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章 帝國的根基(上)(1 / 3)

中平五年,這是曆史188年,這是多事之秋的一年。

這一年,中原黃巾餘部紛紛起事。二月,郭太等於西河白波穀(今山西襄汾永固鎮)起事,攻略太原郡、河東郡等地。四月,汝南郡葛陂黃巾軍再起,攻沒郡縣。十月,青州、徐州黃巾軍又起,攻略郡縣。十一月,朝廷派遣下軍校尉鮑鴻進討聲勢最大的葛陂黃巾。雙方大戰於葛陂,鮑鴻軍敗。黃巾各部此伏彼起,聲勢複盛。

三月,太常劉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書靈帝,建議改刺史為州牧,以重其職。刺史本為監察官。東漢以來,漸向地方行政官轉化,擁有一州軍政大權,靈帝為鎮壓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遂從劉焉之議,改刺史為州牧,並選派列卿、尚書出任州牧。於是,州牧成於居於郡之上和行政長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權,職位甚重。從此州牧各據一方,形同割據政權。這種狀況最終演化成為漢末諸侯割據分爭的局麵。

於是,劉焉成為益州牧,劉虞也由宗正升為幽州牧。劉表任荊州牧是190年。

八月,朝廷在西園成立西園八校尉:上軍校尉蹇碩、中軍校尉袁紹、下軍校尉鮑鴻、典軍校尉曹操、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於瓊。其中上軍校尉何進也要聽蹇碩指揮。於是,太監成了大將軍。

然而,這一年也是袁術正式崛起的一年。在185至188三年間,上黨基本完成了她的華麗轉身。袁術是個現代人,對於封建社會的理解和機製是了解的,在袁術的引導下,封建製度實現了曆史上最華麗的時光。

長治縣人口高達六十餘萬,糧食三年總產量都是數以二十千萬石,就袁術一家而言,存糧高達三千萬石,基本上能供應上黨所有人的口糧。而這個數目還在不斷增加中,因為戰亂的流民還在不斷往這裏彙聚,隻是,規模不再像收攏黃巾殘餘那麼快速了,進入上黨盆地以後,袁術把守關隘,盆地中基本與外界隔絕,也就是說,外麵的黃巾餘部暴亂也影響不到盆地中曾經的黃巾俘虜,他們的心現在隻想安安心心的做本分平民。

長治縣中主要世家被袁、顏、甄、郭、四家正式壟斷,這四個世家主要以對外經商為主,去各地交易,順便給袁術的上黨做宣傳。另外以黃家為主,有黃、趙、李、蔣四大豪族,主要以務農為主,控製著上黨境內的所有農業,同時,袁術還大力提倡畜牧業,以豬牛羊為主,一並被趙家壟斷。程、賈兩家則控製著兩大礦業,有了煤和鐵,就決定著戰士們的武器和裝備。然而,袁術自己知道,自己這所謂的十大世家豪族都是做給別人看的,在宛城時,四大家族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裏分成十個家族,論家底,都是一個空殼,隻有袁術的和甄逸的就是實打實的世家,不過,袁術將自己家族在上黨的分支也交給甄預和袁財一同打理。

袁術也正式著手與南中的礦石交易,畢竟,那裏有個礦石加工的基地,隻是路途遙遠,每次所攜帶的貨物也不能很多,還要避開有暴亂的地方,非常不易。因此袁術將目光轉移到與鮮卑賀蘭氏的馬匹交易上。袁術不懂相馬,而直接跟軻比能交易也不方便,兩人都是首腦級別,總不能每次交易都親自去啊。讓下麵的人去完成,費力也麻煩,而交給賀蘭氏去完成,那就最好不過了,他們算得上自己的人了,做事自然盡力,買來的馬匹自然不用說。而跟鮮卑用糧食交易來的戰馬牛羊,讓賀蘭氏幫助挑選也很方便。

壺口關北有百穀山,南有雙龍山、兩山夾峙,中間空斷,山形似壺,以壺口為關,因而得名壺關。正是壺關的特殊地形,給了袁術一個天然的練兵場所,同時由於壺口關到天井關長途奔襲的話,大約三天行程,於是,壺口關成為袁術訓練士兵的一個基地。這裏能夠訓練山地野戰,長途奔襲,關隘攻防等戰術。唯一不能訓練的隻有狼騎兵,這就需要趙雲帶領狼騎兵前往高奴進行訓練。

峽穀中書院建設完畢,由於峽穀悠長,書院和工穀相距很遠,在蔡邕的視野中,他隻能看到造紙和印刷,其他的他都看不見了。書紙的量產和印刷術得到空前的發展,但是,印刷術卻隻能停留在雕版印刷上,因為活字印刷既費時又麻煩,還是不如雕版的來得簡單,隻是雕刻的時候費時長一些而已。肥皂的量產上依然隻能停留在草木灰混合動物油脂的基礎上,用電解水來製作肥皂還是得需要袁術自己本人親自監督,袁術隻能邊做邊教導戲誌才。現在的袁術倒是非常希望戲誌才在這方麵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