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壯家美食(1 / 2)

“實際不管你說與不說,其結果都是一樣的。”大奎嘀咕道。

司馬燕笑問:“此話怎講?”

“如今本官是騎虎難下,哪怕真的百死無生,雲南也是勢在必行。”大奎說著又在二人杯中續了茶。其後才問道:“本官既是必死,還請司馬樓主名言相告,為何本官回到京師後會難逃厄運?”

司馬燕沉吟片刻才道:“但凡四品以上官員,身邊皆有皇帝耳目,你的身邊也不會例外。你的一舉一動皆在朝廷的監視之內,隻要你犯了錯便是皇帝殺你的最好借口。對你會直指你的罪狀,對外會以你濫殺為理由。這就是你的命運。”

“不會的,朝廷絕不會如此待我。”大奎百般的不信,因為他根本不願意相信。但轉瞬大奎問道:“為什麼?”這個問題很傻,大奎心中明明知道原由,內心深處卻不願相信這個結果。

“因為你不是嫡係。”司馬燕望著大奎,目光中滿是冰冷,毫無一絲的憐憫。

大奎再不說話,隻是望著牆上掛著的風燈發呆。

司馬燕卻是道:“如今你還有條活路,隻是不知你願不願意走?”

大奎半響才道:“你打算叫我改弦異幟?投奔誰?梁王還是別的什麼人?”

司馬燕笑問:“你怎麼知道我是打算勸你投奔梁王?”

大奎也笑著道:“你費盡唇舌,不過是作此想法而已。如若不然,普天之下還有誰能保我周全?”

司馬燕斷言道:“有。”大奎聞言望著司馬燕,目光中滿是詫異。司馬燕續道:“順元城默部德施氏勿阿納部的君長阿納,如今占據順元城,總領貴州行省十餘族百寨千村二十萬兵馬。張大哥在順元頗有名望,如今多事之秋何不去投他?”

順元城乃是貴州行省的省城,本地的老百姓稱順元城為‘貴州城’。元朝將貴州城一度改名為‘順元城’,取意為‘順服元朝’之意。此地由於四條驛道在順元城彙聚,順元城的戰略地位亦是大大提升,遂成為四川,湖南,廣西,雲南幾省的必經之地,因此順元城便成為了兵家必爭之處。

太祖皇上慧眼獨具,早在順元城布下兩萬兵馬,無奈身處險地不得不棄城而走。

當年大奎赴順元城,斬殺貪官梁有才,開倉放糧廣濟災民之舉,今日有了回報。若是有難逃到順元城,當可保一時無慮。

此次臨行之時,馮師爺已經向大奎詳細說明了雲南,貴州,四川三地的勢力分布。雲南有元庭殘部梁王把匝刺瓦爾密和大理後裔段氏,貴州有默部德施氏勿阿納部,四川有彝族恒部扯勒君長奢氏。三方勢力均是互不相擾,與大明朝廷也是若即若離。除雲南外,其餘兩地對大明的態度並不明確,不說敵對也不依附。

此刻大奎心中卻是有些躊躇,往下的路究竟該如何取走?雖是一時難以決斷,但投靠默部德施氏勿阿納部的想法,大奎並沒有動過一絲的念頭。

司馬燕見大奎默默不語,不禁問道:“張大哥心中作何想法?不妨告訴小妹。”半個時辰前還要砍這司馬燕的頭,此刻司馬燕卻是改了稱呼,稱呼大奎為張大哥,其用意昭然若揭。

大奎望著司馬燕道:“本官既是大明官員,自當竭力為朝廷辦差,至於司馬樓主說的事情,希望你以後休要再提。”

司馬燕碰了個軟釘子,心中不免有氣。當即說道:“那好,那你就帶著你的禮物去雲南領死吧。”說著司馬燕氣呼呼的站起身來,舉步向門外走去。

還沒等司馬燕走到門口,大奎已開口問道:“你此行不是來取我性命的?”

司馬燕就在門前停步,悠然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司馬燕並非墨守成規之人。”

大奎起身走到司馬燕身前,開了房門道:“今晚你就住在這裏吧,明日隨鏢隊一起出發。”

“一起出發?去雲南?”司馬燕聽到大奎的安排,不禁愣住了。

大奎走出門,沿著木樓的階梯一路走了下去,邊走邊道:“不去雲南,難道還去雲北?”大奎走到樓下,對守在樓下的兩名兵士道:“守在這裏,若是犯人妄圖逃走,殺無赦。”

兩名兵士當即躬身領命,大奎吩咐完便即揚長而去。

歌舞大會仍在繼續,大奎回到了看台上。夜色降臨,廣場上早早燃起了數堆篝火,寨民圍著篝火又唱又跳,仿若今日是盛大的節日般慶賀。

看台上眾人圍坐在桌旁,喝著香醇的米酒,吃著各色美食,眼前是載歌載舞的歡騰景象,壯家好客的習俗真的讓人終生難忘。

壯族對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壯族喜愛獵食烹調野味、昆蟲,對三七的食療頗有研究,利用三七花、葉、根、須做菜很有特色。壯族還擅長烤、炸、燉、醃、鹵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壯族自家還釀製米酒、紅薯酒和木薯酒,度數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過節和待客的主要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