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聽我說
日常生活中,丈夫與妻子的對話是很有講究的。如果是個聰明的丈夫,什麼時候與妻子說什麼樣的話,自己心裏應該最清楚。
因為現代的婚姻是建立在夫妻雙方相互了解、相互愛慕的基礎之上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生活之後,做丈夫的不僅要了解妻子細微的心理活動,更重要的是要調整自己的思維定勢、語言風格,尤其是在回答妻子提出的問題時,要學會用最好的方法取得最佳的語言效果。
可惜的是,很多做丈夫的就沒有想過對妻子說話要講點“藝術”。
伊芙剛做了乳腺瘤手術。一天,她對丈夫馬克說她很苦惱,因為手術破壞了她乳房的外形。馬克對她說:“那你可以做一次整形手術。”
這個建議讓伊芙十分不快。她對丈夫說:“我很難過,你不願意看到我現在乳房的樣子。”
聽了妻子的話馬克大惑不解,不知如何勸慰才好。“可我一點也沒在乎那個疤呀!”他申辯說。“那你幹嗎還要我做整形手術?”伊芙問。“因為你對那個疤很苦惱。”馬克回答。
從這一則小小的故事裏,人們可以看到,這一對夫妻在對話中產生了一個誤會。這個誤會似乎不大,但卻傷了妻子的心。因為,妻子提出的問題與妻子渴望得到的回答,做丈夫的沒有真正理解。
實際上,男女在談話的方式上是有差別的,男人往往把抱怨、訴苦當作挑戰,他們關心的是找到解除困境的辦法。
馬克認為,當他告訴伊芙可以通過手術來消除乳房上的那個疤痕時,他是在幫助妻子解脫煩惱。他的失誤在於,他沒能理解妻子提出問題時的潛在心理:她需要的不是具體的辦法,而是丈夫感情上的支持和慰藉。
這樣的事例很多很多。一對夫婦驅車外出,半道上,妻子問:“想停下來喝點什麼嗎?”
“不,謝謝。”丈夫道。於是他們繼續趕路。
實際上妻子是很想停下來喝點什麼的,可自己的願望卻沒有被丈夫重視,心裏非常惱火。丈夫見妻子不高興,還莫名其妙,其實他沒有明白,妻子問他並不是要他拍板決定,而是在與他商量。而妻子也沒有意識到,丈夫說“不”時,隻是在表明他自己的意願,並無任何強加於人之嫌。
很多做妻子的抱怨丈夫不理解自己,很多做丈夫的也不明白妻子為什麼這麼難“伺候”?有時候,他們直言不諱地問妻子:你到底想讓我怎麼說你才會滿意?
一位妻子事後教給丈夫,告訴他在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等等。做丈夫的樂了,說:“你既然都知道了,還用我說嗎?”
不是做妻子的不明白,是她想讓這句話從丈夫嘴裏說出來,懂嗎?
平常日子裏,妻子最常與丈夫說起的有關自己的話題無非是:衣服好看不好看?飯菜好吃不好吃?發型漂亮不漂亮?皺紋是不是又多了?最近是不是變老了?等等。
丈夫們請注意了,這樣的小問題很蠢是不是?不過,當你的老婆向你提出來時,不管她是真的還是假的,是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你千萬不要隨聲附和。必須要斟酌一下你的語言方式才可回答。你回答的內容無所謂對錯,可你回答的角度、方式卻極為重要。
這時候,如果你太直白了,一個勁兒地奉承她,她會認為你是在騙她;如果你支支吾吾漫不經心,她會認為你沒有誠意;如果你一味批評,又會傷了她的心。最好的辦法是,從妻子的角度說些寬慰性的話。
如果這件衣服確實漂亮,她自己心裏也早已承認的話,她是不會試探著去問你的。就是說,當她說“這件衣服我穿著是不是合適”時,說明她的心裏此時並沒有自信。
當然,如果這件衣服她穿在身上很合適,你大可不必費什麼心思去回答;可如果她穿在身上確實不合適,而她已經買下且絕無後悔的餘地時,你可以用輕鬆的口氣對她這樣說:“剛買的衣服先放幾天再穿,說不定你明年穿著就合適了。”
這樣的對話,妻子並不是讓你幫著她解決什麼問題,她是在尋求一種理解,一種安慰,或者說是一種心理平衡。
再比如,某一天某一道菜確實沒有做好,妻子自己也很惱火,說:“這盤菜難吃死了,真想倒掉不吃了。”做丈夫的怎麼辦?你就說:“哦,我今天實在餓了,吃著還挺香的。”試想,聽了這話,對妻子來說不是很好的寬慰嗎?
還要記住,你的妻子絕對是一天一天在變老的,無論她怎樣化妝、怎樣保養也無法抗拒自然的規律。因此,如果妻子問你:“我的皺紋又多了吧?頭發也白了。”你不妨裝愣:“我怎麼就看不出來?”
女人的心是何等脆弱,尤其是在自己的愛人麵前。這一點,做丈夫的真該仔細去體味。
◇讓她“與你並肩走”
按中國傳統的婚姻家庭角色分析,“賢妻良母”型的妻子該是最受丈夫歡迎的了。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家庭婚姻角色的形成中,很多男性已經不滿足於妻子的順從和依附,甚至對所謂的“賢妻良母”持反對的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