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課人緣好,吃得飽(2 / 3)

“脈”力西點

有人說:“自己平素不喜歡求人的”;也有人說:“當今社會不求人辦事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你平時注意多幫助別人,那麼你在求人的時候就不會顯得那麼維納了。

人脈得一步一步來,要有分寸

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就離不開與人交往,交往中隻有做個有“分寸”的聰明人,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尺寸和溫度,才能在社會中如魚得水,為辦事做好鋪墊。

“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正是最高的與人相處的指導原則;保持平靜的、持續的接觸,這樣拓展出來的人際關係才是可以信賴的。

小田參加了一個社交聚會,交換了一大堆名片,握了無數次手,也搞不清楚誰是誰。

幾天後他接到一個電話,原來是幾天前見過麵,也交換過名片的“朋友”,因為那位“朋友”名片設計特殊,讓他印象深刻,所以記住了他。

這位“朋友”也沒什麼特別目的,隻是和他東聊西聊,好像二人已經很熟了一樣。

小田不大高興,因為他跟那個人沒有業務關係,而且也隻見了一次麵,他就這樣子打電話來聊天,讓他有種被侵犯的感覺,而且也不知和他聊什麼好!

在現代社會中,這種情形常會出現,以這位小田的“朋友”來看,他有可能對某甲的印象頗佳,有心和他交朋友,所以主動出擊,另外也有可能是為了業務利益而先行鋪路,但不管基於什麼樣的動機,他采取的方式犯了人際交往中的忌諱——操之過急。

拓展人際關係是名利場上的必然行為,但在社會上有一些法則還是必須注意的,因為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不致弄巧成拙。

這個法則就是“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而不是“一回生,二回熟”。“一回生,二回熟”還太快了些,“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則是循序漸進的。

之所以要“一回生,二回半生不熟,三回才全熟”,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1.人都有戒心,這是很自然的反應,一回生,二回就要“熟”,對方對你采取的絕對是關上大門的自衛姿態,甚至認為你居心不良,因而拒絕你的接近。聰明者自會不動聲色掌握好“分寸”。

2.每個人都有“自我”,你若一回生,--回就要熟,必定會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以求盡快接近對方,也許對方會很快感受到你的熱情,而也給你熱情的回應,可是大部分人都會有自我受到壓迫的感覺,因為他還沒準備好和你“熟”,他隻是痛苦地應付你罷了,很可能第三次就拒絕和你碰麵了。

3.因為你急於接近對方,所以很容易在不了解對方的情形下以自己作為話題,好持續兩人交談的熱度,這無疑是暴露自己,若對方不是善類,你不是自投羅網嗎?如此說來,做人要有“分寸”,以贏得更多的朋友和保護自己。

“脈”力西點

凡事都要一步一步來。踏穩的向前走,才是最穩固的做法,這是與人交往的原則,一步一步來,不要煩躁,不要急,這樣你的人脈圈才能壯大。

不要小看小人物的作用

現實社會是很複雜的,每個人都生活在複雜的關係網中,每件事情都明裏暗裏交織在錯綜複雜的關係網中。不會搞關係,不善於利用關係的人是不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的。而那些善於利用關係的人則辦起事來如魚得水,非常順利。所以一定要善於利用自己周圍的關係,把這些關係發揮最大價值,為自己的事業助一臂之力。

幾乎每個到小區租房的人都會找李先生幫忙,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李先生和大門口的警衛關係搞得很好。

小區警衛等於小區的一扇窗口,每次有人要租房,首先就是問他們:“這裏有沒有人要出租房於?價錢多少?

隻要有人向這些警衛詢問一些消息,警衛每一次的回答都是:“你去問問那個住在八樓的李先生,他有很多信息,你就不需要找中介了!”結果李先生在樓裏住了20年,靠做出租房屋的中介就賺了很多錢。

為什麼警衛對李先生這麼好呢?因為在這之前,每天從大門經過的時候,李先生總是向他們打招呼,把這些警衛當做自己的兄弟,不但逢年過節送紅包,平時有好吃的也會拿出來和他們分享,這些都是出自內心的感謝以及報恩。這些警衛自然對李先生心存感激,自然願意幫助李先生了。

李先生就是利用和這些警衛的良好關係,使自己20年來一直從出租房屋中不斷獲利。誰都不相信順手送一些東西給警衛,利用警衛的關係會賺很多錢。從李先生的做法中得出這樣一個道理:辦事的關鍵並不在於你有多麼聰明,多麼會算計,這些都是次要的。而最重要的是:如何建立關係和利用關係,不要忽視身邊的一些小人物,他們有時會起到很大作用。

那些平日裏不起眼的所謂“小人物”,他們的潛能會讓你大吃一驚,甚至影響你的前途。很多能力超群、業績突出的優秀人才,往往因為忽視小人物而栽了大跟頭,壯誌難酬。

小迪是一家公司的銷售管理人員,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國內市場上打出了一片天地,成為公司炙手可熱的人物。躊躇滿誌的小迪以為銷售部經理的職位非他莫屬,然而,卻出乎意料地沒有得到升遷。本來,公司的董事會想要提拔他為主管銷售的副總經理,但是在提名的時候遭到人事部門的強烈反對,理由就是:各個部門對他的負麵意見太多,比如不懂人情世故、不善於和同事交往、目中無人等,讓這樣一個人際關係不好的人進入公司的管理層是不明智的。

銷售部經理由他人擔任,小迪隻好把自已一手打出來的市場交給了別人。這就好像自己親手種的小麥被別人收獲了一樣,小迪非常痛苦和不解,他不明白自己到底什麼地方做得不好,公司會這樣對待他。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很迷惑,後來一個同情他的同事破解了他的疑惑:他的問題是忽視了周邊的那些小人物。

有一次,小迪出去為公司辦理業務,在緊要關頭卻遲遲不見公司的彙票,使業務活動失敗,令他丟盡了顏麵還損失了一大筆單子。實際上,造成這次事故的原因不是公司方麵出了問題,而是公司的出納員有意拖延時間。因為小迪平時對這個出納員總是不冷不熱,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裏。還有一次,小迪在外麵辦事,由於人手不夠需要公司派人來協助,卻不料,派來的人在半路上就被撤了回去,原來是一些公司資格老的人覺得小迪很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在工作上不和他們交流,自作主張,所以趁此機會拖小迪的後腿。

小迪的工作業績十分突出,但是忽視了人際關係的重要性。那些他不熟悉、不放在眼裏的小人物,在關鍵時刻壞了他的大事,阻礙了他事業的發展。最後無奈,小迪傷心地離開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