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縱談國事(2 / 2)

皇帝成為傀儡,不能決策大事。宮廷分爭連續不斷,爾虞我詐時時出現。再加上官不思廉潔,百姓卻又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中原地區尤其悲慘饑寒交迫,其嚴重程度已達到再也不能容忍的地步。

這樣一來大江南北的有誌之士,江湖豪傑登高一呼,提出“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將矛頭指向苟延殘喘的大元朝。元朝如今的惠帝妥歡帖木兒在位較長。他從公元1333年(元統元年)六月至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七月,已在位35年。

可元庭的沒落,其原因不在將帥無能,士兵不勇,而是元朝政權不修政治,不興經濟,無休止的內部爭權奪利,互相殘殺的結果。尤其惠帝是個昏君,朝令夕改,出爾反爾,不得從臣之心。所以,地方勢力首領,在危急時刻拒絕帝詔,不遣兵參戰,造成四分五裂。列論哪個朝代,其被滅亡之幫,皆不外乎朝廷之腐敗,群臣之相互爭權奪利,互相殘殺和君主之昏庸。這也可說是一種國家滅亡的基本規律。

元朝在戰略上麻木不仁,未進行有組織的反攻。當中原地區各地的農民組織起來,舉行起義,大反元朝時,朝廷仍在內部紛爭,爾虞我詐,沉醉於酒色,耳不聞外界之動亂,更沒有料到起義軍會進而埋沒元朝。甚至在名地農民起義軍稱帝、稱王時,朝廷也無計議對策,不能采取戰略措施,隻是零星下詔,以地方軍相抗擊或鎮壓罷了。

在戰役上,各地元軍沒有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聯合作戰,而是各自為戰,如察罕帖木兒、李思齊各據一方,互不聯合。後來竟為互相爭地盤而開戰;禿堅帖木兒軍,不但不聯合擴廓帖木兒作戰,反而進入京城兩次;漠北之陽翟王阿魯渾帖木兒不受君命,還有奪惠帝之位的野心,這證明元軍勢力之衰弱,國敗朝亡,已為時不遠了。

元朝未能及時抓住農民起義軍低潮之際,組織反攻;在戰略上推動了時機。1354年(至正十四年月日)九月,脫脫度領號稱百萬軍,十一月圍困高郵城,張士誠十夫婦危急,將要投降,順帝突然下詔,免其百萬大軍之統帥權,使張士誠得以轉危為安。這是元廷的大錯誤,其後果是使得百萬大軍潰散了,元軍受到嚴重的挫傷,而各地農民軍從低潮轉入高潮。

元軍推動戰略反攻的最大勝利是,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春,大宋朝韓林兒,劉福通的失敗和起義軍互相攻擊,如至正二十三春,張士誠部將呂珍率大軍圍困安豐,大宋江北紅巾軍敗亡;秋季,朱元璋殺陳友諒,天完及漢國一係列的紅巾軍敗亡。恰在此時,元軍未能組織對朱元璋部反擊,元朝反而出現軍閥混戰、宗王之爭。結果,元朝給了朱元璋北上滅元的好機會和有利條件。

談到此刻,大奎亦是不勝感慨。樓伊賀與大奎推杯換盞,雖無菜肴卻也一樣興致不減。兩人便是知交好友一般,縱談國事。一壺酒喝完,樓伊賀又命人送了一壇酒來。

這回大奎卻是伸手抱了酒壇道:“如此佳釀唯有一人獨飲方才是好的。”

樓伊賀嗬嗬笑問道:“如何獨飲?還望張大人明示。”

“樓堂主武功蓋世,不如你我切磋一二,勝者飲酒如何?”大奎雙目凝視樓伊賀,眼神中已是帶了三分殺氣。

樓伊賀哈哈大笑道:“比武賭酒?有趣得緊,卻不知勝者飲酒,那敗者又當如何?”

大奎聞言仿佛聽到了天下第一大笑話,竟仰天長嘯聲震寰宇。

良久,大奎才道:“勝者需向敗者敬酒,三杯即可。”

樓伊賀點點頭道:“如此也好,就算是做個了斷吧。”說著向院中一指道:“請。”

大奎將手上酒壇放在桌上,隨後亦是伸手做請:“樓堂主請。”

此處院落甚是寬廣,方圓足有十餘丈。大奎與樓伊賀雙雙步入庭院中,相隔數步迎麵而立。兩人再次相對抱拳,樓伊賀腳下邁個丁字步,左拳前伸卻是食指拳,右拳護胸。此起手式看似隨意,卻是三皇炮錘的起手式。

三皇炮錘門曆史源遠流長。據古譜記載:“自盤古之皇治世,實為創業之祖。是以有濟世之才者,必有文武之道。習文必有武備,練武必有文備。文武兼備,可謂全矣。”自盤古之皇治世,人皇氏戰勝蟲蛇禽獸,又戰勝蚩尤部落,肇造了華夏民族賴以生活的廣闊疆域。由此而創立的技擊之法,被後人稱之為“三皇炮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