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人脈需要拓展(2 / 3)

此外還有一些已經參加工作的人,為了結識更多有能力、有實力的人,不惜花幾個月的工資去讀一個MBA班,通過同學情誼將一批高素質的人才籠絡到自己的人際關係圈中。

“脈”力西點

誰都知道,距離不一定產生美,同學之間長時間不聯係,同窗情誼也就會隨之變淡,關係不那麼密切了。如果是這樣,我們又怎麼能夠在危急的時候得到同學的幫助呢。

人脈是傳播出來的

相信不管是誰都很重視自己的人脈關係和朋友圈子。企業家也是這樣。作為一個企業,要想把自己生產的產品打進市場,並非易事,這時候,人脈資源往往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企業的知名度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之一,所隊企業要想長遠發展,首先要擴大自己的知名度,並利用一切可用的人脈關係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著名的化妝品公司總裁玫琳凱女士就是這樣一個善於運用人脈資源提升自己知名度的人。

凱特琳當時借錢在倫敦開了一家小型的珠寶店。創業之初,凱特琳雄心勃勃,準備以“借”幹出一點大名堂來。怎奈含辛茹苦地經營了4年,生意仍然非常的清淡,每年的經營收入還清銀行的本息之後,差不多就所剩無幾。看到同行們的生意如日中天,凱特琳心裏很不好受。但是她從來都不服輸,她深知,要想走出困境,必須先樹立小店的形象,擴大小店的影響。但是怎樣才能樹立小店的形象,擴大小店的影響呢?一時之間,

凱特琳還是真有點束手無策了。不過堅強的凱特琳並沒有因為此問題而氣餒,她總是不斷地這樣告訴自己:辦法總是可以想出來的。雖然話是這樣說的,但是事情做起來卻不是想的那麼容易。凱特琳在清淡的生意中又苦苦拖過了一年。時間轉眼間就到了1981年。一天,凱特琳從報紙看到一則非常引人注目的消息:查爾斯王子即將與戴安娜王妃舉行婚禮。就在看到這則消息的一瞬間,凱特琳突然間靈機一動:新娘戴安娜乃英國第一美人,是英國年輕人心目中的完美偶像,也是眾多王公貴族的公子哥兒所追求和仰慕的對象,具有較高的威望。假如要是借助她的聲威,裝點自己的珠寶店,不是可以馬上就聲譽鵲起、生意興隆了嗎?這時候她突然想起了她的一個酷似戴安娜的好朋友,如果有她幫忙,來一個以假亂真豈不是一個提高自己珠寶店知名度的妙招?

就這樣,她找到她的美女朋友,並且高價聘用了她做自己店裏的模特,她還請設計師依照戴安娜的照片對這位朋友做了一番精心的裝扮,使她儼然成了戴安娜的分身。接著,凱特琳特意向倫敦一家電視台散布明晚將有貴賓光臨其珠寶店,特邀記者獨家采訪這則熱門新聞。但是她還另外提出一個條件,此貴賓絕對非同一般,因有約定,所攝圖像可以播放,但是不準加入解說詞。

到了第二天晚上,凱特琳珠寶店裝扮得煥然一新,燈光絢爛,小店門前兩旁擠滿了民眾,幾個店員畢恭畢敬地在門口迎賓。不一會兒,一輛豪華轎車緩緩駛到小店門前,小店老板凱特琳走過去打開車門,一位美不勝收的女子從容走下車來,彬彬有禮地向圍觀的群眾點頭致意。突然,不知是哪位高叫了一聲:“戴安娜王妃!”人群立即變得一片騷動,都爭先恐後地擠上前去,想看個究竟。電視台的記者也感覺到機會難得,連忙拍下了王妃蒞臨珠寶店、人們夾道歡呼的鏡頭。看到這一火爆場景,凱特琳在心裏暗自得意高興,連忙迎進這位“戴安娜王妃”,並在她走進店內之後馬上令店員關上大門,停止營業。圍觀的人們隻好站在店外,但是那些圍觀的人們還是遲遲不願離開。

