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貴客臨門而過,呂某之罪也。”這寨主年約半百,身穿一身灰黑長袍,外麵套著一件短褂。如此穿著大奎卻是第一次見,殊不知這是壯家見客時的禮服,俗稱長衫配馬褂。
“哎呀,這位想必就是呂寨主了,張某久仰大名,失敬失敬。”大奎說著再次在馬上拱手見禮,不光言辭恭維,禮數也算周全。
呂寨主笑道:“老夫此來是想請張大人一行到寨中做客的,卻不知大人為何如此行色匆匆?”
大奎笑道:“本官尚有公事在身,不敢在此地久留。待回返之日定當到寨上拜望寨主。”大奎卻是有所不知,壯家人是極好客的。對待原來的客人尤其禮遇有加,但若遭到拒絕卻是一大禁忌。
大奎對各民族的禮節不是很懂行,但身後的孟歌卻是懂得,見大奎拒絕呂寨主,忙策馬來到大奎身邊低聲耳語了一番。聽孟歌一番說道,大奎這才知道個中原由,當下對盤步道:“既是呂寨主盛情邀請,本官卻之不恭了。”說著大奎回頭對盤步道:“盤步,你去告知王大人一同前往吧。”盤步領命回馬向車馬隊伍前奔去。
過不多時,王西元換了馬匹跟盤步一起來到了大奎身邊,雙方見禮後。呂寨主說明了來意,王西元不禁稍一猶豫,但人家一片盛情卻如何能推卻?
當下車馬隊伍便在原地安營紮寨,大奎與王西元帶領十餘隨從跟著呂寨主一道去了壯家大寨。
路上孟歌對大奎叮囑了一些壯家習俗。
壯族講究禮節,熱情好客。請客時,隻有長者才能與老年客人同坐正席,年輕人必須立在客人旁邊,為客人斟酒後才能入座。年輕婦女不能到堂屋的宴席上共餐,能飲點酒的老年婦女可以。
壯族傳統,一家的客人就是全寨人家的客人,來客往往會得到各家輪流邀請;特別是貴賓,有時一餐要吃五六家。經常是客人在第一家剛入席,第二、三家已派人站在身後等待相請。按壯族習俗,客人是不能推辭的。有經驗的客人決不在第一家就吃的酒足飯飽,一定要想到還有其他邀請。對壯族來說,謝絕邀請是失禮,喝醉了失態會丟臉。
大奎與孟歌策馬跟在王西元身後,因為王西元是此行的安撫使。大奎此舉更是為了詳盡問明壯家的禮節規矩。
不遠處呂冰藍見到大奎與孟歌的竊竊私語,不禁心中有氣。這張大奎明明就是那個張小奎,這每一個神態舉止都是如此相像,不是他還是哪一個?呂冰藍暗咬朱唇計上心來,此時她心中已經有了主意,決定好好修理一下這個敢強擄自己的大膽狂徒。
一行人行了約半個時辰才到了苗寨,大奎來過一次,卻是輕車熟路。
進了寨門,大奎遠遠便見到了拴在大院角落的兩匹馬,馬臀上烙著火漆,卻正是司馬炎與自己當時騎走的戰馬。見到這兩匹戰馬,大奎心中不由打個突。想必是司馬炎被壯家人擒獲了。
呂寨主非常熱誠的將王西元與大奎等人請上了自家的木樓,分賓主落座後即命人上茶待客。王西元不光滿腹經綸,對著壯家的禮儀卻也知之甚詳,與呂寨主一番談論竟是頭頭是道。大奎不禁暗暗佩服,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此刻已近午時,呂寨主命人設宴款待貴客,席間竟是不見呂冰燕。大奎心知此中必有蹊蹺,但也隻能靜觀其變。
呂寨主親自動手先給客人和自己斟杯酒,主客共飲‘交臂酒’後,由門外進來數名壯家女子,每人手上皆持了一個碩大的酒壺。王西元遇變不驚,大奎卻是一頭霧水。隻見這數名女子來到席前便異口同聲的唱起了敬酒歌:“錫壺裝酒白漣漣,酒到麵前你莫嫌。我有真心敬貴客,敬你好比敬神仙。錫壺裝酒白瓷杯,酒到麵前你莫推。酒雖不好人情釀,你是神仙飲半杯。”歌聲優美動聽,不禁令人心馳神往。
歌聲一畢,領頭的女子便為客人斟滿了酒,王西元並不拘束,端了酒杯向呂寨主示意道:“本官借花獻佛,隻願天下百姓福樂安康。”
“好好好,王大人請滿飲此杯。”呂寨主笑道。
王西元卻續道:“部下在象鼻山下安營,本官與張大人須有一人前往坐鎮,本官不勝酒力,飲完此杯便告辭了。”說著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大奎見王西元一番說辭便欲抽身而退,心中卻不明所以。但依然舉杯道:“本官有感呂寨主盛情,這杯酒祝願壯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吧。”說著也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酒一入喉,頓覺辛辣勁猛。喝下的這杯竟是烈酒,怎麼酒氣卻如此平淡,鼻子聞不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