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語一出,楚莊王猛然起立,撤去歌舞樂隊,立即臨朝聽政。他從此重用伍舉及蘇從兩人,並經過調查核實,把在這三年中趁機營私舞弊的幾百名官員盡數清除,把忠於職守的幾百人予以提拔。莊王親政以後,政治清明,百姓高興。就在這一年,莊王興兵滅庸(今湖北竹山),不久又起兵攻宋,繳獲戰車五百輛之多。楚國勢力迅速強大起來。

優孟諫貴馬賤人

楚莊王酷愛養馬,把那些最心愛的馬,給它穿五彩豔麗的錦衣,給它住金碧輝煌的廳堂,給它睡設有帷幕的床,給他吃美味的棗肉。馬卻因太享受了,肥胖而死。

楚莊王命令全體大臣致哀,準備用棺槨裝殮,一切排場按大夫的葬禮隆重舉行。左右大臣紛紛勸諫他不要這樣搞,楚王非但不聽,還下了一道通令:“誰敢為葬馬向我勸諫的,一律殺頭。”

優孟聽說了,闖進王宮就號啕大哭。楚莊王吃驚地問他為什麼哭,優孟回答:“那匹死了的馬啊,是大王最心愛的。像楚國這樣一個堂堂大國,有什麼事辦不到的呢?卻隻用一個大大的葬禮來辦馬的喪事,未免太不像話。應使用國王的葬禮才對啊!”

楚莊王問:“照你看來,應該怎樣呢?”

優孟回答:“臣建議用雕花的白玉做棺材,用紅木做外槨,調遣大批士兵來挖個大墳坑,發動全城男女老弱來挑土。出喪那天,要齊國、趙國的使節在前麵敲鑼開道,讓韓國、魏國的使節在後麵搖幡招魂。建造一座祠堂,長年供奉它的牌位,還要追封它一個萬戶侯的諡號。這樣,就可以讓天下人都知道,原來大王把人看得很輕賤,而把馬看得最貴重。”

楚王這時終於恍然大悟,知道這是優孟在含蓄地批評他,便說:“我的過錯就這樣大嗎?好吧,那你說現在應該怎麼辦呢?”

優孟說:“事情好辦,依臣之見,請大王就以六畜來埋葬它,在地上挖個土灶作為槨,用銅鑄的大鼎作為棺,用薑棗作調理,下麵鋪上木蘭樹的皮,用粳米為祭品,用大火燉煮,埋葬在人的肚腸中。”

於是莊王就派人把馬交給主管膳食的大官,吩咐說:“不要讓天下人聽到貴馬賤人的事。”

之三

【原文】

德之術曰:“勿堅而拒之。”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神明之位術,正靜其莫之極坎歟!有主聽。

【譯文】

接受聽言的方法:“不要堅持己見而拒絕對方。”采納進言民眾就會守衛君主,拒絕進言,就會阻礙君主視聽。山再高,仰望也可看到頂峰,水再深,也可測出深淺。神明之位,德術正靜迎之不見其前,隨之不見其後,哪裏能測量深淺呢!以上主聽。

【事典】

蘇代巧留甘茂

甘茂逃出秦國,而且準備前往齊國。剛出函穀關,就遇到了蘇代,便問:“您聽過江上處女的故事嗎?”

蘇代回答:“沒有聽過。”

甘茂就說:“江上處女聚會,有一女因為家中貧窮沒有蠟燭,處女們就商量,要把她趕走。那家中貧窮沒有蠟燭的處女即將離開時,對其他處女說道:‘我正因為沒有蠟燭,所以常常第一個來,打掃屋子,鋪設坐席。你們為什麼要吝嗇照亮四壁的餘光呢?把它賞賜給我,對你們又有什麼損失呢?我自認為對你們有幫助,你們為什麼要趕我走呢?’處女們商議了一下,認為她的話有道理,就留下了她。現在我因為沒有本事,被秦國驅逐出了函穀關,希望能為您掃屋子、鋪坐席,但願您不要趕我走。”

蘇代說:“好吧。讓我勸齊國重用您吧。”

於是,蘇代去遊說秦王,說:“甘茂是個有才能的人,並非庸碌無為之輩。他在秦國連續受幾代秦王重用。從散山、函穀關一直到豁穀,秦國的險阻要塞地形,他都了如指掌,一旦他利用齊國聯絡韓、魏兩國,回過頭來進攻秦國,確實對秦國十分不利。”

秦王問:“那怎麼辦呢?”

蘇代說:“不如帶上厚禮,以高位重金接他來秦國。他來了,您就把他囚禁在城裏,一輩子別讓他出來,諸侯國又如何圖謀秦國呢?”

