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王佐帶著一幅陸登夫婦殉難的畫來見陸文龍。他把當年的情況原原本本講給陸文龍聽。這時,奶媽走出來,又向陸文龍哭訴一遍。陸文龍這才如夢方醒,他拜謝王佐:“不孝之子,今日幡悟。恩公點撥,永世不忘。”說罷,拔出劍要去殺金兀術。王佐急忙把他攔住:“金兀術帳下人多,防範甚嚴,如此盲動,反受其害。此事還須從長計議。”

過了幾天,金兀術從金國運來一批鐵浮陀,這是一種威力很大的火炮,準備第二天轟擊宋營。當晚,王佐和陸文龍帶著奶媽逃出金營,回到宋營。嶽飛看到王佐說服了陸文龍,心裏十分高興,又令所有營帳虛設旗幟,全軍退入山中。

第二天,金兵推出鐵浮陀炮轟宋營,霎時間,山搖地動,硝煙彌漫。放炮的金兵以為宋軍已全軍覆沒,把炮丟在一邊,回營報功去了。埋伏在附近的一支宋軍一擁而上,將鐵浮陀推進河裏。

王佐使用苦肉計不僅說服了陸文龍,為嶽家軍添了一員大將,而且及時報信,使嶽家軍免遭鐵浮陀的轟擊,可以說用一條胳膊救了六、七十萬人的性命。

之八

【原文】

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千裏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奸,莫不暗變更。有主恭。

【譯文】

人首先要有千裏眼,其次要有順風耳,其三要能明察萬事。千裏之外,細微之中,都能一覽無餘,這就是洞察。天下奸邪,沒有不是在隱暗之中變化的。以上主參。

【事典】

晏子論踴貴屨賤

齊景公在位,刑法卡相當殘酷,動輒就把人的雙腳砍掉,這種刑法在那個時候叫“刖足。”它是專門為懲罰那些忤逆、欺君的人設的刑法。

當時,社會上出現了一種職業:專門做假腳出售,古代稱之為賣踴(踴,是供受刖刑的人穿的鞋子。)

有一天,景公召見了宰相晏子,想叫他換一換住所,對他說:“先生是我國的宰相,位及人臣,當朝文武的楷模,可是您住的地方靠近市場,又狹小,又嘈雜,塵土飛揚,不能居住,就連一個五品的大夫都比先生的住所大,不如寡人再賜你一所既清靜又大的住所吧?”

晏子拜辭說;“正因為臣乃是當朝宰相、文武百官的楷模,更應該以身作則,其他官員才能效仿。如果臣先住大宅、買良田,試問天下人還怎麼去以臣為楷模?這樣奢侈風氣會愈演愈烈,不僅耗費網庫錢財,也會增加百姓負擔。再者,這裏是我父親住過的地方,臣父原來也是宰相,臣的功德遠不及先父,這間住宅對我來說已經夠奢華的了。再說,家近市場,早晚買東西方便,對我是很有利的。”

景公笑著說:“既然先牛住在市場旁邊,相必應該知道市場的行情吧,你知道最近物價的貴賤嗎?”

“當然知道。”晏子回答。

“那麼什麼東西賣得貴,什麼東西賣得便宜呢?”

“貴賤嘛,”晏子答道,“假腳供不應求,天天漲價,鞋子賣不出去,天天跌價。”

景公聽了,知道了晏子的言外之意,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

後來,齊國就不再濫用砍腳的酷刑了。

蘇秦妙語化幹戈

秦國進攻趙國,蘇秦對秦王說:“我聽說賢明的君主對於他的老百姓,是采取全麵地教育並教給他們各種技能的方法進行管理,所以官吏沒有無所事事的,老百姓也不至於困乏;對於臣民的意見言論,廣泛地聽取並能隨時施行,所以國家的政事很少失誤,君主也沒有明顯的錯誤。我希望大王您能理解我向您陳述的建議,以便能在具體施行過程中加以驗證。

“我聽說過這樣的話:帶有珍奇貴寶的人不敢在夜間行走;身負重大責任的人不能輕視對手。正是由於這個緣故,賢明的人責任重大但行為恭謹,聰明的人功勞很高但言辭謙遜,所以老百姓不嫉恨他們尊貴的地位和蓋世的功勞。

