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章 帝國的根基(上)(3 / 3)

染色技術也開始發展起來,將生絲染色以後,可以織出五彩斑斕的衣服,彤兒最愛漂亮的衣服了,幾乎每旬月都要去看看染色和紡織的進城,袁術自然也想發展紡紗技術,但是,他不知道如何改進紡車,隻能作罷。不過,物以稀為貴,袁術相信也能賣個好價錢。再就是目前流民很多,實在沒有事做的,召來做紡織工也是很不錯的嘛。

指南針,千裏眼,鋼底靴,已經進入量產階段,不過,所謂的量產隻是裝備所有將領和謀臣以及一些需要長距離行進或攻擊的野戰部隊,不可能裝備到每一個士卒的。而隻有銀狐和鷹眼才是人手一具,其餘的陷陣營,雙子龍騎,狼騎兵、別動隊、城管部隊都是都伯以上的才給予裝備一套。

釀酒技術雖然給了甄家,但是,自己還是要有一個酒坊的,這裏生產自己需要的酒水。隻是不外賣了。建造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實現了三層樓房技術,並且提高了臨時修路和架橋的工兵軍事技能。養殖技術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飼養的大象已經有了十頭。孟氏還派出了專業的馴養師來幫助袁術訓練軍犬和戰象。豬牛羊的養殖也實現了規模化,隨便掐指一算,耕牛就有數萬頭,豬羊的數目都在十萬以上,而這些更加促進了沼氣的普及使用。

軍隊也不斷擴大,袁術把自己的隊伍作了一些調整。陷陣營增加到一千五百人,別動隊增加到六百,雙子龍騎增加到三千,狼騎增加到五千,城管部隊也增加到九百人。其次,雪狼增加到一千人,銀狐、鷹眼都增加到一千五百,這樣一來,袁術的近衛就達到了五千五百人,秘密部隊就達到了九千五百人。為了讓自己的這些士卒能夠勞逸結合,袁術將每支隊伍分成三個隊,每年每隊都有四個月的休息時間。就拿陷陣營來說吧,袁術分出四隊,除去其中一個三百人的輜重隊,其餘一千二百人分三隊,三隊輪流休息,保證任何時候都有八百人在隊。

郡兵編製也進行了改革,袁術隻下了一個命令,就要加大訓練強度,使得很多混功名的世家子弟都跑回去了,這樣城管部隊堂而皇之的取代了郡兵。而城中的主要勢力就成了以袁術為首的幾大家族的天下。幾大家族堂而皇之地將“莊丁”送進壺口關內進行訓練。按照平均每個家族有五千人參加訓練的基數算,袁術就有五萬的常備軍,而實際上袁術的常備軍已經超過六萬,加上近衛,已經將近八萬人馬了。袁術覺得人口還不夠多,袁術希望達到二十比一的效果,希望上黨人口能達到二百萬。

不過,袁術的這個想法很快得到解決,由於有袁術的資助,張燕的黑山軍又彙集了近五十萬人,他挑選出其中的十萬精壯,駐守太行山,其餘四十萬人準備遷入袁術的上黨,由於原來上黨人口本就有近百萬,加上袁術在長治的開發,各地湧進來的流民也多達五十萬,加上這裏的四十萬,那就差不多了。袁術知道,在曆史上,十個平民養一個士兵,不算窮兵黷武,但是現在袁術不斷發展新的種植技術,賦稅也極低,而且還二十養一,這樣的兵役製度,已經是很寬和的政策了。

此時,袁術的眼睛卻還盯著幽州,幽州在劉虞的治理下,也湧入流民幾十萬,人口也有百多萬了,一個瀕臨邊境的地域,卻成了一方樂土。劉虞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幽州在他的手裏,已經開始繁華富庶起來,尤其是一些鮮卑部族也開始逐漸向劉虞靠攏,這是袁術不想看到的,劉虞是一個死忠漢朝的皇族,不是劉表劉焉那樣的人,有劉虞在身邊,袁術不可能稱帝,得想辦法了……

三年時間裏,洛陽的朝廷不是沒有征召過袁術,但是,使者都在天井關被扣押了,隻有封賞才能到袁術這裏。朝廷也會派遣使者從冀州繞道,但是都在太行山被張燕的黃巾截住了,袁術偶爾也會上表請罪,但是請罪之餘,還是要求繼續在上黨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