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山路埋伏(1 / 2)

普安(今貴州省盤縣)雖是貴州地界,但與雲南曲靖接壤,沿途相隔數百裏山路,崎嶇難行。這一路顛簸勞頓,不光是王西元,眾兵士也有些受不住了。大奎無奈下吩咐板凳吳涯二人帶著十名士卒攀至半山處放哨查探,以防追兵。

隊伍就在山路一側的樹林中稍事歇息,幸虧在三寶村時剩了些幹糧,由於人數眾多,也隻能五個人分一個饃饃。這些兵士皆是正值青壯,每人一小塊卻哪裏吃得飽?

大奎吃了點幹糧,想要喝水。哪成想水袋早空。剛剛喂王西元時已是最後一點水了。

大奎環目四望,發現周圍四處皆是野草灌木,此刻又深處荒山野嶺,卻到哪裏找水喝?一路奔波,連停下喝水的功夫都沒有,想必此刻所有人都是渴的嗓子冒煙。

正在此時,空中‘嗖’的一聲響起一聲尖嘯,卻是板凳等人放的一支響箭。大奎聞聲起身喝道:“備戰,有追兵。”屬下兵士紛紛起身,各自持了兵器等待號令。

不到片刻,板凳吳涯帶著屬下兵士回來稟報,追兵足有兩千,皆是輕騎兵,離此地已不足十裏。

“此處地形如何?”大奎急聲問道。

板凳喘息道:“向東沿著山坡一路下去,拐過山腳有條大路可直奔東南方。”板凳說著又伸手指點道:“此處是個山頭,左側是高山,右側是陡坡。”

大奎聞言當機立斷:“親軍留下,吳涯帶其他人護送王大人先走。快~!”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沒有人有異議,聽到號令所有兵士各自分頭行事,吳涯王西元與三百兵士上馬先行一步,隻留下大奎與親衛軍兩百人在此阻敵。敵兵兩千,己方兩百,需以一擋十拖延時間,這樣王西元及其部屬方能安然撤離險地。

大奎隨後吩咐道:“狗剩帶百名士卒在東坡處多布陷坑絆鎖,隨後跟來。其餘人上馬跟我走,”說著當先上馬,百名士卒跟從大奎順著王西元等人的去路下了山……。

刊布帶領兩千騎兵快馬加鞭疾馳而來,人馬所過之處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

正奔馳間,前方出現岔路,刊布勒馬揮手示意大隊人馬停止行軍。

岔路一條向北,一條向東。刊布不禁揚聲喝道:“速速查探明軍去向。”話音一落,隊伍中奔出一騎,當先到了岔路口。那元兵跳下馬來先是跑到正北的路口在地上細細查看了一番,又跑到東側路口查看一番,這才上馬回來向刊布稟報。

“將軍,數百明軍向東去了,看痕跡已是過了小半個時辰。”兵士說完即指著向東的路道:“這條路通大山丫,過了山便是普安了,不過山路狹窄,甚是崎嶇難行。”

原來這探路的元兵是探馬,專擅探路追蹤之術。

刊布冷冷一笑道:“既是難行,想必他們走不遠。”說著厲聲喝道:“眾將士聽令,戰功就在眼前,殺一人賞銀十兩,擒敵將賞銀百兩再加一個女人。”刊布身後兩千元兵聽到這句話,仿佛見了血的餓狼般歡聲雷動。

自元太祖成吉思汗鐵木真建立元朝後,元朝的軍隊即分為宿衛軍,鎮戍軍和屯田軍三類。宿衛軍專司京城護衛,其次便是鎮戍軍,鎮戍軍專職鎮守各處州府及邊塞要地。屯田軍既是有事打仗,沒事種地而已。

但不管是什麼軍,軍中是不能有女人的。刊布竟是許諾賞銀賞女人?這無異於狼群中掛了一塊肉,看得見吃不著。想吃肉?那就要看誰跳得高了。

大隊人馬再次出發,向著天目山方向隆隆而來。山路雖是狹窄,但也能容五匹馬並行,兩千人馬上山,隊伍便擺了一字長蛇陣。

刊布帶著隊伍策馬追趕明軍,見到山勢極其險惡,卻並沒放到心上。自己帶了兩千人馬,明軍隻有區區五百人,兵力如此懸殊,況且連日奔波之下,明軍糧草不繼,如何能長遠?想來明軍定是不堪一擊的。不要說對陣,兩千人馬便是擠也能把明軍擠死。

轉過一道山腳,眼前是一處山梁,林間路倒是豁然轉為寬闊。雖是連年戰亂,但雲貴兩地通商不斷,但凡雲南所用瓷器絲綢等物,皆是由貴州流入,此處山路便是通商要道。如今大元已顯頹勢,中原江南各地相繼被大明所占,梁王把匝刺瓦爾密據守雲貴川,於各處城池關隘也都有重兵把守。刊布身為中慶路曲靖府鎮戍軍萬戶,既然接到梁王傳書截殺自然是不能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