“我還聽說過:百倍於別國的大國,它的民眾就不願意落到別人後麵;功勞、事業已經達到頂峰的人,君主就不能再任用他了。力量已經耗盡的百姓,仁愛的君主不會再去幹擾他們。既要達到目的,又要清靜無為,不攪擾百姓,這是聖賢的君主奉行的方針;取得了很大的戰果,就要讓老百姓休養生息,這是用兵作戰的正確策略。如今,秦國用兵打仗無止無休,不得休息,老百姓已經筋疲力盡還不能結束戰事,惱恨趙國,非要占領趙國讓其成為自己的領土不可,趙國還能繼續存在嗎?但是趙國是一個四通八達的交通要衝,現在即使攻占了邯鄲,也並非是秦國得到了長遠的利益。”

蘇秦進一步解說:“我的意思是說,趙國土地廣闊卻得不到適時耕種,民眾疲憊可得不到休養,又對他們施加嚴厲的刑罰,那麼他們雖然服從了,卻不可能長期居留。有這樣—句話:‘戰爭勝利了但國家卻處於危險之中,是由於戰事不斷的原因。戰果很大可是管理的辦法不得力,就不能真正占有所得土地。’因此,超過承受能力的事情,父親也不可以要求兒子去做;沒有止境的索取,國君也不能施加於臣民,所以,能把隱蔽的道理看得很清楚的國君,就可以使國家變得富強;能夠理解休養生息這一用民策略的國君就可以稱霸;明白如何完善國家管理辦法的國君就能夠成為天下之主。”

秦王說:“我如果按兵不動,休養生息,那麼各諸侯國一定會結成合縱,共同對抗秦國。”

蘇秦說:“我有足夠的理由,能說明各諸侯國肯定不能結為合縱共同對付秦國,我認為田單、如耳他們犯了一個大錯誤,豈止是田單、如耳犯了大錯誤?各諸侯國君的做法也都大錯特錯了!那些想要團結破敗的齊國、疲弱的魏國、洲敝的楚國和尚不知存亡的趙國,準備困窘秦國、降服韓國的計劃,我認為是最最愚蠢的!那齊威王與齊宣王,是當世的賢明君主呀!他們執政時,德行普施,國土遼闊;國家富強,民眾聽命;將領勇敢,士卒強壯。齊宣王利用這些條件,後來逼迫和威脅韓、魏兩國共同向南討伐楚國、向西遠征秦國。秦國被齊國軍隊阻止在崤山以西,十年間齊國不斷開疆拓土,秦人雖然內心不服但仍遠避函穀關西,可齊國終究卻成了一片廢墟。之所以齊國軍隊被打敗,反而是弱小的韓、魏卻碩果僅存,這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齊國不斷進攻楚、秦兩國反而被人抄了老窩的緣故。如今齊國的富強連齊威王、宣王時的一個零頭也夠不上;精銳部隊也已不是當年逼迫、威嚇韓、魏兩國的那支軍隊了;而將領也沒有田單、司馬穰苴那樣足智多謀。這樣的狀況,想要聯合破敗的齊、疲弱的魏、凋敝的楚和存亡尚不得而知的趙國,準備圍困秦國、降服韓國,我認為是最大的失策。所以我認為合縱聯盟是不可能結成的。

“有人曾責問我:您為什麼如此憂患世事呢?那些名辯學派的人都說:‘白馬不是馬。’如果白馬確實是馬的話,那一定有另外叫作‘白馬’的東西。這就是我所擔心的事情。

“從前,秦國出兵攻打魏國的懷邑,大敗魏軍,齊、趙、楚三國聯合出兵援救。趙奢、鮑佞帶領齊、趙軍先行;楚國的四個將領率軍後繼,兵臨懷邑卻不去援救,秦國軍隊撤退時又不去尾隨進攻。不知道三國是憎惡秦國、愛惜懷邑呢?還是憎惡懷邑、愛惜秦國呢?秦軍進攻懷邑時不去援救,撤退時又不追擊,這是因為一方麵三國軍隊遠道而來,人馬困乏;另一方麵也是趙奢、鮑佞能看清當時秦國強大的時勢,所以隻好割讓土地給秦國。田單率領齊國精良的軍隊,也隻能在國內橫行十四年,不出齊國邊境,終他一生也從沒有計劃使用軍隊攻打秦國、降服韓國。我不知道合縱聯盟的結成的道理在哪兒?”

