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遼東王(3 / 3)

\t“如果是遼東王,師兄借你數萬餘兵馬,一切都歸你自己去搞定。今後,各自為王,互不幹涉。如果僅為太守,那麼師兄就得罩著你,而你,所有的海域範圍和海岸線都歸師兄,師兄甚至可以讓出右北平,以漁陽為界,至於你想過太守日子還是遼東王日子,都隨便你,隻是名義上是太守,在師兄的晉王國管轄內。師兄也不插手你的行政和軍政,隻管民生和民政。請太守大人三思,想好了,給師兄一個答複就是了。”

\t“不用想了,就算是太守,也極為榮耀了,瓚不敢奢望其他,瓚和晉王相比,絕對不可同日而語。隻要有了遼東,就能實現瓚馳騁沙場,征服異族的夢想。”公孫瓚倒是十分幹脆。毫不猶豫就答應下來。

\t“那好,不才有上中下三策,任君挑選。”郭嘉的話讓公孫瓚睜大了眼睛。

\t“請教先生。”公孫瓚恭恭敬敬的行禮,請示郭嘉。

\t“上策:師兄以不臣之名進攻公孫太守,一路將公孫太守直逼到遼東去,公孫大人要他們看在同宗的情麵上,收留你,然後,再伺機將他殺死,而後,領他的軍隊,放出話去,說是晉王派出刺客,殺了公孫度。言要為公孫度報仇,然後一路殺回來,這樣,公孫大人一定能夠在軍中建立威望,一統遼東。”

\t聽到此計,公孫瓚有些激動,這一計倒是有些險,不過勝算比較大。不過他還想聽聽中下策。隻聽郭嘉又道:

\t“中策就是我們把你打退,將你逼到公孫度那裏去,隻要我們不撤,公孫度就會將你留下,你趁此機會,聯絡其麾下將領,拉攏關係,等到公孫度死去,就趁機奪取權利,成為真正的遼東王。”郭嘉的這一計有些懸,但是郭嘉的目的還不在此。

\t“至於下策就是你回你的郡,晉王任命你收複遼東,而後,你一步一步進攻。”

\t顯然,這下策等於沒說,但是,其實郭嘉還有最好的一計沒有說出來,他的目的是要把這最好的一計留給袁術,還在很早以前就商量過的(見第二百二十一章),隻是就現在告訴公孫瓚而已,看到郭嘉的表現,袁術很感激郭嘉的情義:

\t“嗯,我再給你一個更好的選擇,不斷騷擾公孫度的重鎮,並且還要真的攻下一些小城,一定要激怒他,逼他跟你決戰,而後,你不斷的將城池讓給他,但是,你又要不在丟失的城中留下糧草輜重,這樣,他每攻下一座城池,都要留下不少的軍隊和輜重進行守禦,而你隻需留下少量的人員準備接應就行。等逼近你的最後一城時,他麵對你的軍隊已經不多了,而且十分驕傲,而你的部將也十分憋屈,這時,你翻身殺回,不僅可以將所有丟失的城池全部收回,而且還可以直逼壤平,此時的遼東軍已經被你打得四散逃跑,城內必定空虛,此城一舉可下,後麵的事情就不要我再多說了吧?”

\t這當然不用多說了,隻是公孫瓚還有些猶豫,袁術道:

\t“難不成伯珪兄心有餘而力不足?我的麾下,你倒是可以借幾員虎將,隻是不要虧了他們就好。”聽到袁術這麼說,公孫瓚立即道:

\t“隻需借顏良文醜二人即可,隻需在最後一城時,助我將其先鋒斬殺,隻要贏此一陣,其餘皆不須晉王多勞。”

\t“這不方便,顏文二人皆有任務在身,我令後將軍領一千精銳和麴義領一千先登助你。”袁術慷概道。其實袁術是擔心張郃軍功不多難以服眾,而麴義的先登還需要曆練。

\t見到袁術可出精銳相助,公孫瓚大喜而拜。

\t結果,自然也跟袁術當初意料的一樣,隻是戰爭也持續了近兩年,後期各地的收複也耗費了一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公孫瓚用三年的時間慘勝公孫度,坐穩了遼東太守的位子。而麴義有些傲慢,在一戰過後,公孫瓚就將起還給了袁術,倒是一再請求留下張郃,直到兩年攻下壤平城後張郃才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