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怒道:“你是何方來的妖孽,敢來橫行霸道!”
雉妖道:“今天不給你一點顏色看看,你不知我的利害。”說完變出三十六隻手,提了十八般兵器,向嫦娥襲來。嫦娥與雉妖鬥了幾個回合,雉妖自知不敵,鑽進地裏逃跑了。
雉妖找到大象,見大象正在漓江裏洗澡,氣得大罵:“我險些沒了性命,你不助戰,反在這裏玩樂,氣殺我也!”說著抽出皮鞭,打得大象皮開肉綻。這時嫦娥追來,雉妖化作一道金光逃之夭夭。嫦娥找來靈芝讓大象吃了,大象的傷體才複了元。
大象十分感激嫦娥的救命之恩,想到自己以前跟著雉妖做了許多壞事,決定痛改前非。於是便決定留在桂林,要用自己的善行來洗刷自己的罪過。它春天耕田,夏天抗旱,秋收運穀,終於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和喜愛。雉妖第二年來到桂林,見大象居然幫老百姓幹活,便破口大罵:“真是個沒出息的,跟著我有吃有喝多威風,卻在這裏當奴才!跟我走!”這時的大象已經不比從前了,死活不肯走。人們聞訊趕來,把雉妖團團圍住,罵道:“惡魔,滾!滾得遠遠的,我們不願看見你!”
雉妖火冒三丈,抽出皮鞭就打,打得老百姓一個個頭破血流。大象發怒了,拋出長鼻,把雉妖卷起一甩,甩到了廣東的一個茅廁裏。
雉妖萬萬沒想到大象會打主人,決定要出這口惡氣。他返回桂林後,適逢桂林大旱,百姓們正在抗旱,大象正把長鼻伸進水月潭裏,吸起水來,噴向莊稼。雉妖趁機偷偷拔出利劍,駕上雲頭,來到大象頭頂,他猛地向象背一刺,長劍穿過大象的肚子,一直刺到地下去了。大象被牢牢地釘在原地,動彈不得。嫦娥見到此情景,拿起照妖鏡一照,但見金光一道從天而降,雉妖被砸死在大象的後麵。
後來,大象和雉妖都化作了石山,分別是象山和雉山。象山上的寶塔,就是當年雉妖刺穿大象所留的劍柄。人們把象山做為桂林的象征,而雉山再也沒有人記得它了。嫦娥的照妖鏡砸中雉妖,破成七瓣,老百姓把它掛在普陀山的山腰,就變成後來著名的七星岩。
大奎頗有興趣的聽當地百姓講起象鼻山的故事,覺得這故事頗有意味。為民眾百姓犧牲小我,自然能得百姓愛戴,若是多行不義,必將自食惡果。
入夜時分,大奎獨自一人來到營帳之外,望著象鼻山在暗夜下的輪廓,心中不免無限遐想。皓月當空,倒影漓江,流水潺潺,意趣相容。若說天府之國,此處比之太湖美景猶有過之。
大奎正自望景興歎,卻隱隱見到不遠處也有一人正站在江邊,看情形與自己差不多,亦是在臨江有感。車馬隊伍行了數月方到此地,俱已是人困馬乏。除了值衛的兵卒,餘者皆以早早睡下。此刻大奎孤身一身頓覺無趣,此番見到竟有人趁夜踏青,大奎心中頓覺此人與自己甚是投緣,當下入了營帳,取了一壇美酒來。這酒卻是大奎在當地百姓那裏買來的米酒,如此良辰美景,能有人共賞夜景暢飲一番,也不失為一樁美事。
大奎緩緩走到江邊,裝作若無其事的向那江邊之人行去。不經意的看了一眼,此人一身素白長袍,本就顯得瘦小,一條淡青色布絛係於腰間卻顯得此人更是纖弱。看其身著打扮似是個儒生。本來大奎對此地風土人情不甚了解,但見到了此地的山清水秀,大奎不禁想到,古語說:人傑地靈。如此靈秀之地,有飽學之士也不稀奇。
眼前這人一看便是讀書人,人家都說窮文富武。這人都窮成啥樣了,一定是常年的食不果腹才能瘦到如此地步。不過管他是胖是瘦,能喝酒就行。大奎不作他想,自顧走到這人身邊。
“這位兄弟好雅興啊。”大奎當先打著招呼。
這位瘦弱的儒生見到大奎,連忙拱手施禮道:“這位兄台,小弟有禮了。”
“嗬嗬嗬,漓江月夜,美酒相伴豈不快哉?”大奎笑道。
儒生一愣神,隨即道:“你我素不相識,兄台何故如此?”
大奎再次笑道:“相逢何必曾相識,既是相遇便是緣分。有美酒不與人同享,一大罪也。”
“兄台此言倒也有趣。”儒生點頭笑道。
由於天色已晚,這儒生又是背向月光,大奎已是也看不清這人長得什麼模樣。但大奎此時頗有興致,隻想找人一道喝酒而已。當下開了酒封道:“這就是當地的米酒,也不知味道如何。兄弟先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