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攔路鳴冤(2 / 2)

事到如今大奎也沒辦法,隻得安慰老者道:“老伯請稍安勿躁,本官正要前去青牛縣,此案本官定會過問一番,若你兒子真是冤枉的,本官定會給你主持公道。”

周老漢千恩萬謝,大奎吩咐人讓出一匹馬來叫周老漢騎了,這才上轎吩咐繼續向青牛縣行進。

此地距離青牛縣已不遠,行了不到半個時辰即到了縣城外。

這青牛縣雖稱為縣城,卻是連城牆都沒有。如果說成是一個大鎮子倒還恰如其分,許是百姓都是散居縣城左近,故此這小縣並不十分繁華熱鬧。

青牛縣縣令聽聞江南通政使到了青牛縣,早早帶了數名衙役迎出縣城。

大奎就在縣城外下了轎,走到隊前與這青牛縣縣令會了麵。

大奎身為二品朝官,竟親自下轎來與一個七品縣令會麵,這縣令受寵若驚,連忙迎上來一揖到底:“青牛縣縣令李元,見過通政使大人!”

大奎嗬嗬笑著伸手相扶道:“李縣令不必多禮,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縣令李元剛起身不由一愣,這通政使大人手上及衣袖上竟沾有泥漿。隨時心中疑惑,但卻不敢多問。

大奎笑道:“本官初來貴地多有打擾,還望李縣令莫要見怪才是。”

縣令李元心中不由打鼓,堂堂二品朝官下轎與自己會麵不說,說話還這般客氣,這卻是何故?

青牛縣令李元麵臉堆笑道:“大人請上轎,下官頭前帶路便是。”

大奎嗬嗬笑著道:“李縣令身為這青牛縣父母官,勞苦功高啊。本官隻是路過這裏,多有叨擾。嗬嗬嗬!”大奎滿是客套,李元一時不知所以。

大奎續道:“李縣令不必見外,你我二人聯袂而行步行入城,正好看看這青牛鎮的民情也好。”

李元聞言伸手做請,與大奎步行入了青牛鎮。大奎的隨行隊伍緊跟其後,與李元同來的數名衙差當先開道,一路去了縣衙門。

街上百姓頓足候在長街兩旁,對著街上行進的隊伍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原來隊伍中周老漢依然坐在馬上,其子跟在一旁。軍馬嚴整,周老漢夾雜其中倒是顯得頗為顯眼。田風策馬來到周老漢身邊低聲道:“周老伯,你且在此下馬。找個先生寫一份狀紙,隨後到衙門擊鼓鳴冤,我家大人才好借勢問案。”

周老漢恍然大悟,連忙依言下馬與兒子周定元一道離開隊伍按著田風指點去尋先生了。(古時百姓多不識字,若要寫文書寫信,需要找識字的人代筆。如此一來就出現了一個行當,叫做代筆先生。)

大奎與李元來到衙門後堂,李元將大奎讓道正位上座了,又吩咐上了茶這才在一旁陪著坐了。大奎臉上帶著微笑讚道:“青牛鎮一派升平景象,這多虧了李縣令治理有方啊。”

李元拱手謙卑的回話道:“通政使大人謬讚了,下關不過是盡本分罷了。”

大奎笑道:“李大人過謙了……,”大奎漫無邊際的與李縣令閑聊,東一頭西一頭的問話,李元隻得一一作答。李元本已著人在酒樓設了酒宴,此刻眼看天黑,本想請通政使大人赴宴,但這位通政使大人好像談興正濃,李元又不好敗了興致,隻得陪同大奎繼續閑聊。

大奎與李縣令正談到興處,遠遠聽到外麵竟有人擊鼓。

大奎不由問道:“哎呦,本官初來貴地便有人擊鼓鳴冤。李縣令,你我不妨一同前去問案如何?”

李縣令不敢違逆,起身作請道:“如此,張大人先請。”

大奎嗬嗬笑著起身,當先向前堂行去。李元跟在身後心中不禁嘀咕:‘何人如此不長眼?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來告狀!’……。

“升堂,威武!”縣衙大堂兩班衙役站定,唱著堂威。

大奎與李元來到大堂,李元陪著笑道:“大人請上座,下官這便開堂問案了。”

早有衙差搬了椅子來,大奎便在正堂一側落座。他心裏清楚是誰在擊鼓告狀,但卻不知事情的詳細情景如何,此刻正好旁聽以便探知究竟。

不多時,周老漢被帶上堂來。進了大堂,周老漢手捧著狀紙屈膝跪倒,口中大呼:“青天大老爺,我冤枉啊。”

李元坐在堂上不禁皺眉道:“周老漢,你兒子的案子已經落案,你卻為何又來告狀?你有何冤情從實講來吧!”

周老漢不禁悲聲道:“我兒子是冤枉的,請青天大老爺明察,替小民做主啊。”說著伏在地上痛哭不止。

李元不禁擺擺手道:“你且先止住悲聲,今日通政使大人來本縣視察,本官便從審此案也好叫你心服口服。”說著示意衙差過去接了狀紙拿到麵前。