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螞蟻們”,要學會在夾縫中點燃生活的激情(1 / 3)

第一章 “螞蟻們”,要學會在夾縫中點燃生活的激情

馬斯洛說過:心態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命運就跟著改變。“蟻族”作為當今世界的第四大弱勢群體,他們常常處在失落、彷徨、無助的精神的狀態下,如果這樣下去,永遠都不可能獲得成功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教大家如何在夾縫中點燃生活的激情。

要知道,書本是靠不住的

工作不穩定是“蟻族”的一個鮮明特點,該群體的流動性很大,其成員常常會從一個“聚居村”搬到另外一個“聚居村”。多數是工作的更換導致居住地點的更換。數據顯示,大部分群體成員都換過工作,但主要集中在3份工作以下,平均換過工作的數量為2.2份,換工作數量的中位數為2份,二者較為接近。加上現有的工作,對於剛畢業不久的這個群體,大部分人畢業後平均做過3份工作。

通過分析發現,影響“蟻族”更換工作的主要因素是職業與工齡。不同職業中,專業技術人受與管理人廷更換工作的幾率較低,而商業服務業人員與辦事人員更傾向於頻繁更換工作。

此外,在求職與高等教育的對應分析中我們發現,“蟻族”認為其高等教育主要缺失在專業技能的培養方麵,體現在工作方麵即個人業務能力,而這也正體現了高等教育中職業教育這一部分的缺失。

上大學的時候,螞蟻們都看過《孟子》,孟子曾曰:“盡信書,不如無書。”現在不是盡不盡信的問題,而是書本幾乎是靠不住的了。

螞蟻們在小的時候都是讀過童話故事的。童話、讀寓言,總是樂於陶醉在美好的文字情景下,腳下大道平坦,天上鴿子飛翔。白雪公主總能遇到帥帥的王子來救,灰姑娘也能夢想成真,醜小鴨在某一天變成白天鵝。好人萬世榮光,壞人慘為刀下魂。後來在生活中遇到的“白雪公主”往往是暴屍荒野,卻聽見“毒王後”奸詐的笑聲,而“灰姑娘”還沒有走進舞會就黯然離去,“醜小鴨”依舊邁著自己屬於下層百姓的步伐。好人很多時候被惡意中傷,壞人則在一邊暢快享樂。這個時候,我不禁大驚失色。這是不對的,書上不是這麼說的呀。於是我急急忙忙地跑回家翻開書本一頁一頁地對照,在現實的陽光的照耀下,翻來覆去地找,費了好大的勁才發現在書的扉頁上有一行若隱若現的字:“對於現實生活本書是不可靠的。”於是啞然。

小劉在南昌航空大學學習企業管理,但他一直搞不明白這些課程到底想說什麼。他說,自己喜歡在實踐中學習,學以致用。

當了兩年的班長、係組織部部長的小劉,並不是一直都是這麼認為的。他曾常常比其他同學多自習一個小時再離開教室,早上五點半起來讀英語,考試時也常成為大家抄襲活動的“眾矢之的”。

還在念大二的小劉已經是校內紅人。很多大一大三的人見了他都會打招呼,一些老師也認識他,一個江西財經大學的老師還經常叫他過去玩兒。

可到了大二下學期,他就不學了,因為覺得這東西沒用。聽說江西服裝學院的一個同學在開發一個“高校一卡通消費體係”,他便湊了過去。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希望能夠設立一個刷卡機,把校內的食堂、小賣部,校外的飯館、餐廳、服裝店、理發店全部整龠起來。所有持卡的學生在這些地方消費都能夠享受“折一卜折”的優惠,自己則賺取賣卡的利潤。

創業之初熱情很高。他們叫各班班長幫忙宣傳,自已則每天在學校裏擺攤子叫賣。他們還分頭去找這些商鋪,和他們簽合同。劉柏清楚地記得這份台同是自己起草的,那份合同至今還保存在自己的電腦裏。他們還算 一筆賬:一張卡十塊錢,若按成本一塊五計算,全校一萬多人就有近十萬的收入。