於是,秦王就放鬆了出兵攻伐的事,各諸侯國得以休養生息,天下太平無事,二十九年裏沒有兼並戰爭。

之九

【原文】

循名而為,實安而完;名實相生,反相為情。故曰:名當則生於實,實生於理,理生於名實之德,德生於和,和生於當。有主名。

【譯文】

遵循名分去做,實際就安全麵完好。名和實互相依托,反過來又合於情理。所以說:名分恰當是從實際中產生,實際是由事理產生,事理又產生於名實之間的和諧,和諧又生於恰當。以上主名。

【事典】

讓臣與忠臣同列

齊景公在海上遊樂,非常快活,過了六個月還不回去,身旁大臣看到後,紛紛勸諫應以國事為重。景公聽得多了,不勝其煩,馬上命令左右的人說:“哪一個先說要回去的,一定處死,決不寬恕。”

大臣顏蠍走進來勸諫說:“君王喜歡在海上遊樂,六個月了還不回去,假使沒有人出來統理國家,國內一片混亂,民不聊生,君王又怎能安心享有這種海上遊的樂趣呢?”

景公見他不把自己的命令放在眼裏,頓時雷霆大怒,拿起戟要去砍他。顏蠍毫不畏懼,再走上前,按住衣服站在那兒等著,說:“君王為什麼不砍呢?以前夏桀殺關龍逢(或作逄),商紂殺王子比幹;君王的賢能,與桀、紂兩人不同;我的才幹,也與關龍逢、比幹二人小同。君王為什麼不砍殺我,好讓我加入他們二人之中,不也是很好嗎?”

景公聽了恍然大悟,放下了戟。第二天就啟程回國了,路上就聽說國人計劃奪取政權。景公快馬加鞭,飛速趕回朝中,及時平息了叛亂。

趙威後智答齊使

齊王派使者送書慰問趙威後。齊王的信還沒有拆開,趙威後問道:“齊國的年景怎麼樣?老百姓沒有什麼災難吧?齊王也沒什麼憂患吧?”

“我奉命出使到威後這裏來,您不詢問齊王而先問年景與百姓,難道應該把卑賤的放在前麵而把尊貴的放在後麵?”使者很不高興地說。

“你說得不對。如果沒有收成,怎麼能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麼能有國君?有丟開根本而去問細枝末節的嗎?”

趙威後進一步說道:“齊國有個處士鍾離子,沒出什麼事吧?此人為人正直:有糧食的也給他們食物吃,沒糧食的也給他們食物吃;有衣服的給他們衣服穿,沒衣服的也供給他們衣服穿。他是幫助國君撫養人民,為什麼到如今還不讓他成就功業呢?葉陽子還好吧?此人為人善良,能夠哀憐鰥夫寡婦,顧念孤兒老人,救助貧窮困窘的人,貼補缺衣少食的人。這是幫助國君使老百姓得以繁衍生息,為什麼至今不讓他功成名就呢?北宮氏的女兒嬰也還好吧?她取下自己的耳環飾物,終身不嫁;以供養父母。她是想帶領老百姓都發揚仁愛的孝心,為什麼至今不使她獲得封號朝見君王呢?這兩個士人不被起用,一個女子沒能受封,齊王靠什麼去做齊國的國君、萬民的父母呢?於陵子仲還活著嗎?此人上不向國君稱臣,下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中不願交結諸侯。他是引導老百姓無所事事的人,為何至今還不殺掉他呢?”

黃忠計斬夏侯淵

三國時,老將黃忠奉命前去攻打曹軍將領夏侯淵。夏侯淵占據有利地勢,並且營壘堅固,而黃忠遠道而來,兵馬勞頓。所以交戰幾個回合,黃忠都是大敗而歸。

謀士法正向黃忠進言說:“夏侯淵性情十分急躁,雖然勇猛,但缺少智謀。我們可以放慢前進的速度,步步為營,設法激怒夏侯淵來進攻我們。這樣我們就可以尋找一個有利的時機,選擇一處有利的地形打敗他。”黃忠采用了法正的計謀,把軍中所有食物,全部賞賜給三軍將士。將士們群情激昂,紛紛表示要效死奮戰。

夏侯淵果然忍耐不住,欲帶兵攻打黃忠。大將張郃勸道:“這是黃忠使用的反客為主之計,我們決不能首先出戰,否則會有危險。”夏侯淵不聽,氣勢洶洶地上門找黃忠決戰,結果中了黃忠的埋伏,曹軍大敗,夏侯淵丟掉了性命。開始時,黃忠率軍進攻夏侯淵,按其互相關係,黃忠屬客位,原地迎敵的夏侯淵屬主位。後來,黃忠停兵,誘使夏侯淵前來攻打自己,這樣黃忠成了主位,而夏侯淵反成了客位。主客位置的調換,使黃忠獲得了作戰的主動權,為奪取勝利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