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人脈需要拓展(1 / 3)

第七課人脈需要拓展

西點有這樣一句話:“世上沒有陌生人,隻有來不及認識的朋友。”的確,隻要你先向別人伸出友誼之手,那麼你就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大家都知道一根線拴上魚鉤可以釣魚,但是如果把多根線編織成漁網就可以去撈魚。所以,我們就要學會編織人脈網,這樣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友誼和幫助。

因特網要上,人脈網靠織

相信大家都經曆過在因特網沒有普及之前,我們想要了解一件事或是學習某一方麵的知識都需要詢問很多人,或是要翻閱很多資料,有了因特網以後我們隻需要鍵入關鍵詞就可以看到許多原本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因特網一下就成了我們和各種知識之間的橋梁。

因特網如此,人脈網也一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要請別人幫自己辦一些事情,但要想辦成事,就必須要有好的人緣關係。在求人時如果善於借助自己的人緣脈絡辦事,難事就會變成易事。那些與某些重要人物或關鍵人物關係親密或所謂“關係鐵”的人,都是能夠施展拳腳、神通廣大的人,他們能把辦的任何事都辦得非常漂亮。建立一張有效的人際關係網實在是不容易,為此,我們常常聽到一些人的連連抱怨。

一隻青蛙遇見一隻蜘蛛,便大吐苦水:“唉!命運真是不公平!我從蝌蚪時代便辛勤勞作,沒有一天懈怠過,一生的勞苦也隻是勉強糊口。現在我年老了,沒有力氣幹活了,等待我的隻能是饑餓而死。可我從來沒見你勞作過,卻衣食豐足。就是現在老了,你仍不愁吃喝,自有投網者送來美味佳肴。不是說天道酬勤嗎?我怎麼會落到這種地步呢?”

蜘蛛回答說:“你說我沒勞作,這是不對的,想當年,我每天辛辛苦苦,日複一日地編織我這張網。我是靠一張網在生活,網不會因我年老而衰。所以,我雖然年事已高,卻不用為溫飽而發愁。如果我也像你一樣,靠我這幾條纖細的腿來生活,我會過得比你還慘。”

這個寓言給我們的啟示是:是要做青蛙還是要做蜘蛛呢?答案不言而喻。但不幸的是,許多人不自覺地成了“青蛙”,所以一生都過得十分艱辛,沒什麼作為。

“青蛙”與“蜘蛛”命運的差距如此之大,用心理學來解釋,他們所不同的是心理的差異,“青蛙”與“蜘蛛”首先是各自生活的心態不同,所以他們的命運與發展就不同。從理論上看,這乃是本身能量與外界能量的差別,本身能量是個人所擁有的自然能量,而外界能量是由大腦活動派生出來的、

對個人能量進行補充的一切外在能量。本身能量是有限的,而外延能量是無限的。“青蛙”僅發揮了本身能量所以生活艱辛,而“蜘蛛”除了本身能量之外,更借助了外界能量,所以生活輕鬆。

然而怎麼樣的一個人脈關係網才是優質的呢?在人脈網之中,不同的人分布在不同的點上,通過不同的點我們可以結識更多不同的點,就像著名的“250”定律所表示的那樣,每個人背後都站著250個人。

同理通過一個點,我們就可以結識250個不同的點,通過這250點中的每一點,我們又可以結識到250個不同的點,這樣以此類推,在我們看來一個原本沒有什麼朋友的人,事實上,他的人際關係網也同樣的碩大無比,寬廣無比。

網過魚的人都知道,隻要漁網中的一個結出了問題,魚兒就可以輕易逃脫,所以我們就不能因此而把什麼樣的人都編織到我們的人際關係網中,而應該盡量有選擇地把那些關係鐵、感情好的人羅織到自己的關係網中,而那些關係一般的人很可能會成我們人際網中的漏洞,這樣他們就可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損失。

