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驚天訛詐(1 / 2)

大奎笑了笑道:“既然知道是難題,也應該自解才是。本官此來便是解決難題來了,不然本官是食不知味夜不安寢。”大奎一頓又道:“實不相瞞,此次本官是有備而來,之所以沒有為難閣下,就是為了給閣下一個機會。”

苗賀軒苦笑道:“張大人宅心仁厚,苗某悉聽尊便。”

大奎見苗賀軒十分上路,這才道:“素聞苗先生乃是中土漢人,不知為何在此多事之秋仍死心塌地為元庭效命?”苗賀軒剛要說話,大奎伸手一攔續道:“有道是識時務者為俊傑,如今元庭氣數已盡,多少能人誌士皆以倒戈相向,苗先生一代人傑也,想必也知大勢所趨。”

苗賀軒隻是點了點頭,大奎這才又道:“樓伊賀本為元庭番邦之人,如今在江南為禍,苗先生即知大義,想必也能明白本官此來便是專為此人。”

苗賀軒苦笑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還望張大人多多海涵。”

“苗先生如此說,便是不同意本官的提議了?”大奎語氣中已有了些許怒意,苗賀軒就在江湖漂,自然是見多識廣。

此刻見大奎麵色不善,當即陪笑道:“在下一介草民,談不上什麼春秋大義,隻想平安一世苟且一生,國家大事苗某從未想過。倒叫張大人見笑了。”

大奎聞言不禁有些氣結,這苗賀軒卻是安逸貪生之徒,卻不知有何本事做到這血濺堂的副堂主。大奎思慮良久這才道:“血濺堂名不正言不順,這樣吧。本官可向朝廷舉薦苗先生做個江西行省戶部員外郎,雖是從五品的官,但總好過這樣整日裏提心吊膽的過日子。”

苗賀軒雖是文武雙全,但也是俗人一個。讀書習武的目的自然是為了出人頭地光耀門楣,然後連年戰亂苦於仕途無門。此刻大奎提出向朝廷保舉做官,雖是個從五品的員外郎,但也足以讓苗賀軒興奮莫名。

要知道,多少學子寒窗苦讀十餘年,為的便是有個功名。如今功名就在眼前,苗賀軒怎會毫不心動。

大奎見其神色,當即趁熱打鐵道:“你身為漢人,卻為何甘願為韃子效命?元庭大勢已去,如今苗先生棄暗投明正當此時啊。”

苗賀軒聞言不禁怯怯問道:“不知張大人要我做什麼?”

大奎笑而不答,看了看苗賀軒身後站立的四個勁裝漢子,又看了看立在一邊的那個打手。苗賀軒知其心意,隨之向身後使個眼色。身後一名勁裝漢子略一點頭,隻見手一揚射出一點寒芒。原本立在一邊的那個打手竟連叫聲都沒有便手捂咽喉倒斃於地上。

苗賀軒笑了笑道:“小心駛得萬年船,張大人勿怪。”說著又一指身後的四名勁裝漢子道:“這四人皆是在下的心腹,過命的兄弟。”

大奎含笑點點頭,隨之說道:“不知苗先生是否真心投靠朝廷?”

苗賀軒當即拱手道:“但憑張大人吩咐,苗某願效犬馬之勞。”

大奎嗬嗬笑道:“這就好這就好,本官此來隻要兩件東西”

苗賀軒不解的問道:“不知張大人要那兩件東西?”

“銀子,人頭。”大奎冷聲說道。

“啊?”苗賀軒聞言大驚失色,但隨後便道:“樓堂主不願與大人結怨,故此打算花銀子與張大人化幹戈為玉帛,張大人為何仍舊苦苦相逼?”

大奎笑道:“本官就在這裏,你們盡可動手便是。”說著端了桌上的酒杯,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張大人說笑了,冤家宜解不宜結。”苗賀軒一臉的獻媚,卻是句句討好之詞。

“本官好話已經說盡,到底苗先生做何打算?”大奎語氣生冷不容置疑,隨後補充了一句道:“人頭我一定會取,隻是途徑不同而已。”

苗賀軒思慮再三終於做了決定:“要我苗賀軒做出背信棄義之事,萬難從命。除了這件事,一切都好說。”

大奎望著苗賀軒半響,突然仰天大笑,直笑了好一會才道:“也好,那苗先生且依我三件事。”

苗賀軒不由問道:“哪三件事?”

“第一,告知我樓伊賀現在何處。第二,三十萬兩銀子。第三,解散血濺堂。”大奎一口氣說出三個條件,直驚得苗賀軒目瞪口呆。

“這……。”苗賀軒此刻已是啞口無言。

大奎微微一笑續道:“本官此來隻帶了五百親隨,三日後尚有三千甲兵隨後便到。本官便給你三天時間,還望苗先生考慮一下,有消息了就到臨江客棧找我。”說著大奎與孟歌盤步三人堂而皇之的出了酒樓揚長而去。

此刻的苗賀軒已是進退兩難,本想兩麵不得罪,豈知事到如今隻能選一條路。大明雄兵縱橫天下,江湖門派豈能與大軍抗衡?

苗賀軒坐在哪裏思慮再三,最後一咬牙吩咐道:“事到如今也隻能棄車保帥了,吩咐下去。今日之事不得對任何人提起,但有抗命者格殺勿論。”身後四名屬下齊齊拱手領命。原來這臨江府雖是血濺堂的總舵所在,但大小事務均有苗賀軒把持。樓伊賀雖是堂主,但行蹤不定,除了幫會裏職位較高的幾個人,沒人知道其行綜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