力急劇衰退,注意力難以集中。更可怕的是,不少考生吃盡苦頭,學習成績卻不升反降。

第一類:優等生的獨孤求敗

經典案例:下課後,一位男生來問老師一道計算題。讀題之後老師發現這道題的難度已經遠遠超出目前的高考水平。老師不禁提醒他:“同學,這道題不屬於高考考察的範圍啊!”小夥子很自豪地說:“我知道啊老師。可是我覺得高考題太簡單了。想考好數學就一定要做難題。難題做得越多,高考的把握就應該越大。難題都做多了,還用怕簡單題麼?”

診斷:此類學生大多心高氣傲,喜歡用各種各樣的難題、怪題來難為老師。課間經常把老師圍在講桌前問問題的,多是這樣的學生。

高三階段,很多考生不是學習態度有問題,而是學習方法有缺陷。這就需要我們反思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學習效率、思維模式甚至高考認知等方麵存在的問題。就拿題海戰術來說,每年高考的難題、中檔題、容易題的比例都介於2∶6∶2到2∶5∶3之間(即中低檔題占到了整張試卷的80%),如果了解了這些,我們就能知道,備考時並不需要做大量的難題、偏題、怪題。

醫治方法:要鼓勵這些學生跳出題海,認真整理平時易錯的題目,試著讓他們分析曆年高考試題難度和考察方向的變化規律,逐漸向出題人思路靠攏。實踐證明,這類學生經過這種方法訓練後一旦開竅,高考試卷得分之高將難以限量。

第二類:中等生的三個謎題

經典案例:下課後,三個男生把老師圍住。其中一個皺著眉頭問:“老師,我平時學習成績在年級排名中等。把我這種水平保持到高考足可以上一個大學了,可父母非要我把分數再考高一些。沒辦法,我隻能來請教您了:我該怎麼做才能讓我父母滿意呢?”老師剛想說話,第二個男生開腔了:“老師,我在年級裏的位置跟我這個同學差不多。我一直發現:無論做哪個科目的題,我做錯了的題目如果以後遇到了還是會錯,而且大多數時候我翻了好多參考書也搞不清楚到底錯在哪裏。我希望自己能進好學校,將來出人投地。您說我該怎麼辦?”還沒等老師反應過來,另一個男生急不可耐地蹦到我跟前說:“老師,我們仨水平差不多。可我平時不怎麼愛學習,沒事就愛玩個PSP啊看個‘浪漫滿屋’什麼的。我也想好好學,可我隻要一到家就想玩。您說我該怎麼辦啊?”

診斷:中等生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無欲無求,對自己目前的狀況相當滿足;二、思想認識深刻,但學習能力有限,學習方法嚴重錯誤;三、天資聰穎,但自控能力很差。

高三階段,考生最忌諱的就是學習成績“被趕超”,同時,每位考生也都想超過別人。社會的關注、家長的期待和考生的自我督促,像三座沉重的大山壓迫著每一位高三生。麵對“趕超”的壓力,考生要找到根源所在。檢查學習漏洞自不必說,以平常心麵對考試成績也要成為每位考生的必修課。

醫治方法:要增強第一類中等生的憂患意識,努力激發他們在重壓之下的潛能;要教會第二類中等生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每教會一個方法都要反複訓練,反複驗證,反複強化;要加強第三類中等生的人格教育,時刻敦促他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第三類:差生的救贖

經典案例:有這樣一位學生:高考前其英語成績始終徘徊在50-60分之間(滿分為150分)。每次上課老師講完一個單詞時,都問他:“聽明白了麼?記住了麼?”他都會點點頭,然後“嗯”一聲。但如果5分鍾以後老師再問他剛才那個講過的單詞是什麼意思的話,他幾乎每次都搖頭。每次老師給他布置紙麵作業和複習作業時他都說一定完成,可每到檢查作業時他總是告訴我“忘記寫了”。