比方說生活中,有些人可以說是朋友遍天下,可是等到他真的遇到困難的時候卻沒有人願意伸出援助之手,這樣的人脈關係再大都沒有用,這樣的朋友再多也等於零。

所以,人脈關係網要織,也要有選擇地織,隻有這樣我們的人際網的每一個網結才可能是堅固的。此外,捕過魚的人肯定還知道,網越大,網眼越小捕到的魚才可能越多,所以我們應該盡量把關係網織得夠大、夠密。

“脈”力西點

在生活當中,朋友多了機會多,人際關係廣7就是好辦事。現在是網絡時代,上因特網能夠讓我們了解更多信息,編織人脈關係網可以幫我們網到更多我們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要不斷地編織自己的人脈關係網。

同學之間的友誼要長久

同學是人際關係中甚為重要的交際對象,原本兩個沒有什麼關係的人,因為在一起學習,而有了相同的生活,有了相處的時間,有了相識、相知的機會,這種緣分本身就可以造成同學之間一種很深的感情。

雖然有人說“同學之情隻有幾年,一旦緣盡則情盡,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但是,在學生時代,大家都年輕、單純,而且由於朝夕相處,同學之問更容易了解對方的性格、脾氣、愛好、興趣等等,因此,同學之間更容易培養出長久、牢固的友誼。

這種友誼單純而持久,或許在很多年以後,回憶起小學時代的同學,我們依然可以記起他們天真無邪的笑容。此外,一個人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到大學,同學可以說是一個剛畢業的學生最主要的人脈關係了。所以,無論是從感情上講,還是從實用主義來說,同學情誼都是一種十分值得我們珍藏的情誼。

某單位的領導因工作需要,要配備一名秘書,於是就委托自己的助理小吳給他物色一兩個人選,於是單位裏就有很多人躍躍欲試,最後不起眼的劉海被選中了。原來,劉海和小吳是大學同學,他們同在一所學校、同一個專業、同一個班級、同一個宿舍,兩個人的感情非同一般,而且小吳非常了解劉海,認為他非常適合做秘書一職。於是小吳就把這個同學推薦出來了。結果,領導很滿意,經組織考核,劉海完全合格。於是劉海就輕鬆地獲得了這個職位。

從劉海的升職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他之所以能夠這麼輕鬆地脫穎而出,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老同學的推薦。所以說,同學之間的情誼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筆不可丟棄的人脈關係,不僅如此,我們還應當在生活中更加重視和同學的聯係,因為人與人之間都是有感情的,聯係多了,感情也就隨之加深了,聯係得少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同學之間的情誼也會逐漸變淡。

三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劉備就是一個十分懂得時刻維係同窗情誼的例證。就在劉備讀私塾的時候,他對待同學都十分義氣,在那幾年中,他常常幫助其他同學,因此他與同學們的關係也處得非常好。

後來大家都長大成人各奔東西了。即使如此,劉備卻很注重與同學保持聯係。在劉備經常聯係的同窗當中,有一位叫石全,他是讀書時和劉備感情最好的朋友,畢業後,他沒有到外地去發展,而是回到了老家供奉自己的老母親,平時靠打柴、賣字畫為生。劉備不嫌他家清貧,經常邀請石全到自己家做客,共同探討當時的天下形勢,就這樣一來二往,兩人的感情也隨之加深,最後竟然到達了情同手足的地步。

後來,劉備為了實現自己心中宏偉的目標,拉起一支隊伍參加了東漢末年的大混戰。最初,劉備的部隊勢力很薄弱,所以不得不依附其他人。有一次在與敵軍的作戰中,劉備全軍覆沒,隻有他一人得以逃脫。劉備之所以能夠活命是因為激戰之後,劉備被石全給隱藏了起來。

由此可見,同學關係對一個人的成功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人脈資源,有時在危難時刻,能夠為你排憂解難的隻有同學。

正因為同學之間的情誼不僅從感情上來講,還是從實用主義上來說都是一個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學校為了強化同學之間的交流,刻意規定上課時座位可以不固定,而且有些公共課還可以多個班級一起上,甚至在深圳、廣州和上海的一些學校還經常組織同學交流,從而加深同學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