談了不下七八家,願意合作的也有三四十家。小劉很高興,受安踏、彪馬辦全國連鎖店的啟發,他甚至看到了自己的業務向全國覆蓋的光明前景。但是工作始終沒有突破,朋友撤夥了,同學們不支持,自己也比較自卑。

最終,小劉以賠本近千元的結果結束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但是唯一讓小劉明白的是單靠書本,是靠不住的,活學活用才是真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理論結合實踐才是最好的。再加上中國的教育體製是應試教育,更加讓人覺得,其實大學學的東西和社會上要求的根本就不一致,這也是應試教育的悲哀。

學廣告創意的小梁說:“我很早就知道不能靠在學校學的東西當飯吃,上學的時候就一直在找實習做,盡量讓自己多接觸社會。有一次去和客戶簽合同,去了茶館,小梁對茶和茶具都說得有模有樣,被客戶引為同道中人,聊得很是開心。如今那人已經是小梁的老客戶了,對他的工作很是照顧。相反,當年學校裏那些“正兒八經”的知識,卻純粹是紙上談兵。 “工作中很少用到。有時領導征集意見時,可以拿出來侃侃而談,搞得很高深,但那些東兩與實際工作差別大得很,從來沒有真正起到作用。”

書本是靠不住的,但我們還是要讀書。或許有著悲涼的情調,但不必悲觀,至少多了些懷疑和求真的精神。讀在書本上,想則在書本外,用更在生活中。靠不住的書本的存在也能給我們這樣一個好處,讓我們有了驗證生活的契機,有了讓我們有了窺究人性的基點。

生存語錄:

人生的奮鬥目標決定你將成為怎樣的人。

——(英)歐文

克服剛開始的不習慣

案例一:

2006年,來自陝西的孟龍正式告別大學生活,坐火車進京找工作。背個大書包,揣一張餘額1200元的銀行卡,同幾個朋友一塊兒,坐了9個小時硬座,到了北京站。覺得這裏又幹又熱。喧鬧的人群更讓他煩躁升級。

“真讓人受不了!”這是他下車的第一句話。他熟悉的地方,沒有這麼多人,也絕不會這麼熱。但是這裏是北京,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到京時已是深夜,朋友的朋友到車站接人,把他們領到知春路去找臨時住處。他們找到一間地下室,屋裏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別無他物。過道很窄,一個人走也要側身。這個條件簡陋的房間一宿40塊。 “真黑啊”,兩年半以後,孟龍還記憶猶新。

沒法不“猶新”。那個晚上,他一宿都沒睡。可能火車上吃得不對勁,他整晚都在拉肚子,不停地往公共廁所跑,耳邊還不時有蚊子嗡嗡地叫喚——腦袋都大了。這是孟龍的北京第一夜,在繁華的北京城地下就這麼過去了。

案例二:

張毅來自中國農業大學,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看似響當當的名號,也沒給他帶來多少幸運。

來到北京後,投了無數份簡曆之後,終於有一家展覽公司要求他去麵試,還是項目主管的工作。工資2000,提成是百分之一,一個月後可以轉正。還別說,麵試完了第二天就可以開始上班了。但是一個月之後,公司說先等等,公章沒在。

當時山西正在舉辦“煤博會”,張毅一人拿下了六家大公司共計90萬的項目。單位給的公關費是每家客戶500元,一家客戶吃兩頓,顯然不夠用。他自己還墊了不少,盤算著提成減去這部分,還多少有剩餘。忙完了山西的事兒,他又被調到了內蒙古。

休息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當他帶著發票去公司報銷時,卻遭到了拒絕。提成更是一分沒有,理由是他並非正式員工。

在山西的一個半月,他幾乎每晚都睡不著覺,熬夜做平麵圖,第二天早上還要去見客戶,沒想到辛苦付出換回的隻有冷言相向和一肚子的氣。

所以說螞蟻們到了要學會改變的時候了,你們現在已經不是家裏的寵兒,忘記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吧!跟不習慣的艱苦生活和不習慣的受氣工作說HELLO吧!

