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原來如此(1 / 2)

歐陽德點點頭道:“這件事包在老夫身上,他是誰?家住哪裏?”

大奎這才答道:“定西縣西南有個張莊,這個孩子叫張二狗。若是老哥願意,便多收一個徒弟吧,他是張二狗的玩伴叫石頭。”

歐陽德應允,大奎心懷大暢。雖無好酒,菜肴也隻是簡簡單單的一盆燉兔肉另外配著幾樣青菜,但是大奎吃的格外香。席間大奎感歎道:“歐陽前輩文武兼備,本官自愧不如。二狗兄弟二人能得歐陽前輩指點,真是三生的造化啊。”

歐陽德聞言一笑,心知大奎是為以前比試腳力的事一直記掛在心,當下也不隱瞞實言道:“大人誤會了,若說醫道。老夫自認有些斤兩,但若論武功是萬萬不敢與大人相提並論的。”

大奎有些不耐道:“老哥何故如此謙虛,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本官說的是實話。”

歐陽德還沒說話,大奎卻看到楊小虎坐在一邊抱著飯碗偷笑,卻又不敢笑出聲,直憋得滿臉通紅。

大奎有些不悅,冷著臉問道:“小虎,你笑什麼?”

楊小虎哪敢實說,連忙搖頭說:“沒什麼沒什麼。”

大奎氣道:“不說罰你三天不吃飯。”

楊小虎聞言忙道:“義父對歐陽前輩的稱謂一會前輩一會老哥的,故此孩兒想笑。”

聽到這句話,大奎不僅臉一紅道:“輪年歲歐陽前輩自然是前輩,但是論交情還是稱呼老哥比較妥當。”說著去問歐陽德:“歐陽老哥,你說是這個道理不?”

歐陽德連連點頭,打著圓場道:“張大人言之有理,隻是老夫與張大人稱兄道弟倒是高攀了。”

大奎大笑道:“歐陽老哥何必如此客氣,若非老哥多次出手相助,我這條命早就沒了。能與老哥結交那是我的福分,何來高攀一說?來來來,我敬老哥一杯。”大奎說著端起酒杯向歐陽德敬酒,歐陽德連忙舉杯回敬。

喝了這一杯酒後,歐陽德這才道:“當初與大人比試腳力,老夫僥幸勝出,其因有二。”

大奎聽到這句話,不僅留心細聽下文,歐陽德頓了頓這才道:“大人在山中奔走,不識路徑難免走偏,此乃其一。此處山林老夫甚為熟絡,故此占了地利此為其二。一反一正大人焉有不輸之理?”

大奎細心一想,不僅問道:“當初比試,我明明是向著山峰直奔而去,何來走偏?”

歐陽德嗬嗬笑道:“看著山走,腳下必會懈怠。若隻顧腳下便難免走偏,此中道理相必張大人心中自然明白。”大奎聞言不禁點頭稱是。想平時大路上奔走不必看路,自然要快些。不熟的山路難免要慢許多,歐陽德雖是如此說,但其就算占盡地利,能趕到大奎前麵也算是個中的高手了。識英雄重英雄,大奎向歐陽德再敬一杯。話題一轉卻是再不談比腳力之事。歐陽德心中暗自嘉許,張大奎拿得起放得下,真丈夫也。

酒過三巡天色已晚,大奎帶著楊小虎及兩名親隨要去山崖下的草棚住宿。歐陽德連忙挽留道:“大人萬金之軀怎能去睡草棚?不如就在舍下將就一晚,我夫婦二人去山上的藥棚歇息便是,那裏家用物事齊備,大人盡可安心。”大奎見歐陽德執意挽留,也就不再堅持,就與楊小虎及兩名侍衛留了下來。

一夜無話,第二日一早大奎向歐陽德告辭,人馬一路向東再次進發,所至郡縣百姓夾道相迎。因為大奎這一路行來,但凡見到貧困人家便會留下一頭牛或者幾隻羊。未出甘肅地界,所驅趕的牛羊已分發大半。大奎心中合計著,怎麼也要留下幾頭牛帶回濟州去。自己的老家也曾受兵災,那裏的百姓也需耕牛。眼看到了山西行省平陽地界,跟在大奎身後的楊小虎不僅神色黯然。

大奎行在隊伍最前,卻是漫不經心的問道:“小虎啊,你老家不就是這裏的嗎?”

楊小虎聽到義父的問話,卻是說道:“家裏沒人了,四海為家吧。”

大奎不僅輕笑道:“故土難離,鄉音難改。還是回去看看吧,義父和你一起去。”

楊小虎回想起當年自己年幼之時流離失所,輾轉到了江南之地。流落異鄉衣食不得周全,為了混口飯便從了軍。再後來遇到了義父張大奎,這才有了安身立命的差事。

鄉音難改,故土難離,這句話一點也沒錯。楊小虎想了想,這才道:“義父一路勞苦,還是我自己回去好了。再行三十裏就是平陽府了,義父就在平陽等我。我到我娘親墳上祭拜了便去平陽與義父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