秦王說:“好主意。”便任命甘茂為上卿,讓人帶著丞相的印綬去齊國迎請他。甘茂推辭不去。

蘇代又對齊王說:“甘茂,是個有才能的人。這次秦國任命他為上卿,派人攜帶相印迎請他。他因為感激大王的收留之恩,沒有去,希望能成為大王的臣子。現在大王準備如何安置他?大王如果不留下他,他一定不再感激大王。以甘茂的才能,如果讓他全權調度強大的秦國的軍隊,我們就不好再圖謀秦國了。”

齊王說:“有道理。”就拜甘茂為上卿,把他留在了齊國。

元禎設宴威震南蠻

南北朝時,北魏元禎膽氣過人,文武雙全,被任命為南豫州(今安徽壽縣一帶)刺史。當時,南豫州附近大胡山的少數民族常到附近州縣搶掠騷擾。進山圍剿,花費太大;聽任不管,又苦了百姓。元禎苦思良策,想起了古人講的“分威伏熊術”,便按計行事。先派人去大胡山請一些少數民族的頭領來赴宴,並請他們觀看射箭比賽。

元禎預先從侍衛中選出二十名神箭手,又讓一名死囚穿上軍服,混在其中。宴會開始後,傳令從兵士中隨便叫二十餘人來射箭比賽助興。少數民族一向自恃箭術高明而瞧不起漢兵射箭,於是頭領們都冷笑著準備看笑話。哪知漢兵們個個舉弓射出,箭箭中標,把那些頭目看得大驚。隻有最後那個囚犯,當然一箭也未中。元禎裝作大怒,喝道:“平時不多練,拖出去殺死!”頭領們一見元禎治軍這麼嚴,認為他手下軍士必定個個是射箭能手,心中十分害怕。元禎又預先提出十來個死囚,換上少數民族服裝,把他們押到遠處。在宴會間,一陣微風吹來,元禎嗅了嗅,說:“這風中有凶氣,必定是有歹人在搶掠侵擾。”又嗅了嗅說:“不遠,就在西南方十裏處,有十來個。”令快騎去捕,不一會兒果然抓來了那十多個穿了少數民族服裝的囚犯。元禎當著那些喝酒的少數民族頭領的麵,下令把那十來個“入侵者”殺掉。那些少數民族首領見元禎這般料事如神,心中畏服,自此,再也不敢帶人下山搶掠了。

元禎就這樣設計迷惑敵手,製造自己的威勢,嚇住了敵手。

之四

【原文】

用賞貴信,用刑貴正。賞賜貴信,必驗耳目之所見聞。其所不見聞者,莫不暗化矣。誠暢於天下神明,而況奸者幹君?有主賞。

【譯文】

使用獎賞的原則貴在守信,使用懲罰貴在公正。獎賞貴在守信,一定要用耳聞目睹的事實來驗證。那些不能聽到或見到的,也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發生影響。至誠在天下暢通,讓人民知曉,猶如有神明保佑一樣。哪還用擔心奸邪的人冒犯君主。以上主賞。

【事典】

善於處事,轉禍為福

在楚漢相爭的時候,楚王的著名將領季布率軍進攻漢王劉邦,經常使漢王劉邦受困,有幾次甚至使劉邦險些喪命。

項羽滅亡之後(公元前202年),高祖就懸賞千金捉拿季布,並且命令說對於收留、窩藏季布的人要夷其三族(即殺掉三族,關於三族,說法不一,一般指父族、母族、妻族),連坐其罪。

於是,天下官吏都積極地搜捕季布,季布無處可逃,就藏匿在濮陽的一位姓周的人家裏。周先生也不敢私自收留他,就將季布的頭發剃掉,用鐵環束在他的頸上,給他穿上毛布衣服,裝在喪車裏麵,連同他的仆人數十人,送到魯國賣給朱家。

朱家是當時有名的豪俠,交遊十分廣泛,也非常有勢力。

他當然知道這個人是季布,也知道不可能長期藏匿下去,於是,就在洛陽拜見汝陰侯(夏侯嬰)滕公,對他說:“臣下各為自己的主上效命。季布為項羽重用,為項羽賣力,那是他的職責。而且,項羽的臣子也沒有辦法一一都殺了。現在,皇上才剛剛取得了天下,單隻為了一己的私怨,要搜捕處罰他一人。為什麼要表現得讓天下人覺得皇上胸襟狹窄呢?況且以季布的才幹,被漢朝這樣嚴厲地搜捕,如此下去,他不向北逃亡胡地,就會向南逃亡越地。一個國家最忌諱的就是賢能英勇的人跑去幫助敵人,因為這樣,君王可能落得像楚平王被伍子胥鞭屍一般的下場。你何不找個閑暇的時候對皇上說明呢?”

滕公答應了。等到閑暇的時候,就照朱家的意思向高祖進言。高祖聽了他的這一番話,覺得十分有道理,於是就赦免了季布,並且召見了他,任命他為郎中。

當時的諸侯都讚美季布能夠將剛強的心性,變得這樣的柔弱;朱家也因此而名聞於當時,而其中得益最大的是劉邦,他以政治上的寬懷大度贏得了民心,使他的敵人不再以必死的決心對待他,劉邦因而順利地解決了建國初期的政治上的某些困難。

春秋戰國時期的楚莊王是一位深有謀略智計的國君。有一次,楚莊王在平定令尹若敖氏的叛亂之後,非常高興,大宴群臣,他說:“我已經很久沒有喝酒了,今天破例,希望大家能喝個盡興。”一群文臣武將就放開豪飲,莊王也讓自己最寵愛的妃子許姬出來為大家斟酒,正在酒酣耳熱之際,忽來一陣大風,吹滅了堂上的蠟燭,這時,有一人趁天黑之際拉住了許姬的袖子,並捏她的手,調戲了她。許姬也靈機一動,順手把他帽子上的帽纓摘了下來。她把帽纓交給了莊王,告訴了他被人調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