習慣具有無窮力量,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可以說,幾乎在每一天,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出自習慣的支配。當然抱怨這個壞習慣也不例外,因此可能在剛開始去改變這一習慣時很不適應或者覺得很難受。但我們為追求一生的幸福與成功,暫時犧牲眼前的安適或近利,也是值得的。一定要相信你無怨的人生才是最快樂的。

被美國《時代》雜誌譽為“人類潛能導師”的史蒂芬·柯維曾經這樣定義習慣: “知識”、“技巧”與“欲望”三者的混合體。他指出,知識是理論性的觀念,指點我們“做什麼”及“為何做”,技巧是指“如何做”,欲望則是“想做”,表示我們有付諸行動的願望。要培養一種習慣,這三項要素缺一不可。

那麼“螞蟻”們要如何學會克服這些不習慣呢?首先你一定要知道“不習慣”將給你帶來的危害性及無效性,即觀念。其次是發自內心地想去停止,即欲望。最後是知道如何去改,即技巧。

當你以為種種的不習慣而發脾氣的時候,就要對自己說:“我的人生現在才真正的開始,我要以一種新的、更好的方式開始生活,一些苦累、壓抑根本不算什麼。”然後一整天內有意識地下這樣的決心:

第一、我要從內心來接受現在的狀況,並且心情愉悅的過好每一天。

第二、一旦我控製不了而發脾氣、抱怨的時候,那麼我就要立刻出門去走走,呼吸呼吸新鮮的空氣,讓自己平靜下來。

第三、我對別人及其錯誤、失敗和過失要少苛求,多容忍。要從最好的角度來解釋他們的行為。

第四、我要聯係微笑,每天至少三次。

第五、不論發生什麼情況,我的反應要盡可能地冷靜和有理智。

是不是很簡單?上述行為、感覺和思維方式的任何一種都會對此產生有利的影響。堅持21天,“體驗”這些步驟,看看自己的信心是否會增強。

世間之事沒有你做不成的,隻要你下決心,勇於嚐試,一切皆有可能發生,但是這期間最重要的就是你能堅持下來。堅持的過程就是心理強化的過程,人培養一種新習慣也是如此,隻有你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才會使自己的習慣穩定下來,最終形成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但是在這之前是一個有意識地培養的過程。但是堅持是最難做到的事情,因為在此期間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一些因素可能就會使你不得不半途而廢,此時你就要注意了,時刻關注自己、告誡自己:“我可以堅持,我能堅持!”中國有句古語:“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隻怕一日,十日寒!”

獎勵可以激發人的熱情,在你完成一件事後或者你覺得自己有進之後,不妨給自己一個適當的獎勵,這樣通過給你自己一個小獎勵、一個小驚喜,在這種情緒的刺激下,你就會繼續努力。

小王在公司裏負責文案工作,每次的工作任務都非常的急迫,特別是對文字資料的準備工作非常繁瑣,有時為了一點資料就要查找大量文件,文字的重新排版工作也十分繁瑣,漸漸地,小王開始煩躁起來。後來小王發現給自己一點小小的獎勵,可以緩解這種厭煩,於是每次接到任務時,小王就告訴自己,完成工作後自己就能得到一點獎勵。其實獎勵也極其簡單,無非是一個小杯子、一個小掛飾,或者是自己平時想買而舍不得買的一件衣服。她就采用這種方法來激勵自己,每次工作厭煩的時候,她就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在向自己招手,於是就會更加努力,以最高的效率完成工作。

世上無難事,隻要你能堅持下來就一定會成功。但是從另一角度講又是困難的,任何因素都有可能終止你的行為,關鍵就在於你是否在內心深處告誡自己:“我可以堅持,我一定能堅持。”隻有在你內心深處肯定自己能堅持克服重重的不習慣,清除通向成功之路的絆腳石,你就會發現其實我也可以做到的。成為一隻快樂的“螞蟻”,其實也不是難事。

