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翎對上官翼、獨孤湛幽、羽茉珂幾人低聲解釋道:“他是田掌門的師弟,為人忠厚老實,在江湖上口碑皆好。”
“各位同道,昨晚已然知曉,敝掌門並非病逝,繼任掌門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找出真凶。”
“找出真凶!找出真凶!”
台下華山派門人群情激昂。
萬有禮揮掌示意,聲音這才低下來,他又說道:“此次當選新掌門的條件,一是武功勝出,二是尋得掌門信物玄鐵指環,三是得到武林同道的認可。”
萬有禮話音剛落,七星幫幫主便哈哈一笑,“要說眾望所歸,必是貴派田掌門三弟子崔薈言了。”
眾人也一陣附和,崔薈言武功卓絕,進了高手榜的人,自然不容置疑,名聲在江湖上絲毫不亞於高赫。
“第一輪,武鬥。”
萬有禮一宣布,準備退場。
“等等!”
眾人循聲望去,一位女子走上擂台,她著了一身青色長裙,裙裾上繡著點點白梅,烏黑的秀發綰成一個髻,雖然簡潔,卻顯得清新優雅。
隻是她的身體似乎有點晃動,不用說,這少女便是連澄澈。
“澈兒,你有何事?”萬有禮關心地問道,他一直把這個最小的少女看作是他的女兒。
連澄澈現出憤怒之色,“師父遭奸人所害,而那奸人……是崔薈言!”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在台首崔薈言卻隻是冷笑,與他一人之隔的高赫悚然離座,怒指崔薈言:“三師弟,小師妹所言,是否屬實?”
崔薈言冷冷一笑,懶懶地靠在椅子上,“小師妹,飯不可以亂吃,話更不可以亂說!”
連澄澈蹬蹬走向崔薈言,“大師兄,那天晚上我親耳聽見崔薈言密謀,還承認是他殺死師父。”
崔薈言笑的更開心,“親眼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何況是聽到的,你一人所言,如何服眾?”
高赫皺了皺眉頭,“小師妹,可有其他證人?你一人所言,確實不能服眾。”
連澄澈氣得直跺腳,“當然有,璿璣山莊的俞行雲就是人證。”
聽至此,眾人將目光轉向上官翼坐的亭子,上官翼站起身來,向眾人一拱手,道:“敝莊俞行雲失蹤數日。”
崔薈言一笑,“小師妹,請問還有人證麼?”
連澄澈氣急,環視一幹武林人世,舉起手掌對天立誓:“連澄澈所言若有半句假話,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蘇若彌本是坐著的,站起來拉住連澄澈的手,“小師妹,這毒誓可不是亂立的!”
連澄澈急得哭了,“師姐,我說的是真的。”
“連姑娘,你若是存心報複崔少俠,也不無可能。”
連澄澈驚愕地看向說話的人,竟是慕容程,“你……你說什麼?”
慕容程走出涼亭,“連姑娘,四日前華山腳下,崔少俠意圖非禮於你,這是在下親眼所見,你心存怨恨,蓄意報複,不是人之常情麼。”
“你…你……”連澄澈氣得說不出話。
高赫向前一步,“慕容公子,小師妹不是心胸狹隘之人,你這樣的猜測未免荒唐。”
慕容程淡笑,“在下陳述的隻是猜測,高少俠不必當真。”
連澄澈恨恨地看著他,慕容程依舊淡笑,轉身走回亭子。
“唉——”
本就寂靜的會場,這一聲歎息人人入耳,那清若玉石的嗓音,每個人心裏便是一陣清爽。
“我說崔薈言!敢問你三日前的晚上去連澄澈房裏幹什麼?”
獨孤湛幽笑著站起身,在會場轉了一圈,說道:“那天晚上本公子親眼看到崔薈言進了連澄澈屋子,便尾隨而去,卻不想連澄澈已經失蹤。”轉過身,目光如冰,盯著崔薈言,“你去的目的是什麼?”
崔薈言看著她,不知她是什麼意思,“獨孤公子,我意圖非禮過她,目的不是很明確麼。”
獨孤湛幽突然一笑,那樣明媚的笑,那樣張狂的笑,“哈!原來如此啊!可是……”話鋒一轉,“昨晚,慕容公子可是從你房間內的密室裏救出連澄澈的,而且武功全失,你又怎麼解釋?”
崔薈言還是坐著,邪魅的麵容帶著笑意,“如果我說,我是為了救她而將她安置在密室,你信還是不信?”
獨孤湛幽還未說話,高赫搶先道:“崔薈言!你竟然這樣對同門師妹,你竟然廢了她的武功!你說這些,誰信!”
獨孤湛幽笑眯眯的,“是啊,我也不信。”
“那麼這樣,三師弟你便是凶手!”蘇若彌淡淡說道,麵向曾執信,“曾莊主,請為華山派主持公道。”
“慢著!”獨孤湛幽掃視一眼蘇若彌,“崔薈言不是凶手。”
曾執信已經站起身,“獨孤公子,你為什麼如此斷定?”
獨孤湛幽轉過頭對著上官翼笑,上官翼走出來,獨孤湛幽美滋滋地跑回亭子,羽茉珂低聲問她:“你們這是唱的哪出?”
獨孤湛幽道:“助紂為虐。”
羽茉珂一笑,“我說呢。”
走到會場中間的上官翼對眾人一抱拳,說道:“首先,崔薈言的武功皆為田掌門所授,從武功高低上說,他不可能做到。”
曾執信道:“如果用毒呢?”
上官翼道:“田掌門屍體上並無中毒跡象,而是經過一番打鬥,田掌門不及他人,才致命。”
高赫道:“上官莊主認為,家師是被何人所害?”
上官翼道:“崔薈言。”
“什麼?”
“啊!”
此言一出,武林眾人都不知上官翼葫蘆裏麵的什麼藥。
上官翼道:“在下隻說他不可能做到,沒說他不是凶手。”
“獨孤公子不是說他不是凶手麼?”七星幫幫主烏木齊大嗓門,首先喊出來。
上官翼看著他,“那是獨孤公子的想法,並非上官翼的想法。”目光又轉向崔薈言,“在大家看來,崔薈言是華山掌門的不二人選,所以,他殺害田掌門,最有理由。而且……”上官翼吊足了眾人胃口,慢悠悠說道:“是敝莊俞行雲親耳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