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影視紀錄片中紅歌的音樂渲染美學價值分析(2 / 3)

(三)引我奮強

走過了崢嶸的歲月,迎來了建設新中國、改革開放的好時代。影視紀錄片中的紅色歌曲和中國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改革開放之後,物質文明不斷豐富,人們開始對精神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刺激了我國的影視事業的發展。那麼此時以紅色歌曲為插曲、片尾曲、片頭曲的影視紀錄片則主要是追憶往昔艱難的歲月、歌頌新時代的生活、展望更加富強的未來,其間傳達的是一種紅色的文化價值、是一種道德文明的頌揚。同時紅色歌曲也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地加入了新的元素,比如在歌詞不變的情況下,我們給紅色歌曲改進了曲風、融入了現代的音樂元素,實現了老歌新唱,使得這些影視經典紅色歌曲曆久彌新、在新時代依舊熠熠發光,促進了影視紅色歌曲長足、突飛猛進的發展。比如《走進新時代》《我的中國心》,等等。這一時期的紅色歌曲種類多樣、風格各異、空前繁盛,正可謂百花齊放、多元共享,有著獨具風韻的藝術美學價值的同時也時時激勵著我們不斷地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而努力奮鬥。

二、影視紀錄片作品中紅歌的音樂渲染美學價值

紅歌配樂在影視中的應用可謂是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影視紅歌配樂獨具音樂的藝術性又極具影視的描述性和藝術性。在影視影片中,紅歌音樂賦予影視影片獨特的生命,豐富、完善影視影片的內容。那麼接下來筆者就幾部經典的紅色歌曲為例,具體闡釋影視紀錄片作品中紅歌的音樂渲染美學價值。

(一)影視紀錄片中的紅歌淳樸自然

眾所周知,紅色歌曲取材於民間,屬於民歌的藝術範疇,因而,紅色歌曲有著很廣泛的社會基礎和大眾基礎,我們普通大眾對這種喜聞樂見的紅色歌曲有著很深厚的感情和情誼。我們說一首好的歌曲就是不僅僅表達了自我的心聲和情感,而且能將這種情感傳授給受眾,讓受眾產生共鳴和應和。紅色歌曲來源於民間、產生於戰火紛擾的時代,無論經曆了多久它都會讓我們想起祖輩們的艱辛和不易,都散發著迷人的魅力。例如經典的革命影視《地道戰》中的紅色歌曲《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地道戰》,這兩首紅色經典歌曲曲風大氣飄揚、曲調雄渾激昂、振奮人心,從影視放映至今,這首歌曲一直經久不衰,耳熟能詳。《地道戰》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和百姓一起挖地道、鑽地道和日本鬼子鬥智鬥勇的故事,在這部影視中,以地道戰為獨特的作戰方式,運用地雷來襲擊消滅敵人,每到日本鬼子殺進小村莊時,村民們就會掩護共產黨員躲進自家修建的地道之中,和共產黨員一同聲東擊西抗擊敵人,而此時,就會響起那嘹亮的號角、響起《地道戰》、響起《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這兩首歌曲雖然沒有很華麗的語言和辭藻,但是我們卻很容易被其中的歌詞和曲調感染,隨著它們一起經曆戰火風雲的抗戰年代,經曆歲月崢嶸的解放年華,它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珍惜現在、不斷地為了新生活而努力奮鬥、不斷地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前進。

(二)影視紀錄片中的紅歌簡潔大氣

縱觀我國那麼多的紅色歌曲,它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簡潔大氣。紅色歌曲曆經歲月、經曆滄桑,依舊生機盎然,就猶如葡萄酒一般,年代越久遠越醇香。它的歌詞訴說的是普通大眾的心聲,是百姓的感情,簡潔真摯又不失大氣,絲毫不見拖泥帶水,感染力強。比如為電視劇主題歌與插曲作詞的秦庚雲的作品《永遠的軍人》,還有他的《井岡山》《好地方》等,語言生動有趣,感情質樸無華,加上影視劇作的強大視覺衝擊,優美動人,更是加強了影視的渲染力度和感人氛圍,有力表達了老百姓對中國軍人的敬仰和敬佩之情,也極具特色地展現了江西的民族風情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