生存語錄:

明智的人決不坐下來為失敗而哀號,他們一定樂觀地尋找辦法來加以挽救。

——(英)莎士比亞

我年輕,我不怕失敗

青春是人的一生中的春天,它像春光那樣明媚,像春風那樣多情,又像春花那樣絢麗。青春,是我們一生中最美麗的季節,她孕育著早春的生機,展現著盛夏的熱烈,暗藏著金秋的碩果,昭示著寒冬的希望。充滿詩意而不缺乏拚搏的激情,時尚浪漫而又飽含著奮鬥的艱辛。

然而,古往今來,流傳著“美景不長,青春難再”的感慨,滿含惋惜與哀傷,猶如秋天的悲吟。那些人生的落伍者,對於韶華易逝,痛心疾首,徒喚無奈“流水落花春去也”。螞蟻大軍是否也曾感歎,青春已經蹉跎,但是卻顆粒無收。

當我們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也有過失落和茫然,感覺現實不盡如人意,感覺離曾經的夢想總是有一些距離,一度陷入困惑之中。可是,青春是一把剛鑄好的刀,不容你有片刻的等待和遲疑。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這把刀慢慢氧化,失去光澤,隨即斑駁、鏽蝕、風化,最後成為一塊廢鐵。我們要告訴自己,“隻要你是金子,就能發光,隻要你鬥誌昂揚地麵對生活、麵對工作,你就會有所獲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青春是學習的季節,青春是奮鬥的歲月,不要停止我們前進的步伐,因為青春的路正長。有空的時候靜下心來好好看看書,回頭想想自己走過的路,為自己的人生做好一個規劃,把自己的理想銘刻在心中,做一個甘於寂寞、敢於創新、幹勁十足的年輕人。

藍寧大學畢業後與男友一個在北京,一個在上海,勤勞辛苦地奮鬥著。用藍寧的話說,她是眼下最熱議的“蟻族”中的一員。2009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中,她經曆了灰暗的生存,以及觀念上的務實轉變,同時,也讓我們看到,80後極具張揚個性的一代人,如何在逆境中逐漸長大。青春,總要經過磨難的洗禮,才不愧生命中這段最美的時光。

藍寧在一家電器大賣場裏推銷電腦,掙的不多,但是她很知足,起碼不用像其他同學一樣在外麵東奔西跑。

工作辛苦一天,回家的時候應當開心,對於藍寧來說,卻不是這樣,下班隻是又一個勞碌的開始——舟車勞頓,每天都要至少一個半小時,她才能到家。遇到中關村大街堵車,就要兩個多小時。八九點,平常人家早已收拾好碗筷的時候,她才開始吃晚飯。

她忘不去年的冬天,下午五點半下班後,在寒風凜冽裏等了整整一個半小時,車才來。這一個半小時,她縮著頭,在車站來回踱步,實在耐不住了,打電話給公交公司投訴。然而,她還得繼續在車站等著,因為公交公司不能控製在馬路上行駛的車以及糟糕的交通。

天越來越黑,風也刮得更猛烈了,好不容易看到亮著車燈的運通205開過,眼前就黑了——黑壓壓的人群把一米六出頭的她擠在中間,四處都是人,推著她上了車。從車窗往外看,星星點點的路燈之下,還是黑壓壓一片的人,“再來兩輛車,恐怕都裝不下”。

在回家的公交上,總有這樣的時刻:她渾身酸軟地癱坐在椅子上,收斂了推銷電腦的職業微笑,輕輕地感歎一聲:“在這樣的大城市裏,生活的確很辛苦……”

從五點畢到九點,藍寧經曆了由白日的辛苦到黑夜的安靜,由喧囂的鬧市到塵土飛揚的村裏棲息的過程。這一路上,西直門中關村清華北大,繁華的經濟中心,中國最聰明的智力資源聚集在這裏。隻是海澱學府裏的知識精英們,怎知在半個小時的路程之內,就是“村”的光景?

