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這一戰傷亡很大,受傷的將士更是數以千計。歐陽修文藥鋪中的藥材不夠,無奈之下隻能尋人進山采藥。大奎一邊張榜安民,一邊整頓軍馬。期間派出快馬趕赴蘭州向元帥徐達報訊。
數日間,明軍搜遍了平涼方圓十裏,除了幾小撮元軍敗兵,卻是連傲敦的影子也沒找到。無奈之下,大奎隻得收縮兵力屯軍於平涼鎮。
半月後,蘭州來了一封回信。大奎所部精騎營留守平涼鎮,就在平涼鎮建立平涼衛所。(明朝初期,明軍每收複一地,便會在此地建立衛所。一衛五千人馬,設衛指揮使,下轄千戶五人,千戶下轄百戶十人,百戶下轄總旗兩人,總旗下轄小旗五十人,每小旗下轄軍士十人。)不光是平涼,連同會寧、靜寧、皆駐軍設衛,三衛保一州。
擴廓帖木兒已退軍寧夏,其要想進軍中原,蘭州便是第一道屏障。而如今的蘭州,已非從前模樣。李思齊降明,手下七萬漢軍皆改弦易幟歸在徐達帳下。如今的蘭州明軍總兵力已近三十餘萬。
大奎與楊小虎及康有才三人結伴回了蘭州,一路上談笑風生指點江山。三人三騎後是二十名兵士押解的金銀珠寶車輛,這些珠寶送到蘭州,若是都用來買糧食,足夠大軍吃用兩年。可惜的是連年征戰,江北是買不到糧食了。唯有江南富庶之地尚有糧可籌。
路過崆峒山,大奎特意去拜望了歐陽德前輩。
歐陽德得知明軍大勝,自然是老懷甚慰。心中高興,執意挽留大奎等三人留下吃飯。大奎不好拒絕隻得與康茂才及楊小虎留了下來。也是因為多日不曾沾酒,得知歐陽德說自家藏有好酒,不僅垂涎三尺。
晚輩覲見長輩,若是一味的謙遜禮貌倒也顯得生分。尤其是大奎,貴為大將軍。若是整日板著臉,自然少了親和力。而對於百姓,大奎一像是不拘俗禮。
天色還早,歐陽德提出要進山狩獵,弄些下酒菜回來,大奎連說同去。歐陽德嗬嗬笑著道:“大將軍武藝高強,小老兒箭法拙劣,將軍切莫見笑啊。”
大奎打著哈哈道:“前輩切莫過謙,我雖是將軍,但對弓弩之法卻不精通。”
聽到大奎如此說,歐陽德倒是來了興趣:“大將軍不用弓弩如何狩獵?”
大奎臉色一紅,這才道:“我一直是扔石頭,運氣好了也能打到山雞野兔之類的。”
“哈哈哈哈,大將軍果然出手不凡。”歐陽德扶冉笑道:“這箭矢總有用盡之時,但石頭卻是遍地都是。將軍有此妙法,必是暗器行家。老夫欽佩之至。”大奎連連搖手說著客套話,臨行前大奎脫去鎧甲隻著軍服,隨身也隻是帶了長劍。歐陽德緊身利落,背負長弓箭壺。
兩人聯袂來到門前,歐陽德見到門前不遠處的大車及看守大車的兵士,意味深長道:“今日客人這般多,看來要進深山打些大的獵物才夠,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大奎心知是在考校自己,當下附和道:“前輩提議甚妙,晚輩也做此想。”說著招呼十名兵士,由楊小虎帶隊隨行。
崆峒山峰林聳峙,危崖突兀,其間溝壑縱橫涵洞遍布。既有北國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相傳軒轅黃帝曾親臨此山向廣成子求教齊家之法治國之道,故此崆峒山素有‘天下道教第一山’的美譽。此時已值初冬,山間古樹雖是銀裝素裹,卻也時常可見林間小獸奔走,處處顯得一派生機景象。
大奎與歐陽德聯袂而行,其間談笑自若,腳下卻均是健步如飛。這山路崎嶇又有荊棘雜草攔路,楊小虎帶著十名兵士跟在二人身後已是頗為吃力。
大奎如此身手,歐陽德並不意外。但歐陽的常年在山間行走,自信腳力非凡。哪成想大奎竟是比他的腳力還要更勝一籌,二人一邊疾走一邊聊天。
“大將軍,此處雖有山雞野兔,但卻皆是小物,你我二人不妨找尋一下,看看左近可有野豬獐鹿之類。”歐陽德笑著詢問。
大奎卻是逗趣的一指眼前一座高峰道:“站得高看得遠,你我二人不妨登山一觀,不知歐陽前輩意下如何?”
歐陽德久居此地,眼前這座山峰叫做翠屏山。尋常人登頂怕是要一天的功夫,即便是自己也要兩個時辰才能上的去,此番大奎如此說,分明就是反激之法。歐陽德雖是年近中旬卻也是血氣方剛,聞言大讚道:“如此甚妙,遲到者罰酒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