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臉色,贏得人心
俗話說“出門看天色,說話看眼色。”相應地,在人際交往中要懂得看臉色。不看看天色出門,很有可能遭受風雨之苦,不看眼色說話,很有可能三句話不中聽兩人就談崩,不看臉色行事很容易就會得罪人,可能在無意當中你就給自己樹立了一個敵人。
大家都知道“順藤摸瓜”。在日常人際交往中,雖然不是人人都會故意和你過不去,但是你有事求人就要學會多看對方臉色,多揣摩對方心意,按對方意願出牌,隻有這樣你才不會遭到對方的反感。
在一次同學集會上,主辦集合的一位企業家為了幫大家找到學生時代的感覺,特意請來了當年的老師。不過,這位老師現在依然是老師。受到邀請,又聽說自己的學生一個個都很有出息,這位老師心中充滿了自豪感。
集會那天老師按時來了,誰知他剛到就碰到了一個當年他特別討厭的學生,可是已經很多年過去了,作為老師再怎麼不喜歡這個學生也不能表現得太過分。於是那位老師大大方方地走了過去,誰知這位迎麵走來的學生說了一句話,這位老師的臉色立馬陰沉了下來。那位學生說:“老師您還在教書呢?你看看,你的學生都當上企業家了!”
老師聽這話頓時覺得在自己的學生麵前丟了麵子,於是轉身走了,當然一個原本很熱鬧的聚會就這麼不歡而散。
試問像這樣不懂得照顧別人感情說話、辦事的人誰會喜歡呢,這種人就和在別人很香地吃著碗麵時,突然說麵裏有根頭發的人一樣讓人不待見。
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求人幫忙的事,如果在這些時候我們再犯上述的錯誤,那我們不僅得不到別人的幫助,還有可能因此而得罪人。所以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我們就應時刻注意、觀察、揣摩別人的意圖,隻有這樣我們才不至於得罪人。而要做到按對方的意願行事,我們就應該遵循下麵三個原則。
第一,不要抱著好勝心與人交往,要知道沒有人喜歡和個方方麵麵都能壓倒自己的人交往。所以與人交往要懷有一顆謙虛的心,讓對方在你麵前感覺是優越的,隻有這樣別人在你麵前不會有壓力,才會樂意親近你、幫助你。
之前,人壽保險公司的一個推銷員曾經多次向位客戶推銷保險,但他磨破了嘴皮,跑爛了皮鞋,客戶還是不買賬。大家都以為這個人不會買保險,結果後來聽說那位客戶已經向另一家保險公司投保了而且數額還不小。
這位推銷員百思不得其解,他到底哪裏做錯了呢7原來他在第一次向客戶推銷不成時,他曾在離開時說了一句話表示自己的決心,這句話是:“我定會說服你的”當時那位客戶對他的回答是“不,你做不到,你毫無希望。”就這樣,這位推銷員失去了一筆大生意。
威廉詹姆士說過:“人性最深切的稟性,是被人賞識的渴望。”而這位推銷員就是犯了這樣一個錯誤,他沒有意識到客戶的心理,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表達自我上,這就是他失敗的原因。
明人陸紹珩說“人心都是好勝的,我也以好勝之心應對對方,事情非失敗不可。人都是喜歡對方謙和的,我以謙和的態度對待別人,就能把事情處理好。”法國哲學家愛羅西法古也曾經說過:“如果你要得到敵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
人心都是好勝的,想要向別人求助,就要讓別人表現得比你優越,就要給足別人麵子,極力滿足他們的虛榮心,隻有這樣你才可能贏得幫助。相反如果你處處逞強,別人就會認為你不需要他們的幫助,和你在一起隻會讓對方覺得挫敗,而且他們會因此離你而去。
第二,永遠不要與人爭辯,爭辯隻會讓人討厭你。富蘭克林說“如果你辯論、爭強、反對,你或許有時能獲得勝利,但這勝利是空洞的,因為你永不能得到對方的好感。”美國波士頓《臨摹雜誌》曾刊登過首小詩“這裏躺著威廉的屍體,他死還帶著他的對——他是對的,永遠對的,他匆匆地去了,但他的死正同他是錯的一模一樣。”的確辯論並不能改變什麼。相反它還很容易引起別人對你的反感和敵意。
亞哈亞是名汽車推銷員,從業以來,他都很少能成功地賣出汽車。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很喜歡和人爭執。平時遇到顧客對他出售的汽車說三道四的情況,他就會倔強地非要說服對方,雖然每次他都能把對方駁得啞口無言,但同時,每次都會失去客戶。
詩人波普曾說:“你在教人的時候,要好像若無其事樣。事情要不知不覺地提出來,好像被人遺忘樣。”伽利略也曾說過-“你不能教人什麼。你隻能幫助他們去發現。”試想如果按照這兩位的方法去說服一個人不是很容易就能避免爭論嗎?
第三,想要更好地和人相處就不要做一個愛挑毛病的人。挑毛病本身就是一種找茬,就是沒事找事。沒有人會喜歡在別人麵前出醜,想要贏得一個人的歡迎,就要顧及到對方的這種心理,就要盡量避免挑刺、找茬。
查爾斯·史考伯是美國少有的年薪超過100萬美金的打工仔。卡耐基之所以把他聘為總裁,不是岡為他的業務能力,也不是因為他的個人才華,而是因為他有一套“粘合人”的本領。
查爾斯·史考伯在談到自己的成功時,曾經說過:“我得到這個位子,主要是因為我跟人相處的本領。我認為,能夠使員工鼓舞起來的能力,是我擁有的最大資產。而使員工發揮最大能力的辦法,就是讚賞和鼓勵他們。再也沒有比上司的批評更能抹殺一個人的雄心了。我從來不批評任何人,我讚成鼓勵別人工作,而討厭挑錯。”
“脈”力西點
無論是在上下級之間,還是平等的人際交往之中,沒有人喜歡被人揪著小辮子不放。所以在平時與人相處、求人辦事時,我們隻有懂得及時規避別人的毛病,盡量不去找茬、挑對方毛病,才可能贏得對方的好感,才可以成功地取得對方的幫助。
借別人的“光”,讓自己出彩
“借光”是種請求別人幫助的更加謙和的說法。最初“借光”一詞出自《戰國策·秦策》中的一則寓言故事。
上下班的時間,算好了他大概進電梯的時間,然後自己在同一時刻進電梯,也好跟老總打個招呼,好讓老總記得公司還有他這麼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