“螞蟻”們要知道,年輕人是擁有無限活力的新一代,擁有人生中最寶貴的年華,既然這樣,為何不多給自己些信心呢?

大器晚成的羽毛球運動員張寧在北京奧運會上再創輝煌。可你否知道,張寧經曆的重創和遭遇的坎坷,比起她身邊的任何人都要多得多。l994年的尤伯杯決賽,年僅l9歲的她出任第3女單,在決賽盤發揮失常,敗給了印度尼西亞隊的張海麗。那一戰,張海麗一夜成名,卻摧垮了張寧的自信。此後的數年時間裏,這場球如噩夢般纏繞著張寧。幾年中,她一直成績平平。為了從那場噩夢中走出,年輕的張寧刻苦訓練,用一點一點的勝利,慢慢重建著自己的信心。飽經磨礪的張寧如今站在了領獎台上,她說:“那時我很年輕,經得起失敗,現在我依然渴望勝利、渴望冠軍,我對自己充滿信心。”

年輕的心總是經得起考驗。試想,當張寧第一次遇到失敗就被一槍擊倒,而並沒有鼓起勇氣和信心,那麼,她今年的成就不就真的化為烏有了麼?

我們也曾為不理想的工作而獨自抽泣,也曾被殘酷的現實所淘汰而一蹶不振。但這些都不要緊,我們年輕的心不正是在殘酷的無情中堅韌起來,不正是在抉擇和承受中成熟起來的嗎?因為年輕。我們就還有明天,還有希望,因為年輕,我們就經得起失敗,承受得起失敗。

或許在某一方麵,你不是最好的,但是你總會找到屬於你的天空,屬於你的領域,在那兒,你就是強者,你就是主宰,因為年輕,所以自信,隻要我們年輕人準備好本事,有實力,有信心,成功之門定會為你敞開!

所以我們要向那些痛苦的往事告別,向過去的歲月告別,也是向自我,自我心靈的契約,期盼,羈絆告別。

堅決,果斷,灑灑脫脫,瀟灑地走出那個陰暗的自我。來迎接新的愛情,新的生活,新的世界。

年輕是燦爛的朝霞,年輕讓我們擁有更多的自信與希冀。我們冒險,拚搏,享受成功的喜悅,也品嚐奮鬥的艱辛,也許你已幾經沉浮,但你仍會高昂著頭,滿臉笑意地去迎接又一個日出。

生存語錄:

一切的和諧與平衡,健康與健美,成功與幸福,都是由樂觀與希望的向上心理產生與造成的。

——(美)華盛頓

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壓力大,往往是“蟻族”很多人所背負的一個精神枷鎖。每天承擔著沉重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也許每天都過著節衣縮食的日子。許多人的口頭禪成了:“別扯沒用的了,先養活自己再說吧!”

李晨是個農村孩子,家裏人為他能走出村子來到首都都感到很自豪。他在中央黨校讀工商管理專業,去年考研未果,手忙腳亂地畢了業,有點措手不及地開始準備找工作,做簡曆、投簡曆、改簡曆。李晨自己總結:“有時候,去應聘不同的地方,簡曆也是要有些區別的。”最後,李晨有了兩份比較固定的簡曆。

對李晨而言,找工作時最難的有兩件事:麵試和吃飯。每次麵試被問及工作經驗,李晨就暈乎。“有一次去麵試,那個工作挺好,做銷售,是家國企,”陳華說,“麵試官問我有沒有工作經驗,我大腦一片空白。”李晨早忘了自己都答了些什麼,但他記住了:工作經驗很重要。找工作那段時間,李晨沒跟家裏要錢,自己撐著。但是工作一直沒有著落,手頭快沒錢的陳華有點急了,連吃飯都成了大問題,有個星期隻花了十來塊錢。“主要就是吃饅頭,”他說,“那段日子很苦。”