診斷:此類學生大多都不喜歡認真學習知識,也不善於總結學習方法,上課時他們隻是在充當被動接受的角色,精力很難集中在課程上。最關鍵的是此類學生大多都覺得高考是一件很無所謂的事情,即使考不好的話花錢也可以隨便上一個大學。

醫治方法:要全方位提高此類學生的思想認識,要幫助他們牢固樹立勤奮刻苦的學習態度,務必要傳授給他們簡便、高效、耐用的學習方法,之後再把知識慢慢滲透給他們,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更多的案例證明:所有學生的迷惘都是他們的心理問題在作祟,而這些獨生子女們的一切心理問題都是在成長期間父母的疏忽大意所導致的。要讓考生成為一個優秀的合格的高中畢業生,首先一定讓他們在心理上變得足夠強大、足夠成熟。這樣一來他們對知識的講解才能有明顯效果。

“拚搏衝刺”不如“調整心態”

案例:小陳是07年的應屆高考生,因當年成績隻能被一般的本一學院錄取,於是決定放棄入學複讀。沒想到08年高考居然隻考取了大專,不甘心失敗的小陳決定再複讀一年。今年3月,媽媽發現小陳當著別人的麵也會小聲自言自語,表現也很遲緩,感覺精神上可能出了問題。經醫院檢查,本應在今年的考場上再搏一把的小陳,不得不於考前住進了精神病院。

眼下,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了。學校、老師、家長、考生,都是為高考而進行最後的拚搏。衝刺考試、衝刺指南、衝刺倒計時……,到處可聞一片衝刺之聲,連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著“衝刺”的焦味,大有短兵相接、刺刀見紅的架勢。

可是在這最後的緊要關頭,有的考生卻出現了自我的懷疑、莫名的焦躁、嚴重的失眠、靜不下心看書、考前成績下滑等現象。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一方麵來自於考生自我成績的壓力,特別是對於學習成績中下或成績不是很穩定的考生來說,壓力會更大些。另一方麵來自於環境的壓力,有學校的壓力、老師的壓力,還有家長的壓力。學校、老師為了自身的榮譽,自然會給學生施壓。而家長哪怕對孩子沒有太大的要求,但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殫精竭慮和謹小慎微,同樣也會給考生的心理帶來無形的壓力,從而可能影響考試的正常發揮。

如何在考前15天調整好自己的應試狀態,把成功的鑰匙緊緊攥在自己手中?一些高中任課老師和心理谘詢老師,針對高三考生最後衝刺備考“譜出”了調整應試最佳狀態的“三步曲”。

三步曲之進行曲

進行曲擁有雄勁剛健的旋律和堅定有力的節奏,符合人的情感的基本狀態,可以調動人的情緒,鼓舞士氣。

離高考隻有10天時,絕大多數同學的實力已基本定型。武漢二中心理健康老師閆婉締介紹,此時考生對自己的應試能力要有正確、客觀的估計,從實際出發確定適當的考試目標和期望值,給自己一個正確定位,切忌好高騖遠與人攀比。

考生不妨根據自己的實力,設立三個高考目標:一個保底目標、一個穩妥目標、一個衝刺目標,這樣就可以有計劃地安心複習。最後10天,考生可將複習內容放在考試的重點上。如果考生此時執意做一些偏題難題,隻會讓自己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還有很多知識漏洞,這樣不僅不利於高考發揮,還增加了緊張情緒。

考前樹立信心很重要。信心是考生成功的精神支柱。越是考試前,學生越容易因為一些小失誤便否定自己。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於增強自信、排除過度焦慮,充分挖掘潛能,提高複習學習效率。

三步曲之安神曲

安神曲旋律輕柔甜美,委婉抒情或簡潔流暢;具有安詳、幽靜的風格,表達出溫馨、安適的感情,能有效緩解煩躁、不安、恐懼等情緒。

考前一周,考生不妨與父母談一次心。

有這樣一個考生:在高考前,看見媽媽這幾天見到自己時,總是欲言又止。這讓他誤認為,媽媽是對自己最近的成績不滿意,想批評他卻又不敢批評他,這種誤解無形中讓他壓力陡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