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五章 賈詡的計謀(1 / 3)

看到洛陽火起,袁紹率領眾軍,迅速朝洛陽趕去,袁術知道,這些諸侯是要去幹什麼。然而,此時隻有曹操請命去追擊董卓。因為,大家還不知道董卓早就跑到長安了……

眾聯軍嬉笑一下曹操,便各自忙自己的“功勞”去了……袁術本想勸阻一下曹操,可是一想到要是曹操問起他袁術怎麼知道的,那他袁術怎麼回答啊?

曹操終究一個人去追董卓了,聯軍在洛陽城中搜尋,不料,袁紹的部將竟搜出一大堆聖旨,袁紹官拜冀州刺史,曹操官拜東郡太守,孫堅官拜南陽太守,就連沒有參加討董的公孫瓚也官拜遼東太守,袁紹官拜冀州刺史,跟冀州牧韓馥同級了,袁紹要後來居上,韓馥又怎麼退讓?遼東是董卓分封給公孫度的,現在又分封給公孫瓚,這不明擺著要他們掐架麼?其他馬騰官拜涼州牧,韓遂官拜涼州刺史。袁術的聖旨也隻有分封並州牧的那一份在其中。其餘的要不就是無功的封地擴大了,要不就是有功的調到鄰近的州郡去了。眾人一看聖旨,都傻了眼,誰又能懷疑這聖旨有問題呢?尤其是上一任的也不罷免,這裏又封一任,這叫什麼事啊?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這些聖旨中很有可能是假的,可是那一個個璽印卻是真的,因此誰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是假的。而隻有將同樣擁有同一塊地同仁趕出去,那聖旨就成了真的了,聖旨很多人都開始有了立即撤兵的想法,隻是不願意第一個提出撤兵而已……

眾人拿著各自的聖旨,再也坐不到一個大帳中去了,袁術看看身邊的賈詡,這一招真的夠毒夠狠,接下來的幾年裏,各地混戰的局麵將要拉開,袁術的並州也會更加蓬勃發展。戰亂開始,流民又要增加不少,這麼一來,並州又要迎來一個人口遷移的大高潮。而之所以曹操和孫堅兩人的爵位相對穩定,沒有多少爭執一些,也是基於袁術的考慮的,因為袁術算得上熟讀三國了,雖然不說徹底的研究過曹操和孫堅,但是這兩個人還算得上比較了解一些的。他們的封地比較穩定,並不代表他們就沒有戰爭。至少會有人去拉攏他們,至少他們的位置都是處在一個四戰之地,想平穩都難啊……再就是對於他們這些有野心的人來說,他們就不想增加自己的領地?

嘿嘿,你王允可以耍我,就不代表我沒有還手的餘地,你董卓可以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就不怕我袁術給你玩小動作?看看烽火一片的大漢,你王允領著獻帝,依舊被董卓折磨著吧。你董卓也沒好果子吃,天下亂了,看你去哪裏發展財政稅收,單靠長安一城,幾十萬大軍,吃都吃空你。西涼都掐架了,你還能出兵平息涼州的叛亂?征伐中原?隻是這裏,袁術忘記了一件重要的大事,因為賭一時之氣,與心目中的兩大巨頭失之交臂:豬哥和龐統。這也不得不促成了袁術在日後為這兩人費盡心機。

當然,要扶起孫曹兩家,靠兩個郡還是不夠的,因此孫堅的兄長孫羌弟弟孫靜長子孫策都封了周圍郡縣的太守,曹操的兄弟曹仁曹純曹洪和夏侯兄弟也都有了封地,這麼一來,兩家能夠迅速崛起。盡管這樣的做法極其荒唐,但是,世道已亂,誰都會拿著這些東西去上任的,不管最後結果如何,袁術要的隻是三到五年的修養時間,奠定自己基業的基礎。

曹操認為既然聯軍討賊,不能無功而返。於是他一個人去追擊董卓,因此也不知道自己已經是太守了。可這些還不是主要的,因為袁術叫袁紹做了一個“和事佬”,將一大堆聖旨統統收下,然後分別派人送往各地。袁術告訴袁紹,這是收買天下人心,於是,袁紹也不疑有他,馬上照做了,沒等袁紹手下幾大謀士作出反應,袁紹就把聖旨都派出去了……

最後想到,曹操要去追擊徐榮一事,袁術心裏有了打算,根據曆史,曹操必定大敗而歸,那時候,徐榮也必定急急撤兵回去,雖然自己手裏隻有近五千人馬,然而以強兵悍卒對陣已無戰心的軍卒,袁術有必勝的把握。根據曆史。曹操兵敗滎陽,那就隻有守在滎陽到長安的路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