兩個月之後,李晨終於找到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在北京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一家私人的教育培訓機構。工資底薪800元,根據推銷情況提成,無北京戶口、無三險。李晨笑著說: “當時是有點饑不擇食了,反正先養活自己再說吧。”

這份工作的時間很有規律:一天八個小時,周六周日休息。每天八點半上班,李晨五點多就要起床,早飯一般都是路上花一兩塊錢隨便買點,要是起得晚就不吃了;中午花三塊錢,在超市買個炒飯。李晨的工作是推銷公司的培訓課程,推銷對象一般都是各個公司裏的高層人員。由於這些人都很難見到,針對這些人,推銷的主要方式是“電話營銷”,所以陳華每天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打電話,每天大概要打一百多個電話,但常常是話還沒說完對方就直接掛電話了……

李晨的第一份工作隻做了兩三個月。由於推銷情況不好,李晨所在的團隊被解散,負責的項目也結束。因為這段時間內幾乎沒有業績,最後一個月的工資又沒領齊,李晨幾乎是空著口袋又開始尋找下一份工作,失業的日子實在是難熬。為了維持生計,不給家裏人增加負擔,其實就是家裏想給他寄點錢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李晨去發過傳單,去給朋友所在的婚慶公司幫忙。中式婚禮上會需要舞獅子,李晨也硬著頭皮上去舞……

對於忙碌的“蟻族”來說,壓力來自各個方麵,有的人本身就具有抗壓性,可以自己調節。可是有的人在麵對壓力的時候,往往就選擇逃避的態度。“蟻族”中不乏輕生的人,他們往往抵抗不住來自各個方麵的壓力和困惑。對待壓力的態度不同,所出現的結果大不一樣。生活當中,有些人承受不了種種巨大壓力,悲觀沮喪,不但不積極進取,反而無知地淪落。在他們的眼裏,壓力是阻力,是一種負擔和包袱。因此,失敗也就理所當然了。

隻要承受住壓力,勇於調整自我,不懈地努力,壓力就會變為動力。有挑戰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能超越。

鐵人王進喜生前有一句名言:“井沒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這是他幾十年工作經驗的總結。的確,如果沒有足夠的大氣壓力的驅動,哪怕地下有再多的石油,也無法上升到地麵,被開采利用。同樣的道理,人活著也需要有壓力驅動,當一個人沒有壓力時,他就會四肢乏力、精神萎靡,處於一種漂浮、焦躁的狀態。腳底不實,“輕飄飄”的人是做不好工作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壓力是進步的動力。要做好工作,必須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

實際上,對於每個人來說,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壓力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例如,經濟的壓力、工作的壓力、學習的壓力、感情家庭的壓力、人際交往的壓力、競爭的壓力,等等,應有盡有。

大家都知道彈簧,如果你不給它施加壓力,他就沒有任何彈力,就沒有一點張力。人缺乏壓力,就會容易滿足現狀,萎靡不振,就不會有進步。有的隨著條件的變好,失去了自我加壓的動力。在我們身邊,常常看到一些人隨著年齡、職務的提升,生活待遇變了,交際應酬多了,放鬆了自我要求,失去了以前的緊張感和壓力,變得浮躁起來,靜不下心來,不願學習,工作馬馬虎虎,應付支差;有的人稍微有點壓力就喊受不了,覺得幹不了,就想要逃。有的人感到“幹好幹壞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幹與不幹一個樣”,產生混日子、熬年頭的想法,缺乏上進心,工作失去激情,沒有緊迫感,成天渾渾噩噩。一個承受不了壓力的人,怎麼能踏征途、行遠路、過急流、跨溝壑呢?“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隻要承受住一時的壓力,“大雪”就會融化,成為滋潤根須的甘泉。

在這個意義上說,壓力和動力是對立統一的關係。“螞蟻”們隻要承受住壓力,勇於調整自我,不懈地努力,壓力就會變為動力。有挑戰才有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能超越。

“生命要經過磨煉才真實”,若說壓力正是一種磨難的話,那麼,我們每個人都要勇敢麵對,正確解決。“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我們何不把壓力化為一種使人進步的不竭動力呢?有了動力,付諸於實踐中,成功離我們還會遠嗎?