第二天,當人們打開電視機的時候,猛然看到戴安娜王妃蒞臨凱特琳珠寶店的熱烈場景,全倫敦都為之轟動了,都認為該珠寶店的珠寶肯定是非同尋常的,於是爭相打聽該店的地址,欲前往購買一些珠寶留作紀念。凱特琳珠寶店頓時身價倍增。此後幾日,凱特琳珠寶店門庭若市,熱鬧非凡,營業額直線上升,不到一個星期,就獲利20萬英鎊。因新聞畫麵中未加任何旁白解說,並沒有提到戴安娜王妃之名,事情即使鬧到英國皇室,也是沒有任何把柄可抓。就這樣,凱特琳因此發跡起來了,不出幾年時間就成了倫敦最大的珠寶商之一。“脈”力西點

中國有三人成虎的故事,人脈也一樣,利用名人效應宣傳自己,一傳十,十傳百,是一種提升自已,知名度的好辦法。

多交一個朋友,少樹幾個對手

在飛速發展的今天,競爭對手對我們來說是一群相對特殊的人,他們可能和我們同在一個單位,同在一個崗位,同幹一項工作,最重要的是他們和我們常常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因為這些人的存在我們原有的機會就會變少,競爭就會變大,所以麵對這些人,誰都想比他們幹得好一點,誰都想迅速地走到他們的前麵。

可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的願望受阻,我們的發展也隨之變得不那麼暢快了,甚至有時在我們離成功最近的地方,因為有對手的存在,我們會不幸成為他們的手下敗將,或是不得不和他們平分秋色。

這時,我們最想做的或許就是推開、埋怨他們,甚至有些人還使出了一些違法亂紀的手段千方百計地打擊對手,恨不得置他們於死地而後快。正是因為人們對待對手的這種普遍心理的存在,所以社會競爭平白無故地籠罩上了一層緊張的氣氛。

於是,在擠公交車時大家都盯著一個座位誰都不肯讓步:在單位發獎金時大家都盯著對方,隨時準備因為一點不公而向上司叫板;在談客戶時大家都盯著對方的報價,隨時準備著指責對方擾亂市場,試問人們之間這樣針鋒相對的結果是什麼7

彼此將自己失誤的原因轉嫁給對方,不從自己身上找毛病,甚至不惜對他人冷嘲熱諷,造謠中傷。這種針尖對麥芒最後的結果隻會是兩敗俱傷,雙方之間既丟掉了友誼,又輸掉了人格。

然而事實上,對手對我們來說真的就那麼討厭嗎?有句話說得好:“對手,對手,互相成就。”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或許我們就會發現,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個轉折點,如果沒有對手給我們帶來的競爭壓力,我們的進取心怎麼會輕易被激起呢,如果沒有對手對我們的超越,我們怎麼會不斷地激流勇進呢?說白了,對手就是一對相互成全的人,有了他們,我們才能活得更加積極,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善待對手,而不應該不顧一切地相互拆台,相互打擊,這樣我們隻會把對手變成敵手。

美國有個名叫愛德華的人,他在一個小鎮上經營著一家雜貨鋪。這鋪子是他爸爸傳下來的。他爸爸又是從他爺爺手裏接過來的。他爺爺開這鋪子的時候,南北兩邊正在打仗。

愛德華因為買賣公道,信譽很好。他的鋪子對鎮上的人來說,就像手足。不可缺少,愛德華的兒子現在長大了,小鋪子就要有新接班人了。可是有一天,一個外地人笑嘻嘻來拜訪愛德華,此人說,他想買下這鋪子,請愛德華開個價。

愛德華怎舍得賣掉這家鋪子呢?這可是他家祖傳的產業呀!於是愛德華表示,無論什麼價,他都不會賣掉這家鋪子。外地人聳聳肩,壞笑著說.“抱歉,我選定街對麵那幢空房子,粉刷一番,弄得富麗堂皇,再進些上好貨品,賣得便宜。那時你就沒生意了!”

愛德華眼見對麵空房貼出了翻新告示,一些木匠正在裏麵鋸呀創呀,有一些漆匠爬上爬下,他心都碎了,他無可奈何卻又不得不自我安慰越在自家店門上貼了一張告示。敞號係老店,95年前開張。人們讀了告示以後都覺得好笑,因為他們看中的是商品價格。

新店開業前一天,愛德華坐在他那陰暗的店堂裏想心事。他真想破口把對手臭罵一頓。幸虧愛德華有個好妻子。

“愛德華。”她低低的聲音緩緩地說,“你巴不得把對麵那房子放火燒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