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過江赴援(2 / 2)

“幹什麼磨磨蹭蹭?快去安營帳!”一名校尉縱馬馬奔到夥頭軍車隊跟前勒馬止步,揚聲喝道。眾老軍不敢耽擱,各自去忙了。大奎本是站在觀音廟前發愣,聽到這聲喊,卻是心中有些生氣。那騎馬的校尉見到大奎獨自一人站在觀音廟前,不僅翻鞍下馬來到大奎近前問道:“這位大哥,你是夥頭校尉吧?”

大奎點點頭並未答話,那校尉牽著馬道:“軍中規矩,夥頭軍到了營盤要即刻安營。你即是校尉,自當深知其理。”大奎與這校尉同軍階,故此這校尉對大奎說話倒不是很衝。

大奎笑了笑道:“這個我曉得,我就是濟州人,剛從京師而來。多年在外有些想家罷了。”

校尉一笑道:“這也是人之常情,該說的我也說了,龐將軍治軍甚嚴,你可馬虎不得。”

大奎聞言點點頭道:“多謝提點,兄弟軍務繁忙,我就不打擾了。”

說著二人抱拳告辭,大奎自去安排人安營。

簡單的用四根高杆支了一個大帳篷,帳篷裏用青石累了數十個鍋灶,每人守了一個大鍋,這便開始生火造飯。大奎抱了一捆柴枝來到鍋灶邊,開始向鍋底慢慢的添柴,隨著火苗漸旺大奎的心思卻飄回了五裏屯。時隔多年,也不知家中是何模樣了。

飯好了,早有兵士排了長隊等候。老軍們分發碗筷饅頭,分發粥水,一切井井有條。兵士們領了飯便各自散開,尋個空地蹲在地上吃喝。待到兵士們一一領了飯食,大奎竟發現來吃飯的不足兩千人。為求真相,大奎端了碗粥,捏了兩個饅頭來到一名兵士身邊。

“兄弟,看你這麼大個子,兩個饅頭吃不飽吧,來吃我的。”大奎笑著和一名士卒搭訕,並將手上的饅頭遞了過去。那兵士見大奎是個校尉,哪裏敢接饅頭。飯也顧不上吃,慌忙推拒。大奎笑著將饅頭硬塞給他,便佯裝無事的席地而坐喝起了粥。

“謝謝這位大哥了。”兵士拿著兩個饅頭,看著大奎已是眼中帶了淚光。

“何必如此,快吃吧。”大奎放下粥碗,卻問道:“不知龐將軍是何許人也?”

兵士正在狼吞虎咽,聞言支吾道:“龐將軍叫做龐黑虎,乃是湯和湯都督手下的先鋒將軍。”說著喝了口粥,順下了口中饅頭。

大奎點點頭又問:“即是先鋒,何故隻有這兩千人?”

兵士聞言卻不再吃喝,竟是坐到地上雙手抱膝哭將起來。

“小兄弟,你這是何故?”大奎忙問。

兵士哭了半晌,這才哽咽道:“數月前,湯都督得軍令前去攻打隴州(今陝西隴縣),秦州(今甘肅天水西),伏羌(今甘肅甘穀)三地,龐將軍身為先鋒,自然要首當其衝,誰知就在伏羌遇到伏擊,全軍傷亡近半。無奈之下退回了山西,後來龐將軍得湯都督調令,命我等來了濟州整備。”

大奎聞言不禁讚道:“你很不錯,吃了敗仗竟能以之為恥,湯都督手下兵士若都如你這般敗而知恥,何愁功業不成!”

兵士聽到這句話,卻是哀嚎一聲:“我哥哥戰死了,嗚嗚嗚嗚!”竟是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大奎不僅一癟,原來這位兄弟別有傷心處。

拿了粥碗,大奎站起身來,想去勸勸這名兵士,但張了幾回嘴卻是有些詞窮。回到老軍中,大奎又拿了兩個饅頭過去放在那兵士的碗中道:“吃吧,吃飽了好受些。”

原來,以妥歡鐵木耳(元惠宗)為首的元庭餘孽被迫退出中原後,仍然希望再次入主中原,奪回大都。洪武二年,元惠宗命丞相也速率兵在白河駐紮,進攻通州。當時明軍用兵秦晉,通州守備薄弱,不滿千人。守將曹良臣料定元兵雖多,但士氣不高,於是采用了虛張聲勢的戰術,也速不明真情撤軍,從而解除了元軍壓境的威脅。大明軍中恰逢常遇春身故,其副將李文忠接替其位,率兵北上直取上都,元軍不能敵節節敗退從此一蹶不振。

然甘肅卻有擴廓帖木兒(王保保),陝西有李思齊,山西有張良弼,三處元庭大閥各據一方。徐達率軍與山西張良弼一場鏖戰,一路衝關奪城元兵大敗。最後張良弼走投無路之下投降了大明。

俗話說:殺敵一萬自損三千。在徐達麾下,湯和所部無異於軍中尖刀。而湯和屬下的先鋒龐黑虎所率領的先鋒軍,也是湯和軍中的頂梁柱。如此精銳之師尚且傷亡過半,可見其戰況之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