生存語錄: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

——(日)稻盛和夫

不要抱怨懷才不遇,是金子終會發光的

有一個自稱“全才”的年輕人,畢業以後屢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且又住在陰冷潮濕的地下室裏,這讓他在上大學時的種種優越感當然無存。

多次的失敗讓他傷心絕望,他覺得沒有“伯樂”來賞識他這匹“千裏馬”。痛苦絕望之下,他來到大海邊,打算就此結束自己的生命。在他正要自殺的時候,有一位路過此地的老人看見了,救了他。老人問他為什麼要走絕路,年輕人說自己得不到別人和社會的承認,沒有人欣賞並且重用他……

老人從腳下的沙灘上撿起一粒沙子,讓年輕人看了看,然後就隨便地扔在了地上,對年輕人說:“請你把我剛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撿起來。”“這根本不可能!”年輕人說。老人沒有說話,從自己的口袋裏掏出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也是隨便地扔在了地上,然後對年輕人說:“你能不能把這顆珍珠撿起來呢?”“當然可以!”“那你明白了嗎?你應該知道,現在你還不是一顆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別人立即承認你。如果要別人承認,那你就要想辦法使自己成為一顆珍珠才行。”年輕人蹙眉低首,一時無語。

老人接著說:“你現在可能還隻是普通的‘沙子’,而不是價值連城的‘珍珠’。忍受不了打擊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視和平淡,就很難達到輝煌。但是任何一個人都必定經曆了從‘沙子’到‘珍珠’的辛苦打磨,經曆了‘種子’到‘金子’的長期飛躍,最後才能光芒四射!”

當今的“蟻族”是由高學曆的大學畢業生作為主力軍的,誰都想自己的一生有所作為,能夠轟轟烈烈地幹一番事業,受人崇敬,不枉此生,尤其是那些滿腹經文,才華翩翩,有治國之能的人,更是想大幹一番,施展抱負,有所建樹,但自古以來好事難圓。

有一句說:千裏馬易找,伯樂難尋。有才能的人,有時想施展還需要伯樂的推薦,需要機遇,需要當時的大環境,若不然也隻能埋在土裏,成為泛泛之類,光芒磨滅,繼而鬱鬱寡歡,抱怨懷才不遇。

今社會許多的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常常發出懷才不遇的感歎。其實不要抱怨懷才不遇,而是應該以一顆從容的心不斷增加自己的素養,等待機遇,找到適應自己的工作從而去施展自己的才華,如果這項工作目前不適合自己,能棄則棄,如不能棄就從頭開始,腳踏實地工作,不要嫌工資低,工作繁重,時間長,以逍遙遊的心態來對待。天還是那麼藍;水還是那麼清;花還是那麼的豔,一顆好心情,一片豔陽天。抱怨隻會傷害自己,人生苦短。

中央電視台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做客北師大英東學術會堂。她用自己的切身經曆,為即將走上工作崗位或者麵臨就業選擇的大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職場之課。

她就讀於四川大學經濟係,畢業後被分到一家經濟類報社當記者。可是她萬萬沒有想到,報社領導把她分配到通聯部去抄信封。整整3個月,她都是與信封為伴。

當時她感到很失望,甚至是絕望,大學畢業怎麼就幹這個誰都能幹的寫信封工作啊?雖然一時有些想不通,可是她照樣好好幹。3個月之後,她寫信封寫得又快又好,一個人能夠完成3個人的工作量。

領導看她表現十分突出,就主動地問:“想不想幹點其他工作?”

從此以後,她先後成了文摘版、理論版和副刊的編輯……

王小丫回顧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時深有感觸地說:“如果你擁有一份工作。那就不錯了;如果你擁有一份工作,而且還很喜歡,那你已經很幸運了;如果你擁有一份工作,它又能讓你生存,而且又是你所喜歡